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72735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段考试题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42分,每一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A分子B电子C原子D离子2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悄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3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AO2BN2CCO2D空气4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舍勒B拉瓦锡C道尔顿D门捷列夫5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CO2用作气体肥料BCO2用于灭火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CO2用来制汽水6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又不混入其他气体,可在其中燃烧下列中的()A木炭B红磷C硫磺D铁丝7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C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D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8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B+4C+6D29燃放烟花炮竹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环境的气体,它是()ASO2BN2CO2DCO10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元素NaMgSiP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原子半径(1010m)1.861.601.431.101.020.99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1+2+44+53+71A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B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3,和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1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12“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时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ACO2和H20BCO和CH3OHCH2和CO2DCH3OH和H213水在实验中有重要作用,下面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BCD实验内容仪器连接硫的燃烧检查气密性准备过滤器水的作用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瓶中的水起到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AABBCCDD1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水的电解B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C向少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D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15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填“1”或“2”)(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一种装置,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检验上述所获取的硬水还是软水,常用方法16梳理知识是学力的一种重要体现若用X表示某种元素符号,则其周围的数字有如图所示情况(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粒子的数目 B表示X元素在化合物里的化合价C表示一个X原子所带的电量和电性 D表示一个某粒子所含的X原子的个数(2)在“3SO42”中,任意选一个数字,说出它的具体含义:(3)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还有这两种情况:X,其中表示X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即质量数,表示质子数a我们教材中在定义相对原子质量的时候,用到一种碳原子叫碳12,它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如果用X来表达这种碳原子,则符号为b氢元素的原子有三种:11H、12H、13H,则一个13H相对于个11H的总质量17“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从宏观知微观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和(填符号)(2)从微观知宏观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和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推断题(本题共1题,共7分)18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和D含有相同元素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2)A中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29,则一个该金属元素的原子含有个电子(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还原剂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3分)19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反应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3)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欲测得所制二氧化碳体积,可将气体通过内装有液面滴有 的水的洗气瓶F,并把水排流入量筒(4)用收集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的集气瓶中铁丝实验前做成螺旋状的目的是,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色20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查阅资料】(1)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2)石灰水是一种稀溶液,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但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没有氢氧化钠溶液效果好【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进行实验】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1)实验操作如图甲所示(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发生的变化是变化(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丙所示装置(2)实验记录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装置作用是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实验反思】(1)根据实验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填“单质”或“化合物”)(2)某同学对实验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3)图乙中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否用澄清石灰水代替,说明你的理由?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21xx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据此进行下面的计算:(1)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原子;(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的元素的质量比为(3)某青蒿素含有不含碳元素的杂质2%,则这种青蒿素的含碳量为多少?(写出运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2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g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xx学年广东省揭阳实验中学、揭东一中联考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42分,每一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xx秋天宁区校级期中)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A分子B电子C原子D离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析解答【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电子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选B【点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电子是构成原子的粒子之一2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悄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常规题型【分析】A、根据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考虑;B、根据煤石油燃料产生的产物考虑;C、根据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结果考虑;D、根据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的缺点考虑【解答】解:A、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浪费原料,用木材制筷子,就需要多砍伐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减弱,吸收二氧化碳量就少了,所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节省了原料,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减小“碳足迹”,故A正确;B、煤石油燃料中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会,增大“碳足迹”,故B错;C、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应该回收再利用,所以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C错;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就会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汽车燃烧的是汽油,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看该做法是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是吸收了二氧化碳3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AO2BN2CCO2D空气【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以及空气的组成判断【解答】解:包装袋充气一方面是防止食品破碎,另一方面是要防止食品因缓慢氧化而变质,当然不能有氧气,由于空气中所含的氧气比纯氧少,所以最不适宜充入的是氧气故选A【点评】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舍勒B拉瓦锡C道尔顿D门捷列夫【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对空气组成研究史的了解,选择最早提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解答】解: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道尔顿被称为现代原子之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着特殊的贡献舍勒、普利斯特里也对空气有很多研究,但最终没能得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选B【点评】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历史,对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CO2用作气体肥料BCO2用于灭火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CO2用来制汽水【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O2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用了其化学性质,又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CO2用来制汽水,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6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又不混入其他气体,可在其中燃烧下列中的()A木炭B红磷C硫磺D铁丝【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将空气中氧气除去,又不混入其他气体,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又混入其他气体,故选项错误B、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又不混入其他气体,故选项正确C、硫磺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又混入其他气体,故选项错误D、铁丝不能再空气中燃烧,不能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而又不混入其他气体所选的可燃物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C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D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的研究领域;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利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来解释;B、根据化学以实验为基础解答;C、根据粒子的性质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析;D、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吸收或释放能量分析【解答】解:A、因为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原子不发生改变,所以几千万年前地球上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说法正确;B、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说法正确;C、用刀切西瓜属于物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把原子恰好分成更小的微粒,说法错误;D、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吸收或释放能量,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粒子的特征和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不变规律,属于基础知识题,难度不大8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B+4C+6D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解答】解:由于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a2SeO3中的Se的化合价为0(+1)2(2)3=+4故选:B【点评】化学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对化合价的计算,明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是解题的关键9燃放烟花炮竹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环境的气体,它是()ASO2BN2CO2DCO【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空气与水【分析】由各选项中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空气的气体,故选项正确;B、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故选项错误;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故选项错误;D、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元素NaMgSiP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原子半径(1010m)1.861.601.431.101.020.99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1+2+44+53+71A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B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3,和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表格中各项的变化规律: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依次为Na、Mg、Al、Si、P、S、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最高正价从+1到+7,最低负价从4到1,解答下列各题【解答】解:A、化合价从+1至+7依次增大,从Si开始有变价,负价逐渐减小,故为+3,为+6和2,故A正确;B、由表中信息可知: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故B正确;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C正确;D、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依次为Na、Mg、Al、Si、P、S、Cl,所以是Al;是S,和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S3,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注意把握元素周期表的递变规律1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模型思想;分析比较法;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解答】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丙物质属于化合物错误B、应该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而甲物质和乙物质没有完全反应错误C、研究表明,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错误D、该反应中乙和丙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48):(406)=6:34=3:17,故正确故选:D【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与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12“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时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ACO2和H20BCO和CH3OHCH2和CO2DCH3OH和H2【考点】绿色化学【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3H4分子变成一个C5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C、H、O 的原子个数比为1:2:1,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3H4分子变成一个C5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A、C02和H2O,其中两种物质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也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3:2:2,故错;B、CO和CH3OH,这两种物质如果按照分子个数比1:1组合,则很容易使C、H、O的原子个数比达到1:2:1,故正确; C、H2和CO2,其中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3:2:2,故错误;D、CH3OH和H2,其中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3:2:2,故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再进行灵活运用13水在实验中有重要作用,下面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BCD实验内容仪器连接硫的燃烧检查气密性准备过滤器水的作用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瓶中的水起到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AABBCCDD【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水起到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D、过滤时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目的是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解答】解:A、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故A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B错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水起到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故C正确;D、过滤时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目的是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故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仔细观察图示,充分理解水在反应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水的电解B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C向少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D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考点】电解水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分析;B、根据硫酸铜与铁的反应分析固体的质量和时间的关系;C、根据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时间之间的关系分析;D、根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时生成的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分析【解答】解: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图中是质量比,故A不正确B、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生成了铜和硫酸亚铁,铁定有一定的质量,铁钉的质量逐渐增加,等硫酸铜反应完时,铁定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曲线能反应固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变化故B正确C、一定量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的反应,反应一开始就有氧气产生,所以曲线从原点开始画,又因为过氧化氢溶液是一定量的,所以过氧化氢消耗完之后反应停止,出现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故C不正确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氧气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15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2(填“1”或“2”)(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性(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B(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一种装置,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节约能源检验上述所获取的硬水还是软水,常用方法加肥皂水【考点】电解水实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两气体的体积比为1:2;(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3)根据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物理变化解答;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答】解:(1)由电解水装置示意图可知,2试管里的气体是电源上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作用;(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加热耗费能源;从海水中获取淡水节约能源答案:(1)2;(2)吸附性;(3)A,B;节约能源;加肥皂水【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分子在两种变化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只有理解了分子的性质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6梳理知识是学力的一种重要体现若用X表示某种元素符号,则其周围的数字有如图所示情况(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表示粒子的数目 B表示X元素在化合物里的化合价C表示一个X原子所带的电量和电性 D表示一个某粒子所含的X原子的个数(2)在“3SO42”中,任意选一个数字,说出它的具体含义: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为3个(3)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还有这两种情况:X,其中表示X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即质量数,表示质子数a我们教材中在定义相对原子质量的时候,用到一种碳原子叫碳12,它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如果用X来表达这种碳原子,则符号为b氢元素的原子有三种:11H、12H、13H,则一个13H相对于3个11H的总质量【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A、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故A正确;B、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B正确;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C错误;D、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粒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故D正确;故选C(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在“3SO42”中,“3”表示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为3个;(3)a、用到一种碳原子叫碳12,它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可表示为:;b、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则一个13H相当与3个11H的总质量;故答案为:(1)C;(2)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为3个;(3)a b.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7“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从宏观知微观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和H(填符号)(2)从微观知宏观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填“得”或“失”)电子;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和E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CH3OH【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的原子种类是N、H、O,故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H;(2)由微粒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为7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一个电子;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为8的结构最稳定则可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知: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C最外层虽然为8,但这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为同种元素,故属于同种元素的为C和E;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故答案为:(1)分子间有间隔;N;H;(2)7;得;B;C;E;CO+2H2CH3OH【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三、推断题(本题共1题,共7分)18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和D含有相同元素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CO2;(2)A中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29,则一个该金属元素的原子含有29个电子(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其中还原剂是C;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图框可知: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沉淀E,所以C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钙,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高温会生成二氧化碳和D,所以D是铜,A、B是氧化铜和木炭,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解:(1)根据图框可知: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沉淀E,所以C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钙,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高温会生成二氧化碳和D,所以D是铜,A、B是氧化铜和木炭,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推导正确,所以是CO2;(2)通过推导可知,A中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29,根据“原子序数=电子数”,则一个该金属元素的原子含有29个电子;(3)反应是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其中还原剂是碳;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为:(1)CO2 (2)29 (3)C+2CuO2Cu+CO2、C(木炭)、CO2+Ca(OH)2=CaCO3+H2O【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3分)19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长颈漏斗;水槽(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属于分解反应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3)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BD;欲测得所制二氧化碳体积,可将气体通过内装有液面滴有植物油 的水的洗气瓶F,并把水排流入量筒(4)用收集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的集气瓶中铁丝实验前做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受热面积,有利铁丝燃烧,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红色【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特点;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说明收集满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要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可将气体通入装有液面滴有植物油的洗气瓶,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再将排出的水流入量筒;(4)铁丝燃烧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利于铁丝燃烧;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解:(1)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是水槽,常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2)氯酸钾在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特点;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说明收集满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要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可将气体通入装有液面滴有植物油的洗气瓶,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再将排出的水流入量筒;(4)铁丝燃烧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利于铁丝燃烧;H中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观察到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红色;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水槽;(2)2KClO32KCl+3O2;分解;氧气不易溶于水;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正; (3)BD;植物油;(4)增大铁丝受热面积,有利铁丝燃烧;红【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20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查阅资料】(1)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2)石灰水是一种稀溶液,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但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没有氢氧化钠溶液效果好【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进行实验】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1)实验操作如图甲所示(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燃着木条熄灭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丙所示装置(2)实验记录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产生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氧气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实验反思】(1)根据实验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化合物(填“单质”或“化合物”)(2)某同学对实验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3)图乙中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否用澄清石灰水代替,说明你的理由?不行,因为石灰水微溶于水,是稀溶液,很难把反应生成的氧气中的残留二氧化碳吸收干净【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科学探究【分析】【进行实验】实验:(2)如果过氧化钠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则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若不反应,则燃着的木条熄灭;实验:(1)根据实验目的及题意分析判断;根据有无新物质是否生成判断物质的变化;实验:(2)根据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判断反应现象,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氢氧化钠溶液可与二氧化碳反应被吸收,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反思】(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元素的种类守恒进行解答;(2)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进行解答;(3)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分析解答【解答】解:【进行实验】实验:(2)如果过氧化钠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则燃着的木头燃烧更旺,如没反应,则燃着的木条熄灭;实验:(1)由题意知,A装置是把水加热至沸腾产生水蒸气,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没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实验:(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现象时有气泡产生,同时大理石逐渐减小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作用是除去没反应掉的二氧化碳,能收集到较纯的氧气;根据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所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反思】(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除了生成氧气,另一种物质中一定还含有钠、碳或氢元素,所以一定为化合物;(2)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故应先干燥二氧化碳,再和过氧化钠反应;(3)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代替,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石灰水是稀溶液,很难把反应生成的氧气中的残留二氧化碳吸收干净;故答案为:【进行实验】实验:(2)燃着木条熄灭实验:(1)提供水蒸气、物理实验:(2)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产生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氧气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实验反思】(1)化合物;(2)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3)不行,因为石灰水微溶于水,是稀溶液,很难把反应生成的氧气中的残留二氧化碳吸收干净【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及反应产物氧气和碳酸钠的检验,解答时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21xx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据此进行下面的计算:(1)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42原子;(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的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3)某青蒿素含有不含碳元素的杂质2%,则这种青蒿素的含碳量为多少?(写出运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1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42个原子(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3)某青蒿素含有不含碳元素的杂质2%,则这种青蒿素的含碳量为(12%)(100%)=62.5%故答案为:(1)42(2)90:11:40 (3)62.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4.8g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再结合方程式计算题中的其他数据【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g+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