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8382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说明:本试卷共9页,答题卡3张,全卷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必须在指定的答题卡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自行修改题号作答,答题无效;考生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一、选择题部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24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科学知识之总汇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精华A B C D25. 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 )世界的本质是精神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主观要符合客观 上帝创造了世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世界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A B C D26. 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红灯停,绿灯行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苹果落地 水往低处流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A B. C. D. 27.甲说“乐极生悲”;乙说“日方中方睨”;丙说“飞矢不动”。 关于以上几种看法按照顺序分别是( ) A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28.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由于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A B C D29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有(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A B C D30.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内核第一次实现了科学基础上的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的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A BC D32.下列和“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根本对立的说法是()削足适履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巧妇能为无米之炊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A. B. C. D.33.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C、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D、未有此物,先有此理3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 B. C. D. 35捕食鼠类的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近年来,牧区开始有意识的培育和繁殖草原鹰和狐狸,保护草原狼等鼠类的天敌,有效遏制了草原的沙化。这说明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可以改造规律造福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 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A B C D二、非选择题部分。(共56分)36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等观点的丰富与发展。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指导思想。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20分)37材料一: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2010年10月23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这条曾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如今已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 000千米的淮河,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变得泛滥成灾,非涝即旱。“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这是过去深受水患之苦的沿淮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材料二: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由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组成的。材料三: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定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是不动不变的理念。这种理念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所有的理念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来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18分)(2)材料二中的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是什么哲学派别?请指出他们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8分)(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哲学派别?它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6分)湛江市第二中学xx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学科必修四(1-4课)(文科)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 48分)二、非选择题 (52分)37(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要求我们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必须首先尊重自然。(6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实现人水和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6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实现人水和谐,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变害为利。(6分)(2)属于朴素唯物主义。(2分)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3分)局限性: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3分)(3)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分)宗教思想都是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客观唯心主义。(2分)另外,封建迷信思想,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