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4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I)1.(xx安徽文综,14,4分)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2.(xx海南单科,17,2分)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1.(xx天津文综,8,4分)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2.(xx广东文综,16,4分)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xx福建文综,38,37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8分)(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5分)(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6分)A组xx高考基础题组1.C由题干材料中“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完全曲解了孙中山的意图,D项表述本身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并不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2.C本题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由“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正确;A项时间与题干不符,可排除;B项说法错误,“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道路,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误,1918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B组xx高考提升题组1.B从材料中的“因而是过渡的形式”,可知该国家形式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国家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故选B。2.D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特点,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体现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项错误;共产国际反对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非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在选择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分歧,不涉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C项错误。本题易错选B项,主要原因是片面理解共产国际的主张。3.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对近现代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历程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迁移所学知识,根据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分析概括说明。第(1)问从材料一中“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等关键信息,归纳二人共同的救国主张;从国民素质提高与爱国角度分析其积极意义;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分析其主张无法实现的原因。第(2)问抓住“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关键信息,从解放战争形势角度归纳时代背景;基本内涵从材料中提取。第(3)问根据材料三说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迁移此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成就及失误归纳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从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特殊的环境等角度回答“原因”。第(4)问提取材料四中的关键信息说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