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考案6-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5672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考案6-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考案6-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考案6-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考案6-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文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摘自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C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水”而生。D“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解析】“情感正是因水而生”,错,除“水”之外还包括“天”“地”“黄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B)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B水的流逝都会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总是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C古代交通不便,山遥水远、音信难托,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D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解析】“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以偏概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水”是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借“水”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D“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解析】“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错,应该是表现出“情感的一发不可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xx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解析】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答: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_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又指心态与观念的限制。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_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解析】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如本题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霍松林先生的教学与研究2017年2月1日,霍松林先生在走过人生第97个春秋后,溘然长逝。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教书70多年,仅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就有半个多世纪。一生平淡而又非凡。先生教书首先从编写教材入手。20世纪50年代初,高校中文科处于创业阶段,要求多开新课,用新观点教学。但霍先生接手的三门新课之一的文艺学,既无教材,又无参考资料。怎么办?他开始搜集和阅读大量资料,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重新分析已有的理论。几经补充修改,到1953年秋,终于完成了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这样,我国便有了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霍先生讲课很有特点,他为本科生讲古文、诗、词,从来不看讲义,边背诵,边讲解,却一字不差。跟别的老师只管讲解不同,霍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严格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诗文名著、精读必要的古典名著,以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后,霍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上。到xx,霍先生先后培养了20多名硕士和70余名博士。他们走向全国各地,大都成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学界称之为“霍家军”。而他本人则被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鉴于他几十年来为学校作出的杰出贡献,陕西师大于xx为他颁发了“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金100万元。但他随即用其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以奖掖后辈。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工作是教学,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霍先生曾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一文中强调,“断代”研究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就研究唐诗说,不应割断它与唐以前、唐以后诗歌发展的联系,尤其不应忽视唐诗与今诗的关系。霍先生经常引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的一句名言:“若无新变,不能代雄。”霍先生与弟子傅绍良合著的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开辟了盛唐文学研究的新领域,给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是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己除撰有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等著作之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如校注滹南诗话瓯北诗话,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近代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古代诗文的研究实践当中,因而成就斐然。我至今还记得,1982年霍先生主持召开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的情景。当他在开幕致辞中说到“我们的这次全国性的唐诗讨论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第一次,唐代以来也是第一次”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唐代以来的第一次”,此话气势非凡,振奋人心。也是在这次会议上,程千帆先生给霍先生题写斋榜“唐音阁”,从此,“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霍先生晚年仍笔耕不辍,xx年,出版唐音阁论文集唐音阁译诗集唐音阁诗词集唐音阁随笔集等系列著作。xx年霍先生90寿辰时,他亲自整理编撰的霍松林选集(十卷本)正式出版,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成就。“学海珠玑光简册,诗坛星月耀乾坤”,这是霍先生1982年献给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的诗句,今天用来概括先生的学术风范也十分恰当。先生离开我们了,但“唐音”永存,他的著作将永远流传,光照千古。(摘编自张新科霍松林:“唐音”永存)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D)A霍松林先生一生经历平淡而成就非凡,他教书生涯长达70多年,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陕西师范大学度过,但他桃李满天下,且著作等身。B霍先生在学术上有创始之功。20世纪50年代初,霍先生接手的中文学科文艺学新课,无教材、无参考资料,但他克服困难,编写了教材。C霍先生教学强调基础。他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名篇、精读古典名著,而先生本人上课时更是对古文、诗、词边背边讲。D霍松林先生为培养人才倾尽心血,被同仁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他所教的学生被学界称为“霍家军”。【解析】不是霍松林所教的学生都被学界称为“霍家军”,而是那些走向全国各地,成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的那些人。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D)A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艺理论教材,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是由霍松林先生编写的,该教材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编写。B霍松林先生在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上致辞时说,我们这次唐诗讨论会在“唐代以来也是第一次”,这种非凡的气势使与会者深受鼓舞。C霍先生著述众多,除自己撰写以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近代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等。D1982年,在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上,程千帆先生给霍松林先生题写斋榜“唐音阁”,使得“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E奖掖后辈的“霍松林国学奖学金”资金来源于xx霍先生被授予“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时,得到的100万元人民币奖励。【解析】A文艺学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D.并不是因为程千帆先生给霍松林先生题写斋榜“唐音阁”,才使得“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9霍松林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或:研究为教学服务。)强调“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放宽研究视野,注意研究方法。强调“断代”研究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强调学术创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开辟了盛唐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霍先生的研究,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注重广泛的学术交流。主持召开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坚持不懈。像霍先生那样晚年仍笔耕不辍。(以上几点涉及学术方法、学术态度、学术素养等几个方面。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霍松林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涉及学术方法、学术态度、学术素养等几个方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解析】第二个“王”为动词,“南越”作它的宾语,“南越”后断句,排除A、C、D。句子翻译为: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B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面傲慢后面恭敬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解析】后面恭谨不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解析】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D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4分)译文: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中国、王、使各一分)(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3分)译文:拄着汉朝的旌节牧羊,每天起来就拿着,节上的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杖、卧起,各1分)(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3分)译文: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当世、积年,各1分)【参考译文】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劝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陆生授予尉佗为南越王,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5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向子湮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注】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同:通“彤”。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E)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虚有实。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易水寒”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此恨难消”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D下片后两句,“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代指被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解析】A项,虚实分析错误,写风雪为实写;“易水寒”是诗人想象之景,是虚写。E项“以乐景写哀情”错,是以哀景写哀情。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_(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乱石穿空_,_惊涛拍岸_,_卷起千堆雪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佛狸祠下_,_一片神鸦社鼓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生育政策改革过程中,要使新的生育政策达到科学、公平、人性的目标,必须广开言路,不再闭门造车,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对人口形势做出长期预判。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永远敞开怀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古典文献中的人文主义从文本到课堂,从课堂到人生,从人生到社会,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与今天的古典诗词启蒙热情,何尝不是殊途同归?虽然在传统观念中“女方回婆家过年”是天经地义,但随着独生子女夫妻群体的壮大以及社会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再墨守成规。在xx的新起点,舆论场上隐约兴起一股暴戾之气,不问是非,只看标签,口水乱飞,满城风雨,但谁都明白,对立和冲突永远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长城汽车的H6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ABCD【解析】相濡以沫是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此句中应用“同舟共济”;满城风雨是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此句应用“甚嚣尘上”。惊鸿一瞥:指美女或所仰慕的女子动人心魄的目光。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C)A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B企业向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政府拿出科研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请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不通的。C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响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D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则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解析】A句式杂糅,把“组成为”改为“组成的”。B结构混乱,“政府拿出科研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的主语是政府,应把“政府拿出科研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改为“拿政府的科研经费来研发技术”。D成分残缺,在“人满为患”后加上“的问题”。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分别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听雨,_。“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_。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并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_。似乎天地荒芜,_。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只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ABCD【解析】从材料首句两个分句的意义和结构可知,第一处横线必须选第句;从第三处横线前的句子“虽不得意”,可知后面第三处必须选第句。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6分)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_ 。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_ 。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_。答:(1)也带来了不少问题_(2)更考验着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智慧_(3)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21分别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意连贯。(5分)(1)从诗经的长河里捞一支管簧,吹响国风的每一个篇章;从楚辞的浪漫里挽一缕星光,照亮湘夫人美丽的脸庞。(2)从唐诗的酒杯里赏一轮月亮,花间独酌千年的琼浆;从宋词的婉约里采一束芬芳,幽香醉红古道的斜阳。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在南方生长的竹子,一般生长两年才能成为有用的竹材。然而有些人出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没有等到竹子过冬,便把它们砍了下来,运到市场上去。这样的竹子叫作“一年竹”。表面看,“一年竹”似乎比生长两年的竹子更圆润饱满、俊俏挺拔,因而很受顾客欢迎。 然而由于缺少了寒冬的历练,“身子骨”没有经受过风雪霜的洗礼,这种竹子缺少韧性,易脆易折,不能成为上好的竹材;倘若用来做笛子,不仅音色不美,而且大都会因用力吹奏而在表面出现裂缝,无法使用。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从竹子的角度看,“一年竹”生长周期不足,没有经受过寒冬的历练,虽然外表光鲜,却没有成熟的内心,难成良材。由此可以围绕生活的历练或困难、坎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等角度确立论点,展开写作。从种植竹子的人的角度看,种竹人为了牟取更大利益,不顾竹子的生长周期,一味追求“速成”,过早砍下竹子送往市场,殊不知,竹子因此夭折,购买者也终会发现自己受骗。由此可以围绕“培养人才成长的规律”构思写作,无论是竹的生长,还是人的成长,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否则只能收获失败。从买竹人的角度看,为什么“一年竹”会受青睐?因为很多人无论看人还是看物,往往只看外表,只凭第一印象,而不去审视其内里,只重“收获”“成品”。可以“一年竹”为由头,围绕“表与里”、急功近利等主题阐发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