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复习专题》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3100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复习专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伤仲永复习专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伤仲永复习专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仲永 复习,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题目中的“伤”意即悲伤哀痛。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2.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本文叙事先扬后抑。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文学常识,本文通过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是“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能单纯地靠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文章主旨,一、(1-2):叙述方仲永由神童到平庸的故事。 “不使学”是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由神童到平庸,为议论铺垫。 二、(3):阐明作者观点,点明原因,议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从“仲永生五年”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详写仲永才智极盛。 从“十二三矣 ”到“泯然众人矣”略写仲永才智枯竭。 从“父利其然”到“不使学”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理清文章结构,世隶耕l 或以钱币乞之q日扳仲永pn 环谒于邑人y y 不能称前时之闻chn 泯然众人矣mn 今夫不受之天f 而已邪 y,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贤于材人远矣 (“材”同“才”,才能)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 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 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 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 (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闻:1. 余闻之也久 (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3.闻寡人之过者 (使听到),其:1.其诗以养父母 (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 (代词,他的)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名词,客人) 名:1.并自为其名 (名字) 2.名之者谁 (命名) 3.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 (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三)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 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重点句子翻译: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翻译: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翻译: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3、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翻译:(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翻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翻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7、或以钱币乞之。 翻译: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8、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9、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让他写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10、泯然众人矣。 翻译:完全如同常人了。 11、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答:“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分析文章,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答: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答: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答: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仲永的才能被埋没的本质上的原因是什么? 答: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一句。,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 结果。,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1.先叙后议,寓事于理,立意深刻。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本篇行文严谨,笔墨简洁,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富有生活气息,给人感受真切。 3.先扬后抑,对比鲜明,突出主题。 文章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令人警醒、惋惜。 4.文章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详写方仲永幼年聪慧,是为了暗示其前途无量,为后面写他才能衰退作铺垫,突出“伤”的前提;略写其父的贪利之举和方仲永才能衰竭,意在点明“伤”的原因和内容,引人深思。,赏析语言和表达技巧,.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 .借旁近与之(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稍稍宾客其父( ),解释下面红色的字:,属于,曾经,给,完成,渐渐;以宾客之礼相待,然: 父利其然也( ) 泯然众人矣( ) 于 : 于舅家见之 ( ) 贤于材人远也( ) 环谒于邑人 ( ),解释下列多义词:,这样,的样子,在,比,到,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 。 父利其然也。 译: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 。,翻译下列句子:,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译: 。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译: 。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翻译下列句子:,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填空题,2、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3、先扬后抑,跌宕多姿。例如文中写幼年时方仲永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方仲永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为下文埋下伏笔是“抑”。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于人”这一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