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下)(浙教版)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检测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9347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下)(浙教版)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检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下)(浙教版)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检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下)(浙教版)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检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下)(浙教版)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2.下列哪项不属于皮肤感受器 ( ) A热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味觉感受器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下列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4.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A.空气不能传声B.液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D.固体不能传声5.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D.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电影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图16.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7.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8.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虚像,距离变小B.实像,距离变小C.实像,距离变大D.虚像,距离变大9.图2中,正确表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的情况的是()图2图310.如图3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 )A.反射角是6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入射角是3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11.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D.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图412.如图4所示,小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纸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3.“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传播的。1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_振动产生的。用力吹柳笛发出的声音响度_;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_。15.“无声手枪”上的消声装置是在_处减弱噪声。在放鞭炮时小孩常捂住耳朵,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一般要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这是为了在_中减弱噪声。16.如图5所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A1B1,若在A1B1与平面镜之间放置一块足够大的木板CD,则人眼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像A1B1;若使物体远离平面镜,则像A1B1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5 图617.如图6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现象。18.2013年6月6日是第十八届全国爱眼日,某校为此举办了一场科学用眼知识讲座,其中提到:(1)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_cm。(2)矫正近视眼,要戴近视眼镜,近视镜是_透镜。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戴眼镜的“度数”越_。图719.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_调整(选填“上”或“下”)。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当烛焰距凸透镜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的清晰的像。20.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_(选填“都是实像”“都是虚像”或“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透镜的焦距。21.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白纸呈_色,红字呈_色。三、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22.请你在图8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经镜面反射且过P点的光线。 图8 图9 图1023.完成图9中的光路,并标出A点的像A。24.如图10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O,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请画出这束光线从射入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四、计算、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25.(10分)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实验三: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1)_;(2)_。图1126.(1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1所示。(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的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检测题参考答案1.C 解析:近视眼应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2.D 解析: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和冷热觉,而味觉感受器不属于皮肤感受器,故选D。3.D 解析: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选项A正确。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而不是根据音调,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选项C正确。本题选错误的选项,所以选D。4.C 解析: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说明空气能够传声,选项A错误。此实验中未涉及液体,故不能说明液体的传声情况,选项B错误。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选项C正确。此实验中未涉及固体,不能说明固体的传声情况,选项D错误。5.B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距离无关,选项A错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选项B正确。光的色散就是光经过折射,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白光色散后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选项C错误。光照在电影银幕上,发生漫反射,反射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所以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电影银幕上的画面,选项D错误。6.D 解析:从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的是介质不再均匀,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选项D正确。7.A 解析: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像会离透镜近一些,所以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变小。选项A正确。8.A 解析: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它把来自小燕子的光进行反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就形成了像,由于该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所以该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由于小燕子与水面的距离变小,所以像与水面的距离也变小,故小燕子与像之间的距离在变小。选项A正确。9.B 解析:A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规律,选项A错误。B图中,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符合光的折射规律,选项B正确。C图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选项C错误。D图中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没有改变,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选项D错误。10.A 解析: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入射角为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当入射角增大5时,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总是与入射角相等,所以反射角也增大5,D选项错误。11.C 解析: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手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池底变浅的虚像,这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12.C 解析:由题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项A错误。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选项B错误。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纸板,选项C正确。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大,蜡烛应靠近凸透镜,选项D错误。13.音色 空气 解析: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由于他们的音色不同,仍然能够将他们区别开来,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14.空气柱 大 高 解析:“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柳笛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用力吹柳笛,空气柱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细而短的“柳笛”内,空气柱质量小、体积小,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大,音调高。15.声源 人耳 传播过程 解析:手枪的消声器可以使枪射击时发出的声音减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屏障、树林可以吸收声音和反射声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6.能 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所以镜子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使物体远离平面镜,像和物的大小也相等,人在视觉上感觉像变小,但事实上像的大小没变。17.(1)直线 (2)反射 (3)折射 解析:(1)小明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不能进入眼睛,所以眼睛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来自硬币的光经过平面镜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线好像是从镜子的后面射来的,这就是硬币的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3)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18.(1)25 (2) 凹 大 解析:(1)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25cm,25cm时人眼看到的物体最清晰,所以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25cm。(2)近视眼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应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晶状体曲度越大,像离视网膜越远,因此矫正时所戴眼镜的“度数”越大。19.下 放大 解析:根据题图中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光屏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光屏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物距为15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0.都是实像 小于 解析: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说明此时物体在甲透镜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说明此时物体在乙透镜的2倍焦距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而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所以甲透镜的焦距小于乙透镜的焦距。21.绿 黑 解析: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用绿光照射时,它反射绿光,所以是绿色;而红字只能反射红光,当绿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所以字就是黑色的。22.如图1所示。 解析: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图1所示。 图1 图2 图323.如图2所示。 解析:一条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折射光线过焦点;另一条入射光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为像点A。24.如图3所示。 解析:(1)因为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入,所以入射光线过球心O,O点为入射点。过O点作玻璃砖下表面的垂线即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2)该反射光线再由玻璃射出时,其光线垂直玻璃砖的圆弧表面的切面入射(就像入射光线AO一样),光的传播方向不变,不发生折射。(3)光线AO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25.实验一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析:实验一,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时振动。实验二,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被排出一部分,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原因是介质减少,传声效果减弱,没有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三,车轮的转动引起纸片的振动,车轮转动越来越快,纸片振动越来越快,纸片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越来越高。26. (1)A (2)物距和像距 (3)纸上无法成棋子的像 解析:(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刻度尺并不是用来测量像、物的大小的,而是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3)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