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月考六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370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月考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月考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月考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月考六试题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人作为一种“类存在”,至少具有使用和制造工具(包括一切科技手段)、依赖和凭借社会关系(包括一切社会制度)、渴望和追求情感慰藉(包括一切精神享受)这三个基本特征。惟其如此,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人类要进行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和创造,就必然会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而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文明的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 和不同的地或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 的出土言语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例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不仅龙山的黑陶不同于仰韶的彩陶,而且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更是如此。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民族样式,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将会显得多么的单调和乏味。 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但就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 如此说来,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总分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摘自新华文摘2002年6期,陈炎“文明”与“文化”)1.关于“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感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样式的差别。B“文化”一词只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是因为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C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都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D各个文化本身都是平等的,都包含有人类文明的价值,并无高低贵贱之分。2.关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明与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文化决定文明,文明体现文化。B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C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体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D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体现出来,文化的外在形式中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3.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食物有无营养、是否卫生是文化问题;是用筷子吃水饺,还是用刀叉吃牛排,是文明问题。B衣衫褴褛、衣冠不整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西装革履、衣冠楚楚是文明的表现。C佛教、基督教、虽然互相排斥,但都能满足人类的终极关怀,因而三教只是文化形式的差异,其文明价值是一致的。D资本主义文明程度与封建主义的文明程度是相等的。二、文言文阅读(一)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4.下列对“甲”字的意义和用法的比较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杀一老卒,何甲也?甲者愕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A、句和句相同,句和句相同,不同 B、句相同,句不同C、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不同 D、句相同,句不同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汾阳王的副元帅驻扎在蒲州时,郭晞做尚书,放纵手下士卒作违法乱纪的事,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心中忧虑而不敢说。B太尉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向白孝德请缨,暂代节度使的职位,为白孝德制止祸乱,并保证不使白的人受到牵连。C太尉斩杀十七个暴卒后,郭晞军营中一时大噪,士兵们都披上了盔甲准备报仇,段太尉非常从容地准备到郭晞军营中加以说服。D终于说服了郭晞,并留宿在郭晞的军营中,第二天一起到白孝德处表示改过,白孝德非常感激。6下列各句中全都能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项是 (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A B C D(二)课外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B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C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D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郎”是汉魏时授予通晓儒经的年幼者的称号。如李贤对后汉书戚洪传加注说“汉法,孝廉经试者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B“刺史” 一职开始设置于西晋时期。原为巡察官名,后来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C古代数学家认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岁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灾岁九,称为“阳九”。故“阳九”只会记载那些年或厄运。D“州郡”是州和郡的统称,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风,郡则始于战国,完善于秦汉。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岁时,司马朗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后因身材高大健硕而被监考的人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询问他。B司马朗担任御史期间,遭遇天下大乱,不能西行,司马朗主动请求带领家人返回本县避祸,被董卓责问。C司马朗回到故乡后,对乡亲阐述了董卓之乱的不利形势,希望他们举家前往黎阳,寻找投奔之所,但除赵咨外,没有谁跟着他离开。D司马朗对宗族子弟要求严格,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2)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然后完成1112题。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宋诗人,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风回:水神。准拟:预料,打算。11.“波神留我看斜阳,放唤起鳞鳞细浪”一句中,哪两个词用的最妙,请简要分析。12.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看不见的珍藏(奥)斯蒂芬茨威格 自从我们钞票的价值就像煤气似的四处流散,转眼便化为乌有,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古董商的我得源源不断地进新货。 此时,我想到一位老主顾。他从我父亲这里买的东西在今天也价值连城了。我到了他居住的小镇找到了他。他蓄着浓密的胡须,穿着半军装的家常便服,但已是个盲人。 我对他说:“您是敝店的老主顾,同时又是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我顺路来看看您。”他很得意:“既然来了,就该让您看点东西。”就在这时,那位站在他旁边的老妇人,突然用脑袋做了个分明是强烈反对的动作。接着她两只手轻轻放在他的肩膀上,提醒他道:“现在已经是吃午饭的时候了。等吃完饭再把你的东西拿给这位先生看,这不更好吗?再说到时女儿安娜也在家,她对这些东西比我了解得多啊!” 这一下我才明白她的意思,于是我很快编造了一个借口,说约了他人共进午餐,下午三点以后再来。那个老妇人陪我走到门口,小声说道:“可以让我的女儿去接您吗?” 一个钟头后,一个衣着简朴的姑娘走进餐厅来找我。她面带羞涩地说:“我父亲是在大战爆发以后完全失明的。藏画成了他唯一的乐趣所在,他每天都要看他的藏画 一张一张地摸,总是按照几十年来他已背得烂熟的顺序他根本不知道,靠他那点儿退休金,还不够两天的生活花费我们拼命节省,但这无济于事,后来母亲和我一次次地卖藏画,最终,父亲的收藏都被卖了。父亲对此一点也不知道。我们把一些复制品和类似的画页塞在里面,代替那些被卖掉的画幅,如果他得知手里摸着的这些画都被卖出去了,他一定会心碎的。所以我们请求您别让他这最后的幻想破灭” 我向她保证保守秘密。 到了她家,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盲人刚一触到我的手,就拉我坐到椅子上,“好吧,让我们现在就马上开始吧!”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尖从画夹子中取出一个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已经发黄了的白纸。他满怀激情地将这张一文不值的废纸举到面前,仔细端详了好几分钟,而实际上他什么也看不到。看着这个老人如此激动地赞赏和夸耀着那一张空白的纸张,我觉得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一般,不知道该如何答他的话才好。但是,当我瞥见那两个妇人时,我镇定了一下,开始扮演自己的角色。“真是罕见!”我说,“真是精美绝伦的一幅画!”马上,老人自豪的脸上容光焕发。 他就这样喜形于色地一边看一边讲述下去。我简直无法想象:我和他一起看了三百张空白的废纸或者是很糟糕的复制品,而这些东西在这位不明真相的盲人的记忆中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个看不见的珍藏,其实想必早已随风散落,但它对于这个受骗的盲人来讲,还原封不动地存在着。他对幻想产生的激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几乎也开始相信它们是依然存在的。大战以来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哪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如此纯净的幸福和快乐的表情。 当我要告别的时候,他握住我的双手,向我表达一种言辞所不能表达的爱意。我几乎是在晕眩中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惭愧:我用善意的欺骗和撒谎的办法使一个盲人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重见光明,而我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这个地方的,原来是想狡猾地骗走人家几件珍贵的家藏。但我现在得到的,要比这多出好多:在这阴暗沉闷、没有欢乐的时代,我又一次亲身感受到一种纯粹的激情,一种纯粹只为艺术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极度快感。而这种感情,人们好像早已遗忘了。 我已经走在了大街上,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是那老人把身子探出窗外,挥动着手绢朝我说道:“祝您一路平安!”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情景:楼上的窗口露出一张白发老人快快乐乐的笑脸,俯瞰着大街上整日闷闷不乐、疲于奔命的芸芸众生;他被一片善良的幻觉所组成的白云托住,从而远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个令人作呕的现实世界。我不由得想起了歌德说的一句话:“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选自茨威格选集,有删改)13小说安排老人女儿给“我”讲述故事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答:_14倒数第2自然段写到:“我几乎是在晕眩中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惭愧。”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惭愧”的原因。答:_ 15小说以“看不见的珍藏”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答:_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老妇人想把老人的藏画已经全部被卖这一事实真相告诉“我”,但她自己又无法离开老人,所以让知道真相的女儿来接“我”,顺便告诉“我”事实真相。B老人对藏画的想象和现实真相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让读者心痛,但在老人的心目中,那些收藏一直都在,那份拥有的自豪感能一直伴随他度过晚年,这又令人欣慰。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当“我”向老人告别时,老人“握住我的双手”,这表明老人对能给他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收藏有无比依恋之情。D“祝您一路平安!”这是老人对“我”的祝福,希望“我”不要为了物质的收藏而“整日闷闷不乐、疲于奔命”,如此才能离开“令人作呕的现实”。E小说最后引用“收藏家是幸福的人!”这句话,旨在表明,收藏艺术品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品味,使人们产生无比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五、名句默写(6分)17.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2).鱼我所欲也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4).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5).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 6). ,不知东方之既白。六、语言表达与运用(11分)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从事海外代购4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_,但又无可奈何。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休息时他乐呵呵地向笔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_。”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_,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A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嗤之以鼻B嗤之以鼻 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C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D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19.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对于能不能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问题,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B新课标中,选修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兴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C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年轻人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难免犯一些错误。20.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充语句。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陆游,辛弃疾,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 。读着,品着,渐渐地,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七、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环卫工人陈阿姨在打扫卫生时,遭到正在旁边健身器材上做仰卧起坐的一位大妈的辱骂,她骂陈阿姨影响她锻炼身体。其他市民赶紧劝阻,陈阿姨也没还嘴,还用扫帚将健身器材下面的最后一点树叶扫起来。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大妈,她夺过陈阿姨手中的扫帚,用脚踩断,并用力向陈阿姨的手上和脚上敲去。陈阿姨见况跑开,大妈追赶时被其他市民拦下,但她竟拨110称“农民工打人”,彻底看不下去的市民直接把她团团围住,等待给警方作证。在警方和目击市民的劝说下,大妈承认了错误,并给了陈阿姨3000元的赔偿金。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有人为陈阿姨点赞,有人为目击市民点赞,也有人为大妈点赞。 对于以上三类人,你更倾向为谁点赞?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二月考六语文答案xx.31.D 2.A 3.C解析:1.各文化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低之分)2. 弄反了应是“文明决定文化,文化体现文明”)3. A食物有无营养,是否卫生是文明问题,吃中餐、西餐是文化问题;B衣衫褴褛不整是不文明,穿西装、中装是文化问题;D资本主义文明程度高于封建主义)4.A分析:句和句相同,名词活用作动词;句和句相同,甲士;不同于其他,名词,铠甲,甲胄5C(A、汾阳王本人是副元帅;B、段太尉担任的是都虞候之职;D、文中没有白孝德非常感激的内容)6D 7.C 8.B 9.B10.(1)九岁时,有人直接叫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轻慢别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这个客人就向他道歉。(2)将领们不能统一行动,放纵士兵抢掠,被杀死的百姓近一半。过了很久,关东的兵散去,太祖和吕布在濮阳一带相互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人回到温地。解析 8.“刺史”职位始设于汉武帝时期,此题可从原句朝代时期判断“西晋”错。9.司马朗并非主动请求。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地人。九岁时,有人直接叫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轻慢别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这个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岁时,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讯问他。司马朗说:“我的父族和母族,历代人都长得个头高大,我虽然年幼,却没有希望高攀的习性,少报年龄来求得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监考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讶。 后来关东的军队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势险要的地方,他打算迁居到温地。司马朗对李邵说:“唇齿相依的比喻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地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那里而居住到这里,只是躲避早上灭亡的时刻罢了。况且您是郡国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现在敌寇还没有到来您就先迁走,依傍山地的各县百姓必定发生骚乱,这样就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我私下为郡内百姓的安危感到担忧。”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他们向内迁徙,有的还 进行抢劫。 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怎么这样辜负我!”司马朗于是就说:“您凭借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灾难的机会,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这确实是您的虚心纳下,殚精竭虑的结果,(这样下去)将会出现兴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势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勋和业绩因此显著,然而战争灾难一天天兴起,各州郡纷乱不安,郊野四境之内,百姓不 能安居乐业,他们抛弃了住房财产,到处流 浪逃窜,虽然四面的关口设卡制止,对逃亡的人加重刑罚惩治,但仍然不能禁绝止息,这就是我忧愁不安的原因。” 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 ,请求返回故乡。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 如果不能前进,那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黎阳有军营,赵威孙过去同我们乡里有姻亲,担任监营谒者,统领军队,足可以做我们的首领。如果以后有变化,再慢慢观望也不晚。”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的, 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几个月后,关东各州郡起兵,聚众几十万人,都集结在 荥阳、河内一带。将领们不能统一行动,放纵士兵抢掠,被杀死的百姓近一半。过了很久,关东的兵散去,太祖和吕布在濮阳一带相互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人回到温地。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 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当时四十七岁。11.“留”和“唤”。运用拟人手法,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将这骤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摹写得极富人情味,生动而形象。12.比喻手法。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想象生动,新颖。达观、豪迈的胸怀。解析:(1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解答此题,可先根据颔联“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描写内容,提炼出关键词:“留”和“唤”。然后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留”和“唤”两字所表达的事物特点,最后再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其表现的作者情感。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1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题步骤:先明确表达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13补充说明上文老人妻子不让“我”立刻看收藏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说明当时的通货膨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艰辛;以生活的艰难反衬出家庭的温馨,收到平中见奇的效果。14“我”来老人这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来的,是想狡猾地骗走人家几件珍贵的家藏。但老人表现出来的“一种纯粹的激情,一种纯粹只为艺术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极度快感”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我”十分惭愧。15(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看不见的珍藏”一语双关,表层意思是指老人那些不见了的艺术收藏,深层意义是指那些同老人一家一样善良、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们的心灵。作者借此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学会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美的事物,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题目“看不见的珍藏”,既点明所写老人是盲人,也表明老人爱好珍藏,有“一种纯粹的激情,一种纯粹只为艺术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极度快感”。以“看不见的珍藏”为题,也揭示了以下内容:老人的家人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为不使老人“这最后的幻想破灭”而苦心安排。这无疑就突出了老人的家人的美好心灵。(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以“看不见的珍藏”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干净利落;以“看不见的珍藏”为小说线索,串联起“我”和老人一家,揭示人物矛盾,使文章结构分明,井然有序。16DE 解析:D项,牵强附会,“闷闷不乐、疲于奔命”“令人作呕的现实”等是作者的感受,与老人无关。E项,对引用歌德话的目的理解表面化,作者用此话是想表明拥有善良、热爱生活和艺术的心灵的人们才是幸福的。17.默写答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舍生而取义者也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与枕藉于舟中18.B解析:嗤之以鼻: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语意重。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可表示自谦。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看而不看。19.D解析: (A表意不明B“兴趣”与“发挥”不搭配C “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缺主语)20.(示例)读王维,孟浩然,你体会了什么叫寄情山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