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V).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6333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V)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50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A. 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2. 史学家张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3. 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4.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5.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6.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C.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7.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向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8.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9.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官僚贵族子弟富豪平民贫民69.6%6%15.7%8.7%10.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由上表可见,汉代察举制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11.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12. 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三司使制 D元代中书省制13. 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14.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余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C科举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 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宋神宗与宰相彦博的这一段对话表明A.皇权空前加强 B.改革遭到官僚和百姓的共同抵制C.皇权与官僚的利益冲突 D.皇权与官僚阶层的依存关系16. “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17.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这位明朝学者的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18. 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19.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 B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C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 D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 20.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C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D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21.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22.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23. 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A认识到解放民众思想的重要性 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C冲击到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24.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25. 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 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 B惩处腐败,整顿吏治C抓住时机,全面变革 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26.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私有的武力,是太平天国内战的意外副产品。”下列所述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洪秀全视太平军为自己的私人势力B袁世凯用新法编练的北洋陆军成为自己的权力基础C曾国藩的“湘军”更多听命于领袖D李鸿章主持成立北洋舰队成就了他的政治地位27. 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郁,以迄今日。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该观点A批判了洋务运动B倡导了爱国、进步思想C宣泄了对革命党人起义的不满D体现了抵御外侮愿望与“天朝上国”观念的结合28.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29. 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30.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31.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32.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当他把这幅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下列对李鸿章的下联理解正确的是A.清王朝整体的软弱导致被迫签约 B.李鸿章本可以不理伊藤博文C.玉帛是精品,李鸿章愿意做“玉帛相将” D.李鸿章无视皇权,说自己有帝王度量33.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革命精神不彻底34. 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35. 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 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36. 据1900年12月8日中外日报载:“推本言之,有守旧,而后有训政,而后有废立,有废立,而后有排外。”“义和拳者,非国事之战争,乃党祸之战争也。”材料认为义和团A卷入清朝上层的权力争斗中 B具有笼统“排外”的斗争特点C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西方传教士 D拥护慈禧集团的“正统”地位37.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8.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39. 太平天国领导层中的先进分子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能反映这一状况的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 B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举得其人,保举者受赏C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D先与保人议定,年每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赢)其所奉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40. 回顾历史,阅读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41.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42. 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这说明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 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 D唐代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43. 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A层层推荐 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 D打击贵族44.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A地方享有自治权 B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C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45. 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46. 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近代国家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47. 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A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B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48.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巨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49.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A.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B.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D. 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50. 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第卷(非选择题 共30分)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2答卷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51题18分,第52题12分,共30分。51.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xx年第3期)(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有哪些特征?(4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4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4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特征。(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2分)52.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12分)材料一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1843年材料二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曾国藩讨粤匪檄,1852年材料三1862年,“借师助剿”前夕,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他们所造成的损失真是无法计算的!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的!”材料四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欲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小麦、大麦、大豆均极富饶。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新的商店和优美的房屋正在建筑中。居民一般衣着良好。妇女们来来往往,从事于南方妇女所做的日常工作,老人们则带领孙儿玩耍。我们到了任何地方都受到了尊敬和友好的接待。” 朱学勤主编中华文明史xx年出版(1)材料一中洪秀全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观念?(2分)(2)材料二的作者是怎样否定太平天国的?他为什么对太平天国运动持否定态度?(6分)(3)在对太平天国进行评价时有下列两种观点:观点一是“(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观点二是“太平天国是由社会下层民众发起的一次对现存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正义抗争。”上述材料中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一的有哪些?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二的有哪些?(2分)(4)在对同一历史问题研究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2分)xxxx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50每小题2分)110:BCBDD CACCA 11-20:CBDAD DBADC 21-30:BBCAC CDCBB31-40:BACDA ADADB 41-50:DADCC CACDA 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51题18分,第52题12分,共30分。51.(1)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4分)(2)原因:周王室衰落;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4分)(3)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4分)(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稳定);另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2分)52.(1)原始的平等平均观念(天下大同理想)。(2分)(2)否定:烧杀掳掠;抛弃儒家传统文化。(4分)理由:站在清朝统治阶级的立场上。(2分)(3)支持观点一的材料:材料二、材料三。支持观点二的材料:材料一、材料四。(2分)(4)阶级立场、研究方法、史料占有、时代局限。(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