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11月月考第三次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7801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1月月考第三次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1月月考第三次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1月月考第三次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1月月考第三次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1“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暇,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史通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重视教化 论从史出 客观撰述 孤证不立A.B.C.D.2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C推行了重农的经济政策 D是要废除土地的国有制3.“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5. “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该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 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B. 垄断食盐经营的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C. “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D. 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6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7.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导致了地方割据 B.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C.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8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在任职前,经过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审查后,受审人就走向那块宰牲祭供的石头,登上这块石头宣誓说,他们将公正地和依法地从政,而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如果他们接受任何东西,他们就要立一金像宣誓之后,他们就到卫城去,在那里再次进行这样的宣誓,然后才就职这表明雅典政治(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强调官员公正廉洁C彰显权力制衡精神 D体现法律至上原则9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A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B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C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10前苏联史学家科瓦略夫在古代罗马史中指出,希腊人是伟大的理论家,崇高的思想方式创造者。罗马和希腊人不同,他们是生活的伟大建设者。他们建成了在民族国家之前的切形式中最完善的强大的国家,他们创造了法律,用来表现发达的国家生活,同时又把它当作国家生活的工具。材料反映出( )A希腊人崇尚民主政治B希腊人偏重于理论创新C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D罗马人具有务实的精神11.蒋廷黻著的中国近代史写道:“17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 )A按照国际法,可减少国际纠纷 B缺乏司法主权观念,后患无穷C符合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与中国无关 D颇具智慧,有利于化解纷争12.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3. 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在致英外交大臣的信中说:“在过去十二个月中,造成了一个倾心于并相信(同外国)友好交往可能性的派别,有效地帮助这一派人掌权,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成就。(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这个政府的顾问。”据此可以推知( )A.清朝答应了列强全面修约的要求 B.道光帝被迫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C.清廷与外国侵略者开始彼此结合 D.满汉官僚集团实现了政治联合14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B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15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C迫使先进中国人进行制度变革的思考 D极大削弱了清政府统治的合法性16. 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 )A. 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B. 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C. 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D. 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17迈斯基所著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1891年至1908年期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六。对此状况合理的解释是A近代中国经济竞争力有一定提升 B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缓慢C中国内地市场为英美两国所占领 D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其对外贸易18.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 A美国的独立战争 B.俄国十月革命C.中国的辛亥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普通民众根本没有人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20“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上述“排外救国的努力”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 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C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21、霍布斯认为,现有的国家体制解散时,人类将恢复到初民状态。初民状态中,公众的权力尚未展开,既无政府亦无法律;既无法治,也谈不上公平与不公平。在作战的条件之下,只有强权与欺诈算数。下列时期,与这一特征最为相似的是什么时期A.北洋军阀混战 B.洋务运动 C.工农武装割据 D.维新变法22.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感到“革命”可以“及身而成”。但临终时他还在念叼“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两个革命的含义分别指A建立中华民国和发动国民革命运动 B推翻清政府和平均地权C. 推翻清政府和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 D建立民国和新三民主义23.清同治三年(1864年),有四位法国人在巴黎一咖啡厅里聚会聊天。甲说:“我参加过滑铁卢战役。”乙说:“我给路易波拿巴上台投了一票。”丙说:“我参加过第三共和国成立庆典活动。”丁说:“我进过中国皇宫。”他们当中谁的话不可能符合史实?A. 甲 B.乙 C.丙 D.丁24右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A体现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成果B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C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D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25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26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27.宋美龄在不宣而战之战争可以肆无忌惮中说,“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不宣而战之战争,如何可以毋须遵守束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因此而尽量利用之。”材料表明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 A攫取大量侵华权益B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 C避免英美出面干涉D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28. 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士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阿地块休闲,同时叉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A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B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C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D揭开英国圈地运动序幕29.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着火的房子”,反映英国与北美人民的矛盾激化B“人类的五分三”,指统计人口时黑人的计算方法C“小州的胜利”,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关系D“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局限性30据调查,17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贵族地主占有全国15%20%的地产。到了1790年,400 家大地主(其中多是上院权贵,从男爵和爵士)的地产份额高达20%25%。而同期10万个中小农户的年收入只占全国农业总收入的15%20%。这说明A.改良式的革命不利于英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B.“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仍占有大宗地产和经济优势C.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D.英国贵族长期握有特权而不受到革命力量影响31.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项 目 美国总统 法国总统 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出 任期 四年 职权 行政权、创议法律权 与议会关系 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A. 普选方式、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B. 国民议会间接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C. 国民议会间接选出、四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D. 普选方式、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32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分别是A意大利、法国、荷兰 B葡萄牙、英国、美国C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33. 在朝鲜战争的初期,苏联和美国的某些做法颇有意味。苏联采取秘密措施支援中国进行抗美援朝。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空中支援中国时苏联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准在海上作战。这表明A.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现裂痕B.苏联尽量避免与美国爆发全面战争C.当时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弱势D.政治措施是军事的补充和延续34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 ,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这些是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C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35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A.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 B.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C.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36. 进入近代,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界隐藏的力,它不是人们熟知了几千年的生物力,而是人自己创造的力,被誉为“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这种“力”是指A.蒸汽 B.电力 C.太阳能 D.核能37.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A. 苏联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B. 苏联重视调整经济结构C. 苏联更加重视轻工业发展 D. 苏联否定斯大林模式38. 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的是A. 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B.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39.某知名学者指出:“从拉美最传统的经济史的角度看,1930年是本地区工业化的一种功能性标志。人们甚至谈论危机前和危机后:此前,占优势的是出口经济;此后,标志性的是工业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张。”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A.刺激拉美国家注重开拓国内市场 B.阻碍了拉美国家海外贸易的发展C.严重破坏了拉美国家的工业生产 D.有力推动了拉美国家的工业发展40有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与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适合“臣民上义”的生存和发展国民生活的每一细节都被绑捆在权力体制之中。这从侧面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必然会伴随专制集权 B改革开放急需打破权力体制的束缚C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生活是自由的 D经济体制改革与公民意识培养并举411922年3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表明A改造农业是“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 B. 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生产积极性C列宁已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D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42社会上义右派认为英国福利制度“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上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A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B. 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C有利干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D.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43. 1935年通过联邦动力法、机动运载工具法、1936年通过商船法、1939年通过民用航空法、1940年通过运输法。美国国会通过的这些法案表明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A兴建大批公共工程 B对交通领域的管控加强C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D开始反对发展垄断组织44一项统计显示,19511961年,英国对英联邦国内的出口已经从50下降到32%,而同期英国对共同市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出口和进口却显著增加。这种状况表明()A欧洲成为冷战的重心 B英美盟友关系破裂C西欧的经济联系加强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45.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l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都是为了()A拓展国际贸易 B稳定美元汇率 C平抑国内物价 D协调全球经济46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让25万名失业青年获得工作的同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但必须扣除25美元寄回家中。此做法A旨在提高青年人的节俭意识B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救济面C极大压缩了社会消费能力D培养了青年人的爱家精神47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谈到学习外语的感受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 B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C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 D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481928年5月10日大公报刊登了明星啤酒公司的广告:“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结合时代背景,对以上文字认识正确的有:提倡国货是当时的社会思潮;时值民族工业的春天,中国企业以广告的形式扩大销路;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推动了中国人饮食的变化;民族工业的活跃,部分地得益于当时政府鼓励工商业的政策A. B. C. D.4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50.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了“六个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表明我国( )A. 建立起全面计划经济体制 B. 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加强C. 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 D. 左倾思想冲击经济领域51.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 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C 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D 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52.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 )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 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53.xx年10月,印尼巴厘岛“习萧会”表明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如何“对国家尚未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已经是两岸无法回避,必须慎重解决,但是应积极面对的课题。“习萧会”信息与右图信息一致的是A两岸应结束敌对和敌视,共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B经济合作渐行渐远,武装斗争是最后的手段C两岸都意识到既要发展经济合作,又要做好斗争准备两岸关系缓和D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流,中共承诺对台放弃使用武力54美国学者威廉奥夫霍尔特指出,邓小平最初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赢得8亿农民的支持,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刺激了轻工业起飞从而又赢得了几千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支持。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A. 主要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B. 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C.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D.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55美国过去是建立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又是取消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取消规章制度是为了( )A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B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C实行杀富济贫的政策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56. 关于多极化格局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用一超多强来概括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力量的基本状况。多强的说法不一样,一些人认为,应包括日、德、英、法、俄、中等国;另一些人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合起来当作一极;还有人认为,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支撑新格局的雏型”,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B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美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57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A B C D 58某位学者在xx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A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 B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C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59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东盟各国也遭受重大损失,它们除了加强内部的团结之外,还可能向下列哪一机构求援? A B C D60.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此观点反映了 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实现 经济全球化加强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61.(12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美国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充分发挥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大力刺激经济的增长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经济的机构,通过立法手段将政府经济干预深入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争夺世界霸权,政府将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庞大的军工生产和军事开支成了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的经常化的手段之一。 陆月娟二战后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演变材料二1980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家。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赫伯特斯坦总统经济学材料三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既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有所创新,人们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或克林顿经济学。就是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刘绪贻新凯恩斯主义对美国经济的现实影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践行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措施与效果(4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指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经济政策取得的显著成就的时代原因。(4分)62(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摘编自黄达金融学材料二 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3分)63(13分)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阅读上图,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13分) 河北冀州中学xx-xx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文)历史试题1-10 DBDCB CDBAD 11-20 BBABC AACDD 2130 ACCAC BBAAB3140 BDBBD ABCAD 41-50 CCBCA BBCDC 51-60 CCABA BABDC61. (1)措施: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开支);健全干预经济机制;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3分)效果: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1分)(2)变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1分)原因:经济“滞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凯思斯主义)失灵;“福利国家”制度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分)(3)特征:多种理论综合基础上的创新.(1分)原因:“新经济”的出现;两极格局瓦解;全球化(区区域化团化)趋势加强(3分)62. (1)中国银本位制度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扩大;巨额贸易顺差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任笤3点6分)英国金本位制度 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商套换中国黄金获利;政府机构推动与立法保障。(6分)(2)共同因素: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的影响;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扩大(3分)63.【答案】趋势:总人口不断增长,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减”(黄河流域大幅减少,长江流域大幅增加,最终超过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有所增加)。(4分)原因: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工商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开发;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