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40258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葳蕤(ru)涟漪(q)昭质(zho) 谣诼(zu)B修姱(ku) 方枘(ru)伫立(zh) 忳郁邑(tn)C帷裳(wi) 槌床(zhu)咎言(ji) 勇剽(pio)D犒劳(ko) 矛戟()脉脉(m) 靡室(m)【解析】A“漪”读y,“诼”读zhu;C.“槌”读chu;D.“戟”读j,“靡”读m。【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C项“遗”都作“赠送”讲。A项第一个“信”当“确实”讲;后一个“信”是名词,信使,指媒人。B项第一个“谢”当“辞别”讲,第二个“谢”意思是“告诉”。D项第一个“适”当“刚才”讲,第二个“适”意思是“适应”。【答案】C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芙蓉”。C项助词,无实在意义;代词,自己。D项副词,互相;副词,偏指一方。B项“以”都当“把”讲,介词。【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怨灵修之浩荡兮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与泽其杂糅兮A BC D【解析】“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流亡”,随水流而长逝。“浩荡”,荒唐,没有准则。【答案】B5下列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契阔谈讠燕还部白府君幸可广问讯B咥其笑矣偭规矩而改错何方圜之能周兮C士之耽兮謇朝谇而夕替忳郁邑余侘傺D于嗟鸠兮进不入以离尤兮终老不复取【解析】A项讠燕宴;B项错措,圜圆;C项郁邑郁悒;D项于吁,离罹,取娶。【答案】D6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C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D“乐府双璧”指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辞两部作品。【解析】离骚是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答案】B二、(9分,每小题3分)美丽诗经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忄刘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7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解析】C项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答案】C8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解析】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项“无关紧要”错。【答案】D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解析】B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项以偏概全。【答案】A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九)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属文属:撰写,写作B汝倩人邪 倩:含笑的样子,引申为“有才”C植既以才见异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D幸冀试用 幸:希望【解析】“倩”意为“使”,“倩人”就是请人(代作)之意。【答案】B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曹植“才华出众”和“任性而为”的一组是()A植援笔立成,可观/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B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植醉不能受命D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解析】A“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是曹植被父亲误解后的自我辩解,非任性而为;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是曹植被冷落排挤后的想法,不是“才华出众”;D.“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是监国谒者灌均的诬告,不是曹植的做法。【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受到父亲的宠爱。B曹植曾受到曹操的勉励,一方面因为有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得到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立为嗣。C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D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经努力,终无所用,后来在郁郁寡欢中抱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解析】“悔而罢之”是说曹操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答案】C第卷(114分)四、(24分)13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译文:_(2)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译文:_【答案】(1)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过去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尽力(努力)呢!”(“戒”“昔”“于今”“勉”各1分,文意1分。)(2)曹植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自己不修身自励,饮酒也不加节制。曹丕则暗用权术对付他,掩饰真情美化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继承人。(“雕励”“御之以术”“矫情”“嗣”各1分,文意1分。)【译文】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曹植在十几岁的少小年纪便能流畅诵读诗经论语和几十万字的辞赋,并且擅长写文章。太祖曹操曾经读过曹植的文章,问他:“你是不是请人代笔写的?”曹植跪下说:“我出口就是自己的想法,提笔就能写成文章,父亲尽可当面一试,我怎么会请人代笔呢?”当时邺都铜雀台新近造成,曹操率领所有的儿子们登台游玩,并让他们每人写一篇登台赋。曹植落笔片刻就已完成,文辞华美可观,曹操甚为惊异。曹植性情随和,平易近人,完全没有架子,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都不刻意追求华丽。每次拜见父亲曹操的时候,曹操用各种刁钻的问题诘难他,他总能从容对答,因为这个缘故,特别受到父亲宠爱。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过去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尽力(努力)呢!”曹植一方面因为出众的才华被曹操看重,另一方面又与丁仪、丁廙、杨修等人友善,得到他们的辅助。曹操犹疑不决,好几次想立他为魏太子。曹植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自己不修身自励,饮酒也不加节制。曹丕则暗用权术对付他,掩饰真情美化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继承人。曹植曾经私自驱车行驶于古代专供天子行车所用的道路上,违法开启魏王宫司马门而出。曹操大怒,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因之而被处死。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曹操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一方面又顾忌杨修颇有才华,再加上杨修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网罗罪名处死了杨修,曹植心里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所围。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救曹仁,并当面告诫他应该注意的事宜。曹植喝得大醉,以致不能接受命令,于是曹操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 曹丕即位,诛杀丁仪、丁廙兄弟及所有男丁。 曹植与其他王侯同时被遣往藩国。黄初二年(公元221),监国使者灌均迎合尊长意旨,上奏诬告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请旨治曹植罪,文帝因为卞太后的缘故,贬封曹植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他为鄄城侯。黄初三年(公元222),立曹植为鄄城王,封邑二千五百户。曹植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明帝以陈地四县封曹植为陈王,封邑三千五百户。曹植每次想要单独求见与明帝倾谈,讨论时政,希望能获得试用,却最终都没有如愿。当时的宗族法制,对待藩国十分严苛峻迫,藩王的幕僚和下属都是下等庸才,士兵都是些老弱残兵,人数最多不过两百人。又因为曹植以前犯下的过错,待遇样样都减少半数,十一年之中封地迁了三次,失意的曾植常常郁郁寡欢,于是发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周大夫行役经京城地区,宗庙公室变为黍稷。他不禁悲悯周的颠覆,彷徨不忍离开而创作此诗。行迈:远行。迈,行,走。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摇摇:心神不宁。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1)联系全诗看,作者为什么要写“彼稷之苗之穗之实”?答:_(2)本诗三章多反复,请问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_【答案】(1)“彼稷之苗之穗之实”,表面是写稷生长成熟的过程,实际是写京城故址沧桑之变;写稷生长成熟,也说明作者屡过此地而兴叹,更突出其慨叹之深。(2)诗中多反复,强化了所写内容,突出了由于昔盛今衰而生的慨叹,加强了诗歌的音乐美。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6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_。(离骚)(2)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3)曹操短歌行中“_,_。_,_”。四句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2)羁鸟恋旧林(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横穿诗经的河流洪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16文章第1自然段画线处说的“那条河流”指的是哪一条“河流”?(4分)_【答案】由我们民族曾有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我们特有的汉语言文字交融而成的时间的河流。17第2自然段中哪一个词句与“指纹”相呼应?(4分)_【答案】“上帝的手迹”与“指纹”相呼应。18“原稿”和“贫血”在文中各是什么意思?(6分)_【答案】“原稿”在文中的含义:大自然所创造的原野、山谷、河流、森林等;“贫血”在文中的含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因为远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19文末画线的“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_【答案】含意:说明诗经里绝大多数吟诵的是反映劳动人民自然、淳朴、真实生活和情感的篇章。作用:进一步深化主题,诗经记录、反映了古代人民生活、劳动的状况。今天,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六、(12分)20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使上下文意连贯;与带点的句子句式或修辞手法相同或相近。(4分)祖国的语言,像繁星那样灿烂,像珍珠那样宝贵,像牡丹那样美丽,像梅花那样芬芳。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_,_;有汉魏的风骨,_,_,有明清的小说,有皇宫凤阙,阆苑奇葩,竹篱茅舍,朝暾霞光;有婉约浓艳,_,_,典雅豪放。【答案】绵延着昆仑流淌着黄河有唐宋的诗词有金元的曲剧有朴素大方有清新冷峻21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歌德说:“住惯了的地方无异于天堂。”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住惯了”“听惯了”“看惯了”中似乎也有“真意”。请用一句话将这种“真意”阐述出来。(4分)_【解析】阐释这些语句时要紧扣“惯”。“惯”不仅是熟悉也是情感的表现。【答案】年深日久,自然就有情感的积淀。22(xx巢湖模拟)下面是新课程教学中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成果”,请你仿照样式展示你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提示:材料列举可以结合教材或引进课外资料,研究的问题可以是文章结构方面的,可以是艺术手法方面的,也可以是某个词语意义方面的,等等。(4分)示例:(一)研究的课题名称:悲剧故事的喜剧性结尾(二)材料列举:孔雀东南飞,双双殉情后化为鸳鸯。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两人合葬,化为蝴蝶。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两家合葬殉情青年,两家族消除宿怨。(三)研究归纳:反映读者的期待心理,反映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展示:(一)研究的课题名称:_(二)材料列举:_ (三)研究归纳:_【答案】示例一:(一)研究的课题名称:诗词中的愁(二)材料列举(三项即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诗秋浦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词武陵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词横塘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词丑奴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虞美人)(三)研究归纳:古人诗词中常形象化地来写愁绪,无形的“愁”常常拥有了长度、重量、数量、滋味等等。示例二:(一)研究的课题名称:小说中对眼睛的描写(二)材料列举:红楼梦(曹雪芹),描写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描写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一个例子即可)家(巴金),描写高觉民:“觉民有点激动,睁着一双眼睛带了祈求的眼光望着他的继母。”祝福(鲁迅),描写祥林嫂:a.“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b.“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三)研究归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人的眼睛描写可以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表达人物的生存状态、命运遭遇。七、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几位淘气的学生为了看一看动物的内脏,把校长的宠物狗给杀了。校长非常气愤,处理方式却让人意想不到:罚学生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 闯了大祸的学生只得认真地画好了两张图交给校长。校长见学生认错态度较好,图形画得仔细,便免去了对他们的处分。没有料到的是,校长的惩罚竟然激发了学生对解剖学的极大兴趣。那位带头杀狗的“坏学生”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英国解剖学家麦克劳德。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本材料由讲述校长怎样惩罚“坏学生”的事情和这种教育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两部分组成。这应该是一则最精彩的批评。写作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构思: 1.从教育者的角度去构思:(1)没有批评和处罚的教育当然是不完美的,但是,采取什么样的批评和处罚方式,则取决于教育者的胸襟与气度。(2)最精彩的批评练就最出色的孩子,最精彩的批评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2.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构思:(1)好奇与自控。(2)求知与做人。 3.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的角度去构思:(1)园丁与千里马。(2)教育与成材。让惩罚变得有意义郑蕴绮 麦克劳德“画狗体解剖图”案例耐人寻味,品读此案例,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而教育的核心则是人格心灵的唤醒。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2岁时,有一天在院子里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说,我家的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来的,你须照价赔偿。可是,在1920年,12.5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以买125只鸡。他没有办法,回家找他父亲。里根的父亲在确定事情的原由之后,就对里根说,那你就赔吧!不过这12.5美元是我借给你的,一年之后,你要还给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里根就开始做擦皮鞋、送报纸之类的活打工赚钱,最后终于赚得12.5美元还给他父亲。里根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这件事,并深情地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情使他懂得什么是责任,那就是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父亲的惩罚让他终生受用! 北师大教授、博导安文铸指出:“从一个角度看学生,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天才;从多个角度看学生,也许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只要拥有适当的土壤和空气,他也许会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就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异评价,每一位学生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都要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不仅能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能保护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并鼓励其充分发展,为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一方沃土。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保持冷静,仔细地分析学生错误行为的心理和动机。若像麦克劳德杀狗的好奇心理,我们完全可以顺应,让事态发展下去,使学生在一定的处罚压力下,继续学习、探究,并从中受益。富有人情味的惩罚,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家魏书生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惩罚唱一支歌,在愉快的氛围中,并没有削弱惩罚教育的效果;再如,惩罚犯错误的同学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这更能激起学生向善、向美、向上的追求! 正确实行惩罚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园丁的主要工作是为花草树木修枝剪叶,使之成材,而在修枝剪叶时,幼苗定然要承受一定的痛苦,这一点,园丁心里是清楚的。园丁之所以决心这样做,因为他懂得自己做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幼苗更好地生长、成材。许多人把教师比做园丁是因为教师是在给学生修枝剪叶,剔除其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些不良习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惩罚,是不能迁就学生所犯错误的,否则它就会妨碍人的健康成长,难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惩罚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巧妙地运用惩罚来教育学生,既可以使学生对错误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又可以在受惩罚中学得知识,受到锻炼。惩罚必须触及学生的内心,让其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每一个学生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亲爱的老师和父母们,请你们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孩子,用理解、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用有意义的惩罚去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在你们爱的感召下一步步走向成熟!点评:文章从所给材料入手,一开始就说,“品读此案例,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这启发是什么呢?第二自然段明确提出: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而教育的核心则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并用美国前总统里根父亲对他的惩罚使他终生受用的例子加以论证。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本文较好地体现了写作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但文中使用的经典例子太少,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