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散文诗两篇教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6180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散文诗两篇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散文诗两篇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散文诗两篇教案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散文诗两篇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散文诗的知识。2.理解记忆中“记忆”所蕴含着的真谛。3.了解门槛一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把握记忆回环婉曲、层层深入的写作特色及门槛的象征手法。2.体会两篇散文诗中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隽永的富有哲理的语言,赏析两篇文章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逐步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记忆一文,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做生活的仁者、智者、强者。2.学习门槛一文,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要从容、镇定、要对理想执著追求,对信念坚定不移。教学重点1.体会记忆的思想感情,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捕捉鲜明的意象,品味诗化的语言。2.结合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捕捉门槛一文的多种象征义,体会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感情和作品的含蓄美。教学难点1.理解“记忆”所蕴含的真谛,把握文章回环婉曲的结构特点。2.理解“门槛”的象征义。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散文诗具有诗一样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具有热烈或深沉的感情,适合于诵读。不朗读,不足以体会其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其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其风格之新,手法之巧。只要读好,很容易受到感染和教育,不必过多讲解,学生自会明白,这应是教学的最高境界。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一个课时完成两篇文章的教学任务,只有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予的前提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再辅之以教师的适当点拨,才能顺利完成。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录音机 教学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体散文诗,这种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的文学体裁,既具有散文的形式美,更具有诗歌的意境美。记忆和门槛是中国和外国散文诗的精品,让我们一起品读,来领略散文诗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板书文题)二、文体介绍散文诗: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以散文形式写成的诗。内容多是抒情的,篇幅短小,有诗的意境、韵味和节奏感,一般不分行、不押韵。三、鉴赏记忆1.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韩少华谈记忆的创作:八十年代初,青年人,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中年人,在动乱之后,连痛定思痛的阶段也过去了,反思到了一个比较深的层次。所思的,最大的是民族的发展,还有人生的价值,自我的归宿。其中有一条就是: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永恒的课题,文学上不朽的主题,总想写出对这种永恒与不朽的感受,总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看到老同学作家丛维熙中篇小说燃烧的记忆,从题到文,都给我一种触发,于是就构思了这篇东西。从写法上说,我追求一种既是自由的,又是高密度的这么一种内涵和结构,想在一两千字内,寻求一种美表现出人的思考的错综,不是取直线型的,而是取曲线型的。(摘自哲理的诗读韩少华散文诗记忆札记)2.播放配乐配像的朗读材料,充分酿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诗境3.选4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4.具体鉴赏课文教师设计讨论题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探讨,深入鉴赏课文。多媒体逐题显示(1)在记忆中,“记忆”所蕴含的真谛指的是什么?作者“曲线型”的内涵和结构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明确:“记忆”所蕴含的真谛就是人生的真谛、人生的价值选择:有远大的理想,有宽阔的胸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壮丽辉煌的人格境界,求真、求善、求美,做一个大写的“人”。文章先说什么是忘却,再说记忆没有这样那样的外在形式,然后才触及“什么是记忆”的核心话题,最后对怀有各种记忆的人作出评价。领起与转折之处有明确的标志:“记忆,是什么?”“这说的是忘却,记忆呢?”“记忆究竟是什么?”。全文“先言他物”,几经回旋,才“引起所咏之辞”,回环婉曲,层层深入,意趣盎然。(2)文章从“真的,关于记忆,究竟应怎样描述?”到“又可以使另一个人的灵魂贬值到零以下”这一部分,请按下面的格式对这四段的内容进行阐发。教师示范分析:记忆嘛,没有重量,(总记得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不忘记生活的美好和成功)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明确:学生只要能合情合理地回答出“什么样的记忆”可以让人“如何如何”即可,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解说:这是一道开放型练习题,旨在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明确“记忆”的价值选择)(3)文中两个传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后面的议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这两个传说,表明了记忆是永恒的,作孽者人不毁之自毁之,行善者虽殒其身却人记之。表达了作者对庸人、叛徒、蠢货、懦夫的憎恶和对智者、勇士的崇敬与赞扬之情。(4)作者假设“我”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这一问答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明确:这种假设的情境有助于缩小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有助于使作者“笔谈”变得和蔼可亲。虽如话家常一样,但是作者却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意象,使文章呈现出既亲切又典雅的气象。(5)读完文章,请谈谈你对“记忆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认识。明确:文章从记忆的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种种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从根本上说,“记忆”是广大人民心中判断是非曲折的客观尺度。5.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文中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的句子,体味这样写的好处。(解说: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酌情指导。指导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先从理清文章思路入手,整体感知文意;再揣摩重要句段,理解其深层含义;最后鉴赏其艺术手法,品味独特的美感,真正体现“美文需要美教”的思想)四、鉴赏门槛1.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著名作家。门槛是他晚年作品中思想境界较高的一篇。当时屠格涅夫与俄国女革命家一直有来往,1878年1月又发生了女革命家行刺彼得堡总督的事件,使他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女英雄敬仰不已。于是,集她们于“俄罗斯的姑娘”于一身,通过虚幻的梦境,讴歌了俄国社会现实中的优秀分子,着力表现她们的崇高信仰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感情3.具体鉴赏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多媒体显示:(1)文中为我们呈现的是怎样一个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象征意义?对表现女主人公形象又有什么作用?(2)品味文中语言描写的句子,对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作出评价,女主人公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对她寄予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揣摩相关语句,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一个人投身于革命后,会遭到“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为什么说“你准备着无名的牺牲吗?你会死去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会知道,他尊敬地怀念的是谁”?如何理解问者的最后一个问题“你知道吗?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文章最后两句话有什么含义?学生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派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可随机给予指导。明确:(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大楼、窄门、高高的门槛,门里一片阴森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一幅厚帘子掩盖了所有的凶险。这阴森恐怖的环境象征着当时俄国严酷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革命形势。“大楼”象征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门槛”象征参加革命和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也可象征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这阴森恐怖、冷峻严酷的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成为人物形象凸观的底色。(2)文中的语言描写有三类:一类是问话,声音慢吞吞、不响亮,语调冷冰冰,语句长,陈述一切苦难,表现正义事业的艰难,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另一类是答语,简短、坚决、果敢、有力,直接表现女主人公的坚强品质;最后一类是评语,“疯子”“圣人”截然相反,表现女主人公品格的伟大,也暗示出这种人物性格不被广泛理解造成的悲剧性。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时,作者寄托了对女主人公由衷的赞美和颂扬之情。(3)品味语句,探究情理联系鲁迅先生的药来理解,这正反映了革命者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力量、缺乏进步的指导思想的弊端和当时人民群众的愚昧麻木。牺牲而无名,这是最朴实、最高贵、最伟大的牺牲,展示了革命者崇高无私的精神境界。“会”愿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会”。这是一个假设性提问,一方面有革命半途而废的落荒者存在,另一方面,门内的声音要求她再次从内心里检验自己对革命的认识和思想准备。那个远远躲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的人,是当时社会中一批庸人和市侩的代表。赞扬“她”为“圣人”的人,是包括作者在内的革命的拥护者和同情者。4.难点突破关于象征,师生共同回忆以前所学篇目,进一步理解这种手法。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歌死水,其中“死水”象征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凋敝的黑暗社会;另外,以前接触过的海燕象征了一种“身处困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谓象征,即借助对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体现某种抽象思维以及情感。象征的艺术效果在于能够赋予被象征物以暗示,引导读者想象和联想,使被概括的内容显得含蓄、深广。如果不看本文的写作背景,“门槛”可以象征两种选择的分界线,人们心灵中矛盾的标尺,前进或后退,坚持或是放弃,都需要人们做出选择,跨过一道“槛”,而姑娘的可贵之处也就可以宽泛地理解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信念的坚定不移。教师引申:同学们,面对青春的门槛,迈过去,义无反顾!敢于用你那还不太坚实的肩膀,去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敢于用你那还不太成熟的思想,去思考社会的方方面面;敢于用你那不太结实的身体,去搏击生活的风浪。五、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探究话题:1.“记忆,是什么?”“关于记忆,究竟该怎样描述?”“记忆究竟是什么?”作者在探究这一系列问题时,是重在回答记忆的生理本质是什么?还是重在表现记忆的社会本质是什么?借鉴思路:作者在探究这一系列问题时,并非以生理学家的口吻来表现记忆的生理本质,而是以文学家的笔墨来表现记忆的社会本质。从描述有关记忆的种种现象,到比喻性地阐释记忆是什么,再到列举两个典型事例,最后描述各种人对待记忆的态度,这些都是在一步一步地挖掘记忆的社会本质。2.比较记忆与门槛在语言、取材、表现手法、意境上的异同。(提示:学生可写成一篇比较鉴赏文)六、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两篇散文诗,我们已对散文诗的特点有所认识:用散文的语言形式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篇幅短小,用内在的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希望同学们课下选读一些散文诗,深化对散文诗这种文体的认识。七、布置作业1.以“路途”为话题,借鉴记忆的曲线型结构,迂回婉转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色,写一首散文诗。2.仿写以下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参考答案: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会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步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漫延。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条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沁人心脾,心灵得到恬适不会孤独。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