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3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1813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3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九年级3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九年级3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3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所有答题一律在答题纸上完成,本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或文化常识默写。(10分) (1)岁寒, 。(论语) (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 (4)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 (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 (8)辛弃疾的词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与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学会感激,只有感激山川,才会有“会当凌决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只有感激江河,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喟叹;只有感激草木,才会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q盼; 。时时感激生活,我们才能胸怀宽广,高瞻远嘱;事事感激生活,我们才能耳聪目明,无敌于天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喟叹( )q( )盼 (2)划波浪线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_ _改为_ _ _改为_ _(3)请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做到与前文一致。(1分)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我县消防官兵勇救“蜘蛛人”的事迹可歌可泣,被多家媒体竞相报道。 B据专家测算,在城市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污染总量的45%。C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一经播出,男女主角得到了不少粉丝的顶礼膜拜。D一提到盐城城区近几年来的变化,街道办的李大妈就夸夸其谈,充满了自豪感。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2分) ( )A.张虹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创造历史,为中国代表团夺取冬奥会速滑首块第一枚金牌。B. 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活动中,开展了多样的创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C马航MH370航班失联的消息一经报道,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D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决处置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5. 根据下面的介绍,提取关于“立体电影”的三个关键词(或短语)。(3分)立体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下景物的影像,制成电影胶片。在放映时,通过两台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观众用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 6名著阅读。(5分)(1)“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是长篇小说 中 (人名)的经典名言。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具有 的性格特点。 (3分)(2)“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2分)根据原文内容概述“我”摇头的两个原因。 7.综合性学习。(8分)文明很大、很复杂,文明又很小、很简单,它就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了紧跟央视的“文明天下行”的步伐,黄海中学初三(1)班近期开展了“我看身边的文明”为主题的活动。作为班级中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讴歌心灵xx年元月12日上午,我县小尖镇四丰村的汪凤玲因为发烧到40度,在家中挂水。10:40左右,她忽然听到有人大呼:“救命,有孩子掉下水了!”没有半丝犹豫,她立即拔下了针头,跑到河边跳入结冰的河里救起了水中的祖孙三人。事后,汪凤玲说,她最后一次下水是在十多年前,不过当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冲出去、跳下河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是本能反应,什么都来不及想。最近,她入围了“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的评选。(1)全县决定深入开展向汪凤玲同志学习的活动,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不超过15个字)(2)根据上面人物事迹简介,给汪凤玲撰写一则颁奖词。(50字左右)(3分)。(提示:撰写颁奖词,要围绕人物事迹,用精练的语言讴歌人物的精神品质。)颁奖词: 【活动二】文明劝导 (一) (二) (三)(3)在我们身边不文明现象还是比比皆是,请选择三幅图片中的任一幅,对他或她进行劝导。(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6分)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浣溪沙 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缲(so)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缲”同“缫”。 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 。8.用你自己的话解释甲词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9.请分析两首词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6分)【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此者。”荆王曰:“可得而闻邪?”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矣。赞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厚无敌,而好衣人以甲,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意者为其义耶?甲兵之事;析人之首,刳人之腹,堕人城郭,系人子女,其名尤甚不荣。意者为其贵邪?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实人甚不安,之二者,臣为大王无取焉。”荆王无以应。说虽未大行,田赞可谓能立其方矣。(出自田赞谏荆王)【注释】田赞:据说是墨家人物,齐国的游说之士。恶:坏,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以光先帝遗德 衣补衣 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 12下面各项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是(2分) (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B以光先帝遗德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C故衣恶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其实人甚不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13填空和简答.(6分)(1)甲文的主人公对君主的建议是“ ” 建议的目的是“ ” (以上均用选文中词句,填空,2分)。(2)甲乙两文的主人公劝谏君主的方式有何不同?(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4分)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 漠北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 所以没必要总是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斤两计较,整日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无欲无求,每天笑容满面:一残疾人可能坦然乐观,而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夜可能终日愁眉不展。人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但没必要苦着脸,老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这对处境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相反,如果微笑着去生活,那会增加你的亲和力,别人更乐于跟你交往,你得到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心里有阳光,就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微笑发自内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对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对强者的奉承。奉承时的笑容,是一种假笑,而面具是不会长久的,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摘下面具,露出本来的面目。在受到别人的误解时,微笑的力量会更大。因为微笑会震撼对方的心灵,显露出来的豁达气度让对方觉得自己渺小,丑陋。当年,有人处处说爱因斯坦的理论错了,并且说有一百位科学家联合作证,爱因斯坦知道了这件事,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说:“一百位?要这么多人?只要证明我真的错了,一个人出面便行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那些人却败给了一个微笑。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谁不希望跟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呢?微笑能给自己一种信心,也能给别人一种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潜能。微笑是朋友间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好,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彼此之间备感温暖。微笑是一种修养,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选自思维与智慧xx年第8期,有删改)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第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3分) 17.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1)结合全文,揣摩加点词语,谈谈你对下面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谁不希望跟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呢? (2)请把此句改成陈述句。(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9分)秋韵 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壮举,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找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地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温色彩。这一天,秋山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来到过这里。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么?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司的味道。秋去冬来之时,意外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18.文章第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9.作者第、段写景的最初观察点在哪里?哪个词语最能够概括景色的特点?(4分) 20. 指出加点的两个“似乎”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似乎除了眼前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21.在文章第段中,作者是怎样写景的?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22.作者在最后引用父亲友人的讣告上的诗的用意是什么?(4分) 三、写 作(60分)23请以“课堂里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书写认真规范。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35分)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4)醉翁之意不在酒(5)愁云惨淡万里凝(6)不识庐山真面目(7)不尽长江滚滚流(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空1分,计10分)2. (1) ku 企 (2)决-绝嘱-瞩(3)只有感激雪花,才会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陶醉.(仿句符合要求即可,每空1分,计5分)3.A(计2分)4. C(计2分)5.两个镜头(或两个摄影机) 两台放映机 偏振眼镜(每点1分,计3分)6.(1)红岩 江姐 坚贞不屈、勇敢无畏顽强地与敌人作斗争,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贞。(每空1分,计3分)(2)在税关查检时,翻出一双绣花弓鞋,我很不满的摇头;看他们在客车上让座,我又摇了摇头。(意对即可,每点1分,计2分)7. (1)开放题,主题明确、语句通顺、无错别字、语言简练即可。示例:汪凤玲全县人民的标杆。(2分) (2) 她带病跳进冰河勇救三人,危险面前她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勇敢的女人,她是最美的人! (颁奖词能围绕人物的事迹,用语简练有感染力即可。3分)(3)示例:如图一:叔叔:您好!您这样乱扔垃圾,不仅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且还很不安全,请您把垃圾入袋好吗?(符合要求即可,有称呼,有内容,语气要委婉,每点1分,计3分)二、阅读理解(55分)8.我将使尽气力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2分,意对即可)9.甲词中刻画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比如上阙描绘的心态、举止(狂,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下阙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等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乙词中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太守形象。从“敲门试问野人家”中的 “试问”一词看出了作者既满怀希望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人物形象各1分,文章内容各1分,计4分)10.时 ;发扬光大;穿;私下/私自(每题1分,计4分)11.(1)不应该随便看清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2)如果总是想着去害别人,别人也一定想着如何去害他。(每题2分,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12(2分)A13(1)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每空1分,计2分)(2)诸葛亮是直言进谏,陈情言事,恳切肺腑;田赞以“衣补衣”的行为巧妙劝谏,使荆王“无以应”。每点2分,计4分,意对即可)14.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3分)15.对比论证。(2分)通过富翁、穷人、残疾人等面对生活的不同态度,证明“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1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1分)16.首先指出本段的观点“在受到别人的误解时,微笑的力量会更大”,其次从道理上分析其原因,最后以爱因斯坦的例子加以印证,条理清晰,论证严密。(3分)17.(1)“名片”表明了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桥梁作用。(1分)同时,采用反问句的形式,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乐观”心态的重要性。(1分)(2)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人人都希望跟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2分)18.写过去在香山看到的红叶和银杏的情景。作用引出下文所要写的秋韵;与下文写秋韵作对比,突出今年的秋韵。(每点1分,计3分)19. 临湖轩下小湖旁 “奇妙”(4分)20.第一个“似乎”表达对这里奇妙景色的赞美。第二个“似乎”引起读者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每点2分,计4分)21.作者首先从远处写起,看到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呈金黄色,近观叶子铺满小径;再从远处湖东的红叶写起,近看地下像红毡;接下来写红与金黄之间还有绿、褐、棕色;最后写秋雨,为景色添几分朦胧。(意思对即可,要答出远近写景褐色彩的变化,计4分)22具体阐释与说明作者前边所说的要寻找的秋的样子。升华主题,表明自己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每点2分,4分)23.作文。具体评分标准参照中考要求,建议切入分为45分,计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