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2821456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针技术操作标准及其临床应用,1,一、概述,眼针疗法是内经“观眼察病”的综合发展。 证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为眼针疗法奠定基础 彭静山创眼针疗法,2,二、理论基础,1.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孔,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说明眼依赖五脏六腑精气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证治准绳说:“目窍于肝,主于肾,用于心,运于肺,藏于脾。”太平圣惠方指出:“明孔遍五脏,脏气若乱,目患即生。”所以,脏腑功能失调,目失精气所养,其生理功能势必受影响,表现各种病理现象。,3,2. 眼与经络的关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说明眼与整体保持有机的联系,发挥和维持眼的视觉功能,在于经络的贯通,使血气上荣。经脉均直接或间接通过表里经与眼发生联系。足三阳经起于眼或其边缘,手三阳经皆有支脉止于眼边或其附近,足厥阴经、手少阴经与目系相通,奇经八脉中任脉、督脉、阴跷脉和阳跷脉与目内眦或下方相连。,4,3. 观眼察病,观眼察病是观看白睛血络改变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正常人白睛上的血管细而不明显,当发病以后血管的形状、颜色均发生变化,临床上可根据这些变化诊察疾病。灵枢邪客指出:“视其血脉,察其色,以知寒热痛痹。”又说:“因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死生。”所以我们可以察目血络改变来判断疾病的部位以及病性。正如证治准绳所言:“凡病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普济方亦有“五脏有病,皆形于目”之说。,5,三、标准定位,双眼平视正前方,以瞳孔为中心做水平线及垂线,即从瞳孔发出的上、下、内、外4条线将眼球等分为4个区域,再将该4个区域各引一条平分线,此时以瞳孔为中心的8条线将眼球等分为8个区域,该8条线称为分区定位线,内上方的平分线为分区定位1线;瞳孔正上方的垂线为分区定位2线;外上方的平分线为分区定位3线;瞳孔至目外毗的水平线为分区定位4线;外下方的平分线为分区定位5线;瞳孔正下方的垂线为分区定位6线;内下方的平分线为分区定位7线;瞳孔至目内毗的水平线为分区定位8线。 再以瞳孔为中心发出8条平分线,将上述8个区域等分为16个小区域。分区时,以分区定位1线为中心,将其邻近的2个小区域划分为1区;以分区定位2线为中心,将其邻近的2个小区域划分为2区;同理,陆续可以划分3区8区。 定穴时,沿自1区至8区的方向,划分如下:1区为肺、大肠;2区为肾、膀胱;3区为上焦;4区为肝、胆;5区为中焦;6区为心、小肠刃区为脾、胃;8区为下焦。,6,7,返回 主菜单,左眼,肺,大肠,肾,膀胱,上焦,下焦,胃,脾,小肠,心,中焦,肝,胆,8,四、眼针穴区的主治作用 1.各脏腑穴区主治本脏腑或经脉的疾病 2.上焦区主治膈肌水平以上疾病 3.中焦区主治膈肌水平以下、脐水平以上疾病 4.下焦区主治脐水平以下疾病,9,五、眼针取穴原则 1.循经取穴 2.脏腑辨证取穴 3.三焦辨证取穴 4.观眼取穴 5.探穴取穴,10,操作标准,一)操作方法 1.眶内直刺法:持针在紧贴眼眶内缘的穴区,垂直进针的操作方法。 2.眶外平刺法:在距眼眶内缘2 mm的眼眶部位,选取穴区进行平刺操作的方法。 3.点刺法:在穴区所对应的眼睑部位,进行点刺操作的方法. 4.双刺法:在同一穴区内,连续刺人两针的操作方法。 5.眶内外合刺法:于所选取的穴区内,在眶内、眶外各刺一针的操作方法。 6.压穴法:于所选取的穴区内,对眼眶内缘进行点压刺激的操作方法。,11,(二)操作步骤与要求,A施术前准备 1针具选择:宜用29号33号,0. 5寸1寸的一次性毫针。所选择的毫针针身应光滑、无锈蚀,针尖应锐利、无倒钩。 2部位选择:在眼眶内外,选取穴区进行操作。 3. 体位选择: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环境要求:环境应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5消毒 5.1针具消毒: 应选择高压蒸汽消毒法。宜选择一次性针具。 5. 2部位消毒:应用含75%乙醇或0.500-1%碘伏的棉签或棉球在施术部位消毒。 5. 3医者消毒: 医者双手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含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擦拭。,12,B施术方法,1.眶内直刺法: 以押手固定眼球,持针在紧贴眼眶内缘的穴区,垂直进针0.5寸。 2.眶外平刺法:持针在距眼眶内缘2 mm的穴区部位,进行平刺操作,刺人真皮,达至皮下组织,进针0.55寸,保持针体处于该穴区内。 3.点刺法:以押手固定眼睑,使之绷紧,持针在眼睑部选取穴区轻轻点刺5次7次,以不出血为度。 4.双刺法:不论采取眶内直刺法或眶外平刺法,当刺人一针后,在其所处的穴区内,紧贴着针体旁,按同一方向,再刺入一针,均进针0. 5寸。 5.眶内外合刺法:于同一穴区内,在眶内、眶外各刺一针,均进针0. 5寸。 6.压穴法:于所选取的穴区内,使用点穴棒、三棱针柄等,按压眼眶内缘,以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为度,持续按压15 min30 min。,13,14,C施术后处理,1.行针技术的操作要求: 一般情况下,进针后不需行针,无需提插、捻转;如果进针后针感不明显,可施以刮柄法或将针体提出1/3,稍改变方向后再行刺入。 2.眼针留针技术要求 (1)静置留针法:留针期间不施行任何针刺手法,让针体留置在穴区内。一般情况下,留针时间宜在15 min 30 min (2)刮柄刺激法:留针期间内,如果局部得气感不明显,则可间歇重复施行刮柄法,以加强刺激。一般情况下,在15 min30 min内,宜间歇行针1次2次,每次0. 5 min1 min。,15,(3)注意事项 1)留针要因人而宜,体弱者留针时间较短,体壮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婴幼儿和躁动患者,以及其他难于合作者,不宜留针。 2)留针要因时而宜,夏季天气炎热,不宜久留针;冬季气候寒冷,适宜久留针。 3)留针要因病而宜,病情轻、症状轻或经治疗症状已消失者,可以不留针或短时间留针;病情重,症状顽固者宜久留针。 4)留针要注意安全,留针期间要叮嘱患者及家属不要碰触留置在眼眶内外的毫针,以免折针、弯针。对需要长期留针而又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须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16,D出针,以刺手的拇、食二指捏持针柄,轻轻转动后缓慢出针1/2,然后慢慢拔出,拔针后即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宜按压1 min3 min。 E治疗间隔、疗程:眼针技术治疗时,宜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14 d为1个疗程,休息2d后,可进行下一疗程。,17,F眼针技术适应症,下列疾病可选用眼针疗法: 1.内科:中风病、头痛、眩晕、面瘫、失眠、高血压、三叉神经痛、隔肌痉挛、血管性痴呆、抑郁症、癫 痈、重症肌无力、眼肌麻痹、不安腿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支气管哮喘、面肌痉挛、胆囊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胃肠炎、胆道蛔虫症等; 2.骨伤科: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落枕、急性腰扭伤等;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等; 4.儿科:疮积、小儿腹泻、百日咳等; 5.皮肤科:黄褐斑、蝴蝶斑、痊疮、带状疤疹等; 6.外科:肾结石、胆结石、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 7.五官科:突发性耳聋、中心性视网膜炎、近视、眼肌麻痹、弱视等。,18,G注意事项 1注意发生晕针或晕血。 2注意发生局部出血或血肿。 3注意进针时伤及眼球。 4点刺操作时,进针宜浅,手法宜轻、宜快。 5注意防止操作部位感染。 6孕妇及新产后慎用眼针疗法。 7患者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慎用本疗法。 8震颤不止,躁动不安,眼睑肥厚者慎用。,19,H眼针技术禁忌症,1眼区有破损感染者禁用。 2精神病患者禁用。 3传染病患者禁用。 4金属过敏者禁用,20,七、临床应用,1.痛症 2.中风 3.其他,21,谢谢!,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