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9124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新人教版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32小题,总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准考证号相应的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判断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判断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民族精神始终是鼓励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下列民族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 五四精神 长征精神 万隆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A B C D2苏州市某校夏令营计划今年暑假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们选择了井冈山,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A开创革命新道路 B生死攸关的转 C军旗升起的地方 D见证共产党的诞生3“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革命战争中的誓词,其“军阀”主要是指北洋军阀,“总 理”即孙中山。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4某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5“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6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战役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 “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A贺胜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7在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军事行动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8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初期的历史状况是 A新四军拼命抗日 老百姓安心过年 B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C宁要社会主义草 不要资本主义苗 D奥运世博扬国威 改革发展创奇迹9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10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B C D11右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 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谣。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米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1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1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下组图片,该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民族复兴之路 B民主革命之路 C社会主义道路 D改革开放之路151979198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右图) 的主要原囚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小云同学参与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搜集了“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7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促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的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8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做的重大贡献有 参与指挥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参与指挥淮海战役 强调“发展才是便道理”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 B C D19xx年4月,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海基会举办的纪念某一事件20周年茶会上指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该事件是 A“三不”政策的调整 B汪辜会谈 C八项主张的提出 D“一国两制”的形成20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这段话描述的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 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决战。23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24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在广东的深圳、汕头、珠海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经济特区。25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26万隆会议上,周恩米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拉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1928 年,朱德、陈毅率领军队到达 ,与毛泽尔领导的部队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 ,与当地的红军胜利会师。28抗美援朝战争中,为掩护战友夺回阵地,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口的英雄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被誉为“两弹元勋”的先进人物是 。291949 年,中国与 (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xx年,中国在 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四、材料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下面是蒋介石两封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电报,阅读下列电文。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材料二: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据材料一指山蒋介石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惠临陪都”的目的。(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份电报造成的最终结果?(2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自己的路。这条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摘自习近平讲话 请回答: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什么? 1978年,哪个省的农民最先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他们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白己的路”指的是什么道路?(1分)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材料四: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我之所以采取这个行动,是因为我深信所有国家都将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我将进行一次我深深希望会成为谋求和平的旅行。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访问北京的声明1971年7月15曰 请同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对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在取得这一成就的第二年,中国外交史上另一件改变世界形势的重大外交成就是什么?(2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和材料四中尼克松对华态度变化的原因。(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