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二)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21708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二)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二)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二)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二)人民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A。题干中“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拒不承认劣势和衰退”“继续沉睡了二十年”等信息体现了中国国门初被打开,清朝统治者仍然没能认清形势,符合材料所述的是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不符合“继续沉睡”的内容,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开始“新政”,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2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外,只要缴交所定进口税,便可将机械装运进口。”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C。材料指出“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机械装运进口”,反映了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设厂,与马关条约有关,选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条约中都没有涉及投资设厂的内容,故排除。3黄遵宪在诗中写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该诗创作于( )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九一八事变后解析:选B。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割占的是香港岛,与题干台湾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倭人竟割台湾去”可知是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割占台湾,故B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与“割占台湾”不符,故C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故D项错误。4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 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解析:选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根据题干要求,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仿效法国与其目的不符,故A项错误;时间仓促,缺乏舆论准备与其目的无关,故B项错误;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与目的无关,故C项错误;因人设法,指的是因为袁世凯而改变宪法,与其目的相符,故D项正确。5(xx昆明调研)当我们评价一次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可以用主观尺度进行评价,即观察这一革命是否完成了其领导者预先为之规定和设计的任务。以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为尺度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比较合理的结论是辛亥革命( )A基本失败B基本上取得了胜利C完全失败D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以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为尺度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完成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目标,即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所以说辛亥革命基本取得了胜利,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实现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的主张,“完全的胜利”不符合事实,故D项错误。6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解析:选B。图中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革命”和“维新”在近代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联系所学可知随着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方法,所以这两个词语用的次数增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中1906年使用“革命”一词的数量超过了“维新”,只能说明要求革命的呼声超过改革,不能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革力量,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联系所学可知19241927年中国掀起了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运动,受此影响,“革命”一词的数量超过“维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这两个词语使用次数的比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革命和改革势力的消长,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如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选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图中战争形势不符合,故A项错误;“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图中的战争形势应该是该时期的北伐战争,故B项正确;“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该时期国共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图中战争形势不符合,故C项错误;“将革命进行到底”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从北方向南、西南、西北追歼残敌,与图中形势不吻合,故D项错误。8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A政党性质发生彻底改变B意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民众C放弃了原来的革命目标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始终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的这句话,可知国民党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以求中国民族解放”说明国民党并未放弃原来的革命目标,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共产党,故D项错误。9(xx山东威海高考模拟)如图为中共军队在某历史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当时军队的革命口号C这次军事活动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当时部分领导人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革命的新出路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井冈山道路的探索)。据图片中军事路线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等地以及井冈山根据地等信息,得出这一时期应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秋收起义及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口号,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军来到井冈山,建立井冈山根据地,而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指的是八一南昌起义,故C项错误;毛泽东等领导人建立根据地,进行三湾改编,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10(xx广东深圳调研)“我党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目的是要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这份向共产国际的汇报说明共产党准备( )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战略转移,突围长征D纠正“左”倾错误解析:选C。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从题干材料中“苏区”一词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31年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的事,故A项错误;创立井冈山根据地应是1927年,在苏区正式建立之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等信息可以判断与红军长征有关,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应是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遵义会议上,故D项错误。11(xx杭州模拟)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捐款,支持十九路军;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爱国商人自发抵制日本经济侵略这些史实说明(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B民族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C飞机制造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D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解析:选D。由题意可以得知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以各种方式进行抗日,影响很大,故D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在1895年到1914年时期,故A项错误;民族企业建国前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不大,故B项错误;C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12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解析:选B。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支持,这本质上是中共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故选B项。13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解析:选A。从题干中“国共合作”“战役上配合”“民族团结精神”信息,可以判断其为平型关战役,故A项正确;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是国民政府领导的重大军事行动,中共没有与其在“战役上配合”,故B、C、D三项错误。14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该战役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 D孟良崮战役解析:选C。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与“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不符,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抵抗日军进攻的战役,与材料“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不符,故B项错误;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破除铁路沿线据点,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15如图是江西婺源县水岚村少年詹庆良1949年9月23日的一则日记。对此推断合理的是( )A“三大邻国”有误,应为美苏居中调停 B当时国共两党和谈,决定和平民主建国C作者身居乡村,获得外界信息迟滞有限 D日记所载不符史实,当属作者主观臆造解析:选C。按材料时间“1949年9月”可知当时美苏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居中调停”错误,故A项错误;国共和谈是1949年春天的事情,且没有达成最终的和平协定,故B项错误;作者是偏居山村的少年,受时代条件和地理位置影响,在1949年9月才听说几个月之前进行的北平和谈(把中国劝和)与“划江而治”(各守一方)的事情,反映了信息传递的迟滞,故C项正确;日记叙述符合史实,不是主观臆造,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40分)16(xx天津河西区模拟)(2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张謇张季子文录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立宪时刻(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6分)(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解析:(1)第一小问“关系”,依据材料一中“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可知,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清末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即可作答。(2)根据材料二中“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以及所学辛亥革命知识,可以总结如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3)第一小问“看待”,可以有两种选择,即“同意”或者“不同意”,第二小问“理由”需要结合清帝逊位诏书的影响去分析,同意即可回答其积极作用,清帝和平逊位,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不同意即可回答其局限性,清帝和平逊位虽然是不流血的政变,但是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答案:(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说明: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条件,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不满,如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答出三点即可)(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3)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答案2:不同意。清帝和平逊位虽然是不流血的政变,但是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答出一种答案即可)(英国“光荣革命”一方面强调是不流血的政变,一方面强调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同时,“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所以,学生如果能够答出清帝逊位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可)17(xx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20分)xx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xx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材料三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接受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邵雍历史记忆与书写(1)材料一中第一段材料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第二段材料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是什么?(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甜头”是什么。列举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8分)(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3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认识。(3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对清政府作“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的描述可知其原因之一为清政府腐败,失去民心、军心;根据材料一中“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的描述,可知其原因之一为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第二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中“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的描述可知其态度为认为日本侵略有理。(2)第一小问甜头,结合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史实,结合甲午战后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作答即可。(3)结合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以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革命运动作答即可。(4)结合两次中日战争的历史作用作答即可。答案:(1)原因: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态度:义战(解放中国)(侵略有理,侵略有功)。(2)“甜头”:马关条约签订(或答条约内容)。史实: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在东北发动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出兵山东、侵占东三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挑起太平洋战争。(3)贡献:提出新三民主义、促进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成为激励全民族抗日的精神领袖。(4)认识:甲午战败带来了灾难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与否影响着战争结果(从民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