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517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 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合 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互动与展示1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模式固然最终由其生产方式决定,但其精神力量则来自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一经形成,就会成为该民族共同的、普遍的价值判断原则并以之为标准去评价事物,指导实践,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经磨难而新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要高扬中华民族精神?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由特定的情境引入,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中探究问题,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排除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习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本课学习的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展示电影叶问图片,教师提问:你被叶问里哪些镜头感动,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分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爱国、团结、勇敢、献身立足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学生分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爱国、团结、勇敢、献身自学与诊断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_,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_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_的事业之中。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为核心。_、_、_ 、 _的伟大民族精神。2_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3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_、_ 、 _的旗帜,坚持_的和平外交政策,走_道路,反对籁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_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_发扬光大,使_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5_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_。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沉淀为中华民族的_,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_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_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_、_ 、 _ 、 _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_这个主题。无论什么_时期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_。精讲与点拨(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教材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这就是说,数千年中华优秀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伟大的民族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之魂,这里的“魂”就是精神之魂、是不竭精神动力之源的意思。关于伟大民族精神的作用,教材讲了三点:第一,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第二,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第三,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三点从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三个方面展开,内在地包含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够冲破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是与我们民族精神的巨大支撑作用密不可分的。 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不衰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永不泯灭,在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撑和推动作用。教材从古代、近代和当前三个阶段立意,指出:“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这三个阶段既相对区分,又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讲述的同时注重材料的引用和拓展。检测与评价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达标检测题检测与纠错1民族精神 (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A B C D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明为( )A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 B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力量C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D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3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主要表现在(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A B C D4“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_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热爱和平5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中华民族具有_精神。 (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爱好和平 D爱国主义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拓展能力。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了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 B C D孔子主张“和而不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他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社会的和谐。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就是谋求民族、国家内部的和谐以及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和平相处。中华民族历来珍视民族团结,尊重中华各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据此回答24题。2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人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利益的这种独特态度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B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精神C勤劳勇敢和团结统一的精神 D自强不息和爱好和平的精神3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亲仁善邻”思想的有(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国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防止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A B C D4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说过:“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主要表明( ) 中华民族以热爱和平、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崇尚团结、热爱和平、宽容豁达的精神受到世界的尊崇 中国的强大有利于世界和平,而不是威胁世界和平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A B C D 总结与升华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爱国主义。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