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4235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I)xx.3本试卷共4页,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收卷时只交答题卷。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梭伦的诗歌: “我使许多流落外邦的雅典人返回他们为神所保佑的祖国对那些留在家乡遭受奴役之耻,在主人面前总是因害怕而发抖的人,我也使他们获得了自由。”取得以上效果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是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颁布“解负令”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实行陶片放逐法A B C D2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3荀子富国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春秋繁露奉本则说:“礼者,继天地,体阴阳,而慎主客,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两人观点A. 完全相反 B. 如出一辙 C. 相互攻击 D. 彼此欣赏4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C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6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这反映当时A.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B.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C.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D.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 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8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明治维新 辛亥革命A B C D10宋代对外贸易中,从东南亚等地进口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从日本进口硫磺、水银、沙金及扇子等工艺品,从高丽进口人参、绫布、文具等。这些物品的进口A推动了国内民间贸易的发展 B反映了政府垄断对外贸易的特征C满足了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 D促进了传统自然经济的松动11历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宋朝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宋朝时期“创造”的是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抗衡佛老思想,建立和完善理学放宽设“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创制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A B C D1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 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 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A B C D13之所以说欧洲宗教改革是欧洲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依据是A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C发展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框架14加尔文认为“当我们仅从天赋方面看一个人,我们会发现他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来自上帝的恩赐。”由此,他要求人们信仰上帝 严格道德标准 过节俭生活 放弃自身奋斗A. B. C. D. 15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A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B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C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D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16.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诸其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17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8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9日本人涩泽荣一(18401931)提出“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的理论,并认为:“缩小论语与算盘间的距离,是今天最紧要的任务。”在他看来A要在学堂加强中文和数学教学 B日本要增强实力迅速征服中国C日本要抓住机遇与欧洲竞争 D伦理道德与发展经济是统一的20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戍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上政治21“尼罗,尼罗,长比天河。穆罕默德阿里崛起,雄心勃勃。横扫障碍,锐意改革。为建帝国,大肆侵略。对外扩张,终尝苦果。”该诗歌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A对外扩张,耗尽国力 B野心勃勃,专断蛮横C列强侵略,国弱亡国 D自然灾害,尼罗泛滥22.“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23.下表依据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 家庭结构的变迁相关内容编制。1982年xx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年 份1982年 1990年 2000 年xx 年一人户()11. 858. 4612. 1214. 13二人户()12. 4314. 2723.5128. 67三人户()20. 6733. 539. 5837. 57四人户()23. 2224. I14. 3111. 11五人及五人以上户(31. 8319. 6710. 488. 52下列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当代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逐渐以二人户和三人户规模为主 一人户的一直呈上升趋势 经济 发展、居住条件改善是其变化的原因A B C D24.位考古系教授给学生上课时举过这样一个事例:在挖掘战国时期楚墓时,打开墓盖的一瞬间积满水的墓室水面漂浮一粒莲籽,当水面浮动时莲籽便沉入水底。发现这一现象的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湖北地区地壳稳定,适宜建高层建筑。就这事例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历史研究要始终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 B研究历史能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C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研究历史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D人类应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不是违背它第卷本卷共3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25分,第27题15分,总计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以“英语的_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26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材料二:早在1979年,当人们还在狂热地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捍卫,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批判的时候,邓小平就独树一帜地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10月,邓小平在同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谈话时又一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谭劲松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材料三: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罗斯福就职演说(1)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市场观”。(2分)(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市场观”。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和邓小平 “市场观”的异同。(11分)(3)材料三中罗斯福总统所谓“实现有效的领导”是指什么?请举例加以说明。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2分)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请回答:(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8分)(2)据材料二、三,明治天皇和光绪帝的改革谕令表达了相同的自身的利益诉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分)(3)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5分)高二期初考试文科历史参考答案1B 2A 3B 4C 5C 6A 7D 8A 9D 10C11B 12D 13C 14C 15C 16C 17 C 18B 19D20C 21.A 22.D 23. A 24.C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ABCCADADCB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CCCCBDCADAC25示例1:英语学习人群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洋务运动时期,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堂,但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新政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必要,清政府要求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此后的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学习英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20世纪末,英语水平与职称挂钩,这意味着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也必须要学习英语。总体来讲,自清末以来,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反映出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示例2: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洋务派招收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培养翻译人才;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大学中开设英语课,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外交人才。民国初年,英语教育的目标是了解并能运用外国的语言文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习英语的目标超出了语言文字自身,扩展至学习西方文化。“文革”之前,英语学习的目标局限于阅读书籍。“文革”以后,英语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综上,我国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国家形势的变迁密切相关。示例3: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近代以来,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强纷纷侵华,为与列强交涉并学习其科学技术,近代学堂开设众多语种,英语只是其中一种。民国时期,外语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语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因为中国实行“一边倒”(倒向苏联)的政策,英语丧失了第一外语的地位。中苏关系恶化后,英语又恢复了第一外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英语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高考科目。综上,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百年来我国外交关系的变化。26(1)列宁: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要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2分)(2)邓小平:社会主义可以存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应与计划经济相结合。(3分)同:都主张利用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4分)异:列宁把市场看作资本主义成分,邓小平则把市场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列宁是暂时利用市场来恢复经济,邓小平则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4分)(3)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2分)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成立农业调整署,鼓励农民减耕减产;维护普通民众的权益 ,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进行直接的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这一观点没有认清这些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2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6分)27(1)态度:主张废除。(2分)原因: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6分)(2)诉求:通过变法以巩固皇权统治。(2分)(3)影响: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中国的戊戌变法尝试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未果,却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分)特点: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和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