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V).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69221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V)一、选择题:(本大题26个小题,1-8题为化学题每题3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氧气炼钢C液氮作制冷剂D铜丝作导线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信阳毛尖享誉省内外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电解水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AABBCCDD5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6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71.6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3.6g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以下论断:一定含C、H; 一定不含O; 可能含O;一定含O; 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2;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BCD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7014m10反应后(%)42n4010A若消耗3 g乙,则生成17 g丙B丙可能是单质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二、填空题(本题6个小题,每空1分,共29分)9用化学符号填空:两个亚铁离子_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表示的是_的结构示意图10如图是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结构示意图中共有_种元素;(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填字母)(3)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原子是_;(填字母)(4)表示稀有气体原子的粒子是_,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_;(填化学用语)(5)D、E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11xx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1)X的化学式为_(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_kg(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加热煮沸消毒过滤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_(填字母序号)ABCD12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看图回答:(1)属于氧化物的是_(填字母序号)(2)A中氮、氢原子数之比为_,氮、氢元素质量比为_(3)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中若48克B与足量的A充分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_克13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3)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_(答一点)(4)写出C物质的用途_(答一点)14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用装置B、G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_(2)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与B装置相比,使用带有多孔隔板C装置的优点是_,只能用E装置收集CO2气体的原因是_,若要用F装置干燥CO2气体,瓶内装少量浓硫酸,气体应从_端进入(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理由是_三、实验探究题(本题2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5为了探究CO2能与水反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1)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瓶中并拧紧瓶塞,振荡,一会后发现软塑料瓶变瘪得出结论:CO2能与水反应请你解释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_(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乙同学的理由是:_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乙同学认为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你认为乙同学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通过证明_(填序号)A反应物被消耗 B有新物质生成(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也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其理由是_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思考、讨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CO2能与水反应请你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喷水小花仍为紫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仍为紫色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有紫色变红色结论:CO2能与水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16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甲),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提出猜想】a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b小海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新的猜想进行了补充:_【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装置(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此气体可能是_(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补充实验】明确了以上性质,小红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丙):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 (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棉花_(填“能”或“不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_,同时反应放热【实验反思】结合上述实验事实,同学们对于运输过氧化钠固体提出了安全建议:_(至少填写一条)四、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7分)17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5g石灰石样品加入到73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计算:(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计算结果保留0.1%)(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0.1%)xx学年四川省达州高中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26个小题,1-8题为化学题每题3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氧气炼钢C液氮作制冷剂D铜丝作导线【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氧气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液氮作制冷剂是液氮汽化吸热,属于物理性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氧气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液氮作制冷剂是液氮汽化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干冰、氧气、液氮、铜丝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考点】硬水与软水;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A、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B、根据氧气支持燃烧,而氮气不支持燃烧分析;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D、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答】解:A、软水加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硬水加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所以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故A正确;B、氧气支持燃烧,而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燃烧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故B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C正确;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不能进行区分,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软水和硬水的区分、气体的除杂和鉴别、活性炭的作用,都属于基础知识,容易做好3信阳毛尖享誉省内外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单宁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单宁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1个单宁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38:26:23,故选项说法正确D、单宁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76=91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52=5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46=736,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电解水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AABBCCDD【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碱的化学性质【分析】可根据图象的纵横坐标的含义结合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如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等【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质量比不等于体积比,所以图象错误B、因为锌少量,所以硫酸锌的质量随硫酸的加入逐渐增加,当锌反应完后,硫酸锌的质量不变,但硫酸的量在增加,即溶液质量在增加,所以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当锌反应完后逐渐减小,所以图象不正确C、氢氧化钠和加入的氢氧化钙不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随氢氧化钙的加入逐渐增加,直到碳酸钠完全反应,沉淀量不再变化,所以图象正确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盐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由于盐酸过量,等质量的镁放出的气体大于铁放出的气体,所以图象正确故选C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反应的反应原理和相关物质的定量反应关系5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分析】A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B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C根据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D根据液化气具有可燃性分析【解答】解: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 灭火,故正确;B沼气是可燃性气体,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可能会引起爆炸故错误;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错误;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故错误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6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A错误;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图4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知道考查的问题,然后利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解答71.6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3.6g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以下论断:一定含C、H; 一定不含O; 可能含O;一定含O; 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2;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本题根据有CO2和H2O生成,说明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氧元素要计算CO2和H2O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若质量和小于1.6 g,则有氧元素,相等则不含氧元素;然后可进一步计算元素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解答】解:由题意,反应后CO2和H2O生成,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则正确;CO2中C元素的质量4.4g=1.2g;H2O中H元素的质量3.6g=0.4g;1.2g+0.4g=1.6g,说明不含有氧元素,则正确,不正确;该物质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4g=3:1;该物质中C、H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4,则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根据元素守恒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利用定量计算确定氧元素,是有机物成分确定常用的方法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7014m10反应后(%)42n4010A若消耗3 g乙,则生成17 g丙B丙可能是单质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解答】解: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00%70%14%10%=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00%42%40%10%=8%;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A、该反应中乙和丙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48):(406)=6:34=3:17,故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丙物质属于化合物错误C、研究表明,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错误D、应该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而甲物质和乙物质没有完全反应错误故选:A【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与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二、填空题(本题6个小题,每空1分,共29分)9用化学符号填空:两个亚铁离子2Fe2+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Na2O4表示的是Cl的结构示意图【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2Fe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Na2O4;由题目中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故为氯离子,其符号为:Cl;故答案为:2Fe2+;Na2O4;Cl;【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0如图是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结构示意图中共有4种元素;(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BC;(填字母)(3)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原子是AE;(填字母)(4)表示稀有气体原子的粒子是C,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B;(填化学用语)(5)D、E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进行分析,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电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判断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解答】解: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1)微粒中有四种质子数,所以,结构示意图中共有4种元素;(2)BC微粒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3)A微粒和E微粒最外层有相同的电子数是6,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4)C微粒为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属于稀有气体原子,在B微粒中,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5)D微粒能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E微粒能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S故答为:(1)4;(2)BC;(3)AE(4)C;B;(5)Na2S【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及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11xx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1)X的化学式为Cl2(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5kg(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O)2+H2O+CO2=CaCO3+2HClO(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加热煮沸消毒过滤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C(填字母序号)ABC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水的净化;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Cl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根据题意,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4)自然沉降可以使不溶于水的物质沉淀下来,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加入消毒剂、加热煮沸等措施可以杀菌消毒【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前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故答案为:Cl2;(2)设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2%x=120kg0.5%,解得x=5kg故答案为:5(3)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故答案为:化学变化;Ca(ClO)2+H2O+CO2=CaCO3+2HClO(4)净化水时,要先通过自然沉降使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再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在加热煮沸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既可以再次杀菌消毒,又可以达到软化水的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各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化学变化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看图回答:(1)属于氧化物的是D(填字母序号)(2)A中氮、氢原子数之比为1:3,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3(3)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该反应中若48克B与足量的A充分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54克【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计算、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4NH3+3O22N2+6H2O,由此可知:(1)属于氧化物的是D(水)(2)A为氨气,氮、氢原子数之比为 1:3,氮、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4:(13)=14:3(3)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了水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设生成D的质量为x4NH3+3O22N2+6H2O 96 108 48g x x=54g故答为:(1)D;(2)1:3,14:3;(3)4NH3+3O22N2+6H2O,54【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13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2)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3)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产物无污染(答一点)(4)写出C物质的用途制碳酸饮料(答一点)【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知,A为甲烷,化学式为CH4,燃烧需要氧气,B是氧气;结合图框可知:甲烷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能够电解,因此D是水,C是二氧化碳;电解水产生的E可以做燃料,则E是氢气,然后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知,A为甲烷,化学式为CH4,燃烧需要氧气,B是氧气;结合图框可知:甲烷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能够电解,因此D是水,C是二氧化碳;电解水产生的E可以做燃料,则E是氢气,代入检验,符合题意;(1)反应是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2)反应是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为分解反应;(3)根据分析,E是氢气,作燃料生成的是水,不污染空气;(4)根据分析,C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于制碳酸饮料;故答案为:(1)CH4+2O2CO2+2H2O(2)分解反应(3)产物无污染(4)制碳酸饮料【点评】本题属于框图型的推断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经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本题的突破口是“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推断出A,“D可以电解”推断出D14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用装置B、G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2)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与B装置相比,使用带有多孔隔板C装置的优点是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只能用E装置收集CO2气体的原因是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若要用F装置干燥CO2气体,瓶内装少量浓硫酸,气体应从a端进入(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理由是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C装置可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操作简便,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3)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因为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所以应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解答】解:(1)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与B装置相比,使用带有多孔隔板C装置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操作简便;只能用E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的原因是: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若要用F装置干燥CO2气体,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干燥后从短管排出;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a;(3)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因为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所以应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理由是: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故答案为:A;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来确定,收集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确定,并明确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浓硫酸是常用的液体干燥剂等知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2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5为了探究CO2能与水反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1)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瓶中并拧紧瓶塞,振荡,一会后发现软塑料瓶变瘪得出结论:CO2能与水反应请你解释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使塑料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乙同学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会使塑料中的压强减小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乙同学认为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你认为乙同学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通过证明B(填序号)A反应物被消耗 B有新物质生成(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也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其理由是乙同学没有排除水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思考、讨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CO2能与水反应请你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喷水小花仍为紫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仍为紫色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有紫色变红色结论:CO2能与水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使塑料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可以据此解答该题;(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会使塑料中的压强减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该题;(3)乙同学没有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不具备说服力;对小花喷水后小花颜色不变,则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将小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颜色不变,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将喷水后的小花放在二氧化碳中,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使塑料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使塑料瓶变瘪;(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会使塑料中的压强减小,所以不能仅仅根据塑料瓶变瘪就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根据乙同学的实验操作可以知道,乙同学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即产生了新物质来进行判断的;(3)乙同学没有排除水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不具备说服力;根据题中的实验操作可以知道:对小花喷水后小花颜色不变,则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将小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颜色不变,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将喷水后的小花放在二氧化碳中,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结论: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使塑料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会使塑料中的压强减小;B;(3)乙同学没有排除水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喷水小花仍为紫色水不能使石蕊变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仍为紫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有紫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结论:CO2+H2OH2CO3【点评】本题对实验室气体的制取装置进行了探究,在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上,针对教材实验不足的基础上,采取了类似“控制变量”的操作方法,对可能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水、二氧化碳、碳酸逐一探究16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甲),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提出猜想】a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b小海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新的猜想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放热【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装置(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此气体可能是O2(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Na和H【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补充实验】明确了以上性质,小红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丙):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 (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棉花能(填“能”或“不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反应放热【实验反思】结合上述实验事实,同学们对于运输过氧化钠固体提出了安全建议:隔绝空气(至少填写一条)【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提出猜想: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分析解答;实验与分析:(1)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2)根据导管口冒出气体的原因进行分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补充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及发生的化学反应分析解答;反思:根据实验所得过氧化钠固体的性质分析解答【解答】解:提出猜想: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脱脂棉是可燃物,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棉花要燃烧还需达到其着火点,据此分析;实验与分析:(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氧气;(2)导管口冒出气泡,可能生成了气体,也可能气体的温度升高,通过分析没有生成气体,只能是锥形瓶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故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3)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Na和H;补充实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都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可以使棉花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棉花能燃烧;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分析可知:过氧化钠固体可以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所以在运输时一定要隔绝空气、水;答案:猜想b:此反应还会放热;(1)O2;(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3)Na和H;【补充实验】能;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反思】隔绝空气【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掌握,通过解答能很好的考查出学生分析信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7分)17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5g石灰石样品加入到73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计算:(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6.7%(计算结果保留0.1%)(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0.1%)【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1)根据反应曲线图,充分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碳酸钙质量与样品质量比即为样品中碳酸钙含量;(2)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恰好完全时所加73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再使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杂质的质量,并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答】解: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得知量为zCaCO3+2HCl=CaCl2+CO2+H2O100 73 111 44 x y z 4.4gx=10g,y=7.3g,z=11.1g(1)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66.7%;(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g+73g4.4g=78.6g;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4.1%答:(1)66.7%;(2)10%;(3)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1%【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在对数形结合类问题中的表示变化的曲线进行分析时,曲线的折点的特殊意义是分析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