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诗词.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1627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诗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诗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诗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诗词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忆两件事:入仕,勤王。交代背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颔联。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颈联。两处地名自然相对,表现心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尾联。名句。主旨。一、作者:文天祥 南宋二、注释 1、经:儒家的经典著述。 2四周星:四年的意思。3、汗青:史册。 4 寥落:冷清,稀稀落落。三、句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上不免悲叹自身孤苦零丁。人生在世从古到今谁能长生不死?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在史册辉映!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四、赏析重点句子: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痛。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五、思想感情:此诗概括了文天祥一生的主要经历,体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居闹市而心自静的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名句。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景句,描写山中晚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旨。一、作者:陶渊明 东晋二、重点字词:1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2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3结庐:建造简单的房子。4问君:诗中是指问自己。 5何能尔:怎么能如此。 6心远:心境高远,超脱世俗。 7地自偏:住的地方自然显得偏僻、清静。 8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9山气:山中景色。 10相与还:结伴归来。 11此中:这里面。12真意:指从大自然中所领会到的真实淳朴的意趣。 13欲辨:要想说明白。 14忘言:意思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三、诗句翻译: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四、重点赏析:1、首联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包含着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2、颔联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然,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3颈联:描绘了傍晚,山上的气象越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从中可感受到诗人的人生理想:归返自然(返璞归真)。4、尾联: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五、思想感情: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 。开篇点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 。船上所见景色。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 。名句。蕴含哲理。既写景,又点明时令。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尾联。思乡。一、作者:【唐】王湾 二、字词解释。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客路:旅途。3.风正:风顺(而和)。 4.悬:挂。 5.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三、译文 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四、诗句赏析: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五、思想感情: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作者:宋 范仲淹二、字词解释:1、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2、塞下:边界戍守的要塞,这里指西北边疆。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4、边声:边地的悲凉之声。角:军中号角。5、嶂:屏风一样的山峰。6、燕然未勒:没有击溃敌军,边境还不安宁。勒:铭刻。7、寐:睡觉。三、诗句译文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雁群向衡阳飞去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一座孤城紧闭。 空对浊酒一杯,离家万里,想想边患未平,不知何时能够回到家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将军和战士不能入寐,头发花白,洒下眼泪。 诗文赏析:上片写景,描写的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四、重点句赏析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一座孤城紧闭。这句诗突出了边塞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也点明了当时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空对浊酒一杯,离家万里,想想边患未平,不知何时能够回到家乡。运用典故,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欲归不能的矛盾心理。运用典故更委婉含蓄。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战士不能入寐,头发花白,洒下眼泪。这句话运用互文的修辞,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功业难成的哀伤之情。五、主题思想: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 作者:(元)张养浩二、 字词解释: 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才是标题。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伤心令人伤心的是, 形容词作动词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殿。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三、 诗文翻译: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唉!一朝建立,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四、 赏析: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末四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潼关地处层峦叠嶂包围之中,在作者笔下,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再看潼关外的黄河,河水奔腾咆哮,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至此,潼关内居层峦叠嶂中,外临汹涌咆哮的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足见道路奇险。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簇簇富丽堂皇的宫殿,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诗人感慨万千,于是仰天长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针见血地将千百年来封建帝制残害百姓的血的事揭示了出来,告诉人们,历史上无论是朝代的兴起还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五、 中心: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 作者:(唐)王勃二、字词解释:1、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2、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3、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4、宦(hun)游:出外做官。5、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6、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7、比邻:并邻,近邻。8、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9、无为:不要效仿 10、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11、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三、诗文翻译:三秦护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全国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不必在告别的地方,像普通儿女一样挥泪告别。 四、作品鉴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五、中心思想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春 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词语解释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浑:简直。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二、诗文翻译: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花都感伤时事而落泪,鸟都怅恨而叫得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三【意境赏析】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而他苍老得这么快,又因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 字词解释:1、浩荡:广大无边,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2、离愁:离别的愁思。3、白日:太阳。4、吟鞭:诗人的马鞭。5、落红:落花。二、译文 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三、赏析:1、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作者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作者以落花自喻,比喻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形象、贴切地展示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2、以“白日斜”“天涯”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四、中心思想: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勇于献身、为国家效力的情怀。行路难(唐 李白)一、词语解释1、箸:筷子。 2、顾:望。 3、安:哪里。 4、 济:渡。 二:诗文翻译: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像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三、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豪饮的。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吕尚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虽然现实是那么得艰难,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四、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五、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六、问题及答案1、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2、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观沧海一、词语解释1、何:多么。 2、以:来。 3、星汉:银河星光。4、若:好象(是) 5、幸:幸运。 6、歌:歌唱(赞颂)二:诗文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三、诗文赏析 首先,“观沧海”这个标题用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作为诗的线索。“沧海”二字点出了观的具体内容,标题简洁但又能做到高度概括。首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平稳起头,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从这个方位正让我们明白诗人是登山俯视大海,这为后文的理解作了铺垫,因为站在不同的方位观海,得到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六句写的都是从碣石山俯视沧海所看到的情形;波澜壮阔的大海,高高耸立于海上的山岛,以及岛上欣欣向荣的美景,这一切不等读者仔细地品味,又淹没于萧瑟的秋风和涌起的波涛之中。在这几句中“澹澹”写出了海的苍茫浑然,而“竦峙”又写出了山岛的巍然。这一小节从大处到小点,从整体到局部,着力渲染了海的气势,最后一个“涌”字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情景,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图画,表现了一种宏伟的意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作者面对雄伟壮丽的海景所展开的奇特想像。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包含在沧海之中,作者运用高度的夸张,写出了大海的磅礴气势。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四、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五、 思想感情: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解释:1、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2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 3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4 钟:聚集。 5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6 割:分割。 7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 8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9眦:眼眶。 10会当:一定要。二、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三、赏析: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齐鲁青未了”,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注释:1春行:春天散步。 2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3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4暖树:向阳的树。 5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6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7没(m):隐没。 8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二、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三、赏析: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注释:1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2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3子规:即杜鹃鸟。 4 夜郎: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译文:树上杨花落尽,子规鸟儿在不住地啼叫,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三、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后两句抒情。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寄情于景,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4、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使至塞上 唐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 注释: 1 使:出使。2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骑简从。3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4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5居延:地名,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6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7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8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二、诗意: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三、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是记叙,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暗含一种失意之情。三四句转为描写。从背景可知,张九龄罢相,诗人失去政治上的依靠。此次出塞,明是奉使问边,风光光耀,实则降职左迁。他一路跋涉,从唐都来,过居延属国,出汉塞。此时,他心绪万端。 见到去南方过冬的归雁鸣叫进入了胡人的穹天,就引起了他的思乡之情。而面对随风飘飞的大漠蓬草,他更加感到那就是他的缩影没有定根,被大风一吹就不知飘向哪里;就像他的政治命运一样,失去根基,就没有了方向,前途就渺茫起来。“征蓬”实指蓬草,更是诗人自身的一个象征。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 五、六两句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最后两句 写到达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表现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