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谈中国诗(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829698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谈中国诗(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谈中国诗(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谈中国诗(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谈中国诗(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精髓(su)无垠(yn)荟萃(cu) 吞言咽理(y)B梵文(fn) 羡妒(xin) 单薄(bo) 轻鸢剪掠(yun)C犬吠(fi) 叫嚣(xio) 逍遥(yo) 一蹴而就(c)D颦蹙(pn) 洋溢(y) 归宿(s) 数见不鲜(sh)【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咽”应读“yn”;B项“梵”应读“fn”,“薄”应读“b”;D项“数”应读“shu”。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居高临远卓尔不群能言善变B聊以慰藉 斩钉截铁 回长荡气C卧心尝胆 毕恭毕敬 凌风出尘D惊天动地 义愤填膺 拔木转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变”应为“辩”;B项“长”应为“肠”;C项“心”应为“薪”。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谈中国诗谈的是“中国诗歌”这一笼统抽象的概念,作者不是空洞地谈理论,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运用巧妙的比喻,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道理阐述得深入浅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片段。【答案】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我们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友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乎它的高低,而在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答案】爱情就像一杯酒,重要的不在于它的浓烈,而在于甘醇;婚姻就像一双鞋,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华美,而在于舒适;知识就像一片海,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宽度,而在于深度;生活就像一部书,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厚薄,而在于内容;人生就像一场戏,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内涵;人生就像一场旅途,重要的不在它的长短,而在于过程;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在于它的目的地,而在于沿途的风景。【解析】试题分析:每写出一句给3分,其中内容合理、比喻恰当给2分,句式相同、语言通顺给1分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面是某中学校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方写出恰当的句子。( 4分)人生不能过于平淡,索然无味的人生必然会错失生命的乐趣。若人生是一片大海,那就期待惊涛骇浪, ; , , ;若人生是一片草原,那就期待狂风暴雨,荒原边的游牧永远不能造就壮丽的搏击。【答案】示例浅湾上的航程永远不能抵达美丽的彼岸 若人生是一片高山,那就期待峻岭绝顶山脚下的登攀永远不能领略秀丽的风景(第空2分)【解析】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注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答案】D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答案】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美文赏析谢泳研究钱锺书的人,现在还没有特别注意到他和郭沫若的关系,一是因为直接的材料极难见到,二是间接的材料需要解释,在事实上不容易令人信服。因为凡解释出的事实,必有解释者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在其中,而见仁见智是学术研究的常态。关于钱锺书和郭沫若的关系,我有自己的一点理解。我曾注意过钱锺书和鲁迅的关系,也是取这种间接理解方式,不一定处处坐实,但在整体判断上,对理解他们的关系还不能说完全没有帮助。我过去对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处境,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压力下为寻求自保,写文章批判别人极为常见,在知名知识分子中,陈寅恪和钱锺书是我常提到的反例。但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材料,是绿原有一个回忆,说在批判胡风运动中,钱锺书也写了文章,还是在人民日报上,但绿原因为记忆原因,没有给出原文出处,提示这个材料的人也没有给出。现在人民日报有电子版,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想来不是太难,我没有使用过电子版的人民日报,不知绿原的回忆是否有误?但在一般批判胡风的材料中,我确实没有看到过钱锺书的文章,这方面的材料我有相当的搜集,包括一些当时地方上编辑的批判胡风的材料。我曾引过傅璇琮先生在缅怀钱锺书先生一文中回忆的事实。1984年,傅璇琮先生出版李德裕年谱后,给钱锺书送去一本。钱锺书对傅璇琮先生说:“拙著四二八页借大著增重,又四一六页称吕诚之丈遗著,道及时贤,惟此两处。”(王培元等编文化昆仑钱锺书其人其文第81页,人民文学出版,1999),钱锺书在新版谈艺录中提到了傅璇琮的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研究资料汇编和吕思勉的读史札记。从钱锺书“道及时贤,惟此两处”,可以理解为是他对中国当代学者的一个态度,后来有人指出钱锺书提到的“时贤”,事实上并不止这两处,但再多出来,也不影响我们理解钱锺书对当代中国学者的基本判断。容安馆札记中有没有提到过郭沫若?我没有细查,因为原书是手迹影印,一般的查阅很难发现,大连范旭仑先生专研此书,希望他以后能在这方面有所发现,或者他已有发现而我还没有见到。钱锺书1949年后和郭沫若在同一单位供职,郭沫若是科学院院长,钱锺书是科学院属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以郭沫若当时的社会声望,钱锺书注意郭沫若的言行,在逻辑上,应当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很少发现钱锺书对他的直接评价。1979年,钱锺书访问美国,曾见到夏志清。夏志清在重会钱锺书纪实中有一个细节,夏志清奇怪,郭沫若“为什么要写贬杜扬李的书?”钱锺书回答:“毛泽东读唐诗,最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反不喜人民诗人杜甫,郭沫若就听从圣旨写了此书。”(钱锺书研究第2辑第310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后来虽然有人指出,郭沫若写李白与杜甫是他早年的学术趣味,并不一定是投别人所好,但这个判断即使成立,也改变不了钱锺书对郭沫若的评价,而钱锺书的这个态度,可能并不是1949年后才产生的。我们来看围城第七章中的一个细节描写:“何况汪处厚虽然做官,骨子里只是个文人,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殡仪馆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周年逝世纪念和三百年祭,一样的好题目。”(围城第2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这段文字最见钱锺书讽刺风格,如果说其他文字还算一般叙述,我们不大可能索引出具体所指,但这个“三百年祭”,显然是指郭沫若的名文甲申三百年祭,因为“三百年”并非约定成说,钱锺书不用“二百年、四百年、五百年”,特别用了“三百年祭”,一定略有深意,至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妄断钱锺书的心理,这个理解在学术上也可以成立,因为巧合也是写作时记忆的反映。围城写于1946年,而甲申三百年祭写于1944年,在重庆新华日报连载四天,并很快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曾被列为整风文件之一,在延安和当时共产党控制地区大量发行。围城的叙事,凡具体事件、书名及当时风尚,皆有真实所指,而这个讽刺,也可以理解为是钱锺书对一篇名文的态度,其中可能包含了他对文章作者人格和学术的评价,不知这个理解有无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