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析精练 中图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17831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析精练 中图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析精练 中图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析精练 中图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析精练 中图版必修2【典例导悟】【典例】(xx上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_和 _ 。(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其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哪些?其解决措施是什么?(3)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4)下列现象中,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是(多选)( )A.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B.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C.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D.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围绕全球变暖理清思路,分析过程如下:【参考答案】(1)气温 降水量(2)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会使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会引起土地盐渍化等。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暖热气候向极地扩展,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结构。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中低纬海区台风发生频度和强度增加,还会加剧传染病的流行。措施: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3)CO2大量排放 石油资源的短缺(4)B、C、D 【学业达标训练】1.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臭氧层破坏森林被大量砍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 B.C. D.【解析】选C。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绿色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同时人类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出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A.使大气辐射增强 B.使地面辐射减弱C.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D.使地球散失的热量增加【解析】选C。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加明显,地球热量不易散失,使得地球变暖。 (xx如东高一检测)xx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据此回答3、4题。3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条件或现象是( )A冰岛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B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C挪威有95%的电力来自水力发电D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高,是世界上人均种植树木最多的国家4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全球平均气温与现在相比大大降低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解析】3选B,4选C。第3题,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条件或现象是那些大量消费矿物能源,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或现象,A、C、D三项均有利于全球变暖的防治,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则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第4题,绝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则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全球变暖减速,有利于减缓海平面上升速度。5.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碳氢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B.人类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破坏臭氧层C.太阳辐射的影响D.砍伐森林的影响【解析】选B。人类活动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导致臭氧层破坏。6.酸雨是一种呈现出较强酸性的降水。酸雨的pH值是( )A.大于7.0 B.小于7.0 C.小于5.6 D.小于4.5【解析】选C。酸雨的pH值小于5.6。7.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近几年我国东部地区的文物古迹腐蚀严重,除自然原因外,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烟尘,与水汽凝结,降雨增多B.植被破坏,沙尘暴盛行C.燃烧矿物燃料,CO2的排放量增加D.燃烧矿物燃料,SO2的排放量增加【解析】选D。“文物古迹腐蚀严重”说明与酸雨问题加重有关,酸雨形成的人为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酸性气体SO2与水汽结合。8.伦敦燃烧煤所产生的SO2会在挪威和瑞典形成酸雨降落,原因是( )A.挪威和瑞典位于西风带内B.挪威和瑞典受副高控制C.挪威和瑞典距伦敦太近D.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解析】选A。挪威、瑞典、伦敦都位于西风带内,且挪威、瑞典位于伦敦的下风向,伦敦产生的SO2被风输送到挪威、瑞典并形成酸雨。9.酸雨及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共同危害有( )A.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B.都使土壤、河湖水酸化C.都会危及人类健康,危害植物D.会使气温升高,全球变暖【解析】选C。酸雨、臭氧层破坏都会危害人类健康、危及生态系统。A、B两项是酸雨的危害,D项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10.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4-2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按A预案,全球自xx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 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4)解决全球变暖,世界各国应怎样做?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所给的三条变化曲线的对比可直接得到答案,但该类题目的数值应为一个范围。第(2)题,由图中A、B、C温度升高值的变化可知:A方案温度升高快,说明能源消费结构未做明显调整,而C方案温度升高状况的改善最明显,说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应该最彻底。第(3)题,全球变暖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海平面上升,同时温度的变化会改变各纬度、沿海和内陆蒸发和降水状况,引发气候异常。第(4)题,大气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各个国家应各尽其责,共同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进行国际合作。答案:(1)0.300.32 1.11.5 1.62.0(2)如下图所示:(3)海平面上升;造成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引发气候异常。(4)国际合作。大气环境问题会影响全球所有国家,只有每个国家都行动起来,才能有效解决。11.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减少图中所示气体排放量的途径有 。(2)右图中的“伞”指 ;造成“伞破”的主要物质是 。地球喊“好痛”是由于到达地面的 增加所致。【解析】本题反映了两类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一是全球变暖,二是臭氧层的破坏。全球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和毁林。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对地球生命起着保护作用,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但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答案:(1)全球变暖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资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等(2)“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层) 氟氯烃化合物 太阳紫外线辐射【素能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读图,判断、处分别表示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土地荒漠化、酸雨、臭氧层空洞、森林破坏严重B.森林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酸雨、臭氧层空洞C.酸雨、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严重D.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严重、酸雨、臭氧层空洞【解析】选A。联系我国各地具体情况可知:为我国西北地区,存在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为我国青藏高原,臭氧层破坏严重。位于我国横断山区,森林破坏严重。 (xx海南地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据此完成2、3题。2.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3.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煤市场 B.碳市场 C.石油市场 D.天然气市场【解析】2选A,3选B。本题组以京都议定书为背景材料,结合工业生产特征,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第2题,A项钢铁工业燃料以煤为主,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B项机电工业属于机械制造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小,C项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D项是高新技术工业,几乎没有温室气体排放。第3题,温室气体并不仅仅指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氟氯烃化合物等,其共同的特征是大多是碳的化合物。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缓解了长江三角洲的能源不足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 )提高长三角的大气质量 有利于治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减轻了长三角的酸雨危害 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A. B. C. D.【解析】选C。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57题。5.数据表明(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6.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7.下列采取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降低紫外线对人类伤害的是( )外出时,使用防紫外线的伞 推广使用新型制冷系统和无氟制冷剂 生活中少使用喷雾剂 涂抹防晒霜A. B. C. D.【解析】5选B,6选C,7选B。第5、6题,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氟氯烃,消耗了臭氧,导致南极臭氧层空洞扩大,大量紫外线入射到地面,危害人类健康,使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第7题,要想从根本上减少过量紫外线对人类的伤害,就必须要少排放氟氯烃化合物,保护臭氧层,只是临时的有效保护,氟氯烃化合物广泛用于制冷剂和喷雾剂、洗涤剂中,所以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2分)8.读我国年平均降水pH值分布图2,完成下列问题。(12分)(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分布在 _ 地区,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 。(6分)(2)酸雨造成的危害是:对生物的危害: ;对非生物的危害: 。(4分)(3)图中A地区的酸雨污染比工业集中的B地区 ,其原因是 。(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知识的识记能力。第(1)、(2)题,第(3)题,由图中可知酸雨严重程度为A区大于B区,是因为A地区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易形成酸雨。答案:(1)长江以南 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2)影响动植物生长、繁殖,甚至导致死亡 使河湖水、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等(3)更严重 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易形成酸雨探究性学习(共10分)时事链接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及对策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009年5月13日电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秋麟目前预测说,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将呈加速上升趋势:材料二 中新社温哥华2009年2月19日电 19日,美加两国在奥巴马访问加拿大期间,就环境问题达成协议,承诺建立“清洁能源对话”,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海平面上升对我国哪些地区危害最严重?会给这些地区带来什么危害?(5分)(2)材料二体现了治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哪些措施?(5分)【提示】第(1)题,联系我国的海陆分布可知受危害最大的区域分布在沿海地势低洼且经济发达的区域,会使风暴潮灾害更加频繁,海岸侵蚀速度加快,海岸防护工程失去效用,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有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答案:(1)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受危害最严重。危害:风暴潮灾害更频繁,沙质海岸受侵蚀严重,海岸防护工程失去效用,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2)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