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短文两篇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4047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短文两篇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短文两篇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短文两篇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及过程:二、我为什么而活着 1介绍罗素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都有极大建树, 一生写过七十多部专著,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素同时又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什么而活着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 2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 3 小组讨论,理解画出的句子 4 师生探讨理解以下句子(教师投影) (1)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2)身边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了 (4)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5把握结构,理解内容。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全文结构:总(第1段)分(第2-4段)总(第5段) (1)概括作者一生有哪几种追求? (2)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有哪些?(4)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5)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明确】(1)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开门见山的文学的笔法,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命题作了响亮的回答: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3)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一是了解人类心灵;二是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4)“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 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5)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6 齐读课文,感受领悟7总结 这篇文章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见它的重要性,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样的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既重大又往往被人忽视。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用文学的笔法,对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动的亮出了自己的思想。 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阅读这篇随笔,也是令人愉快的。它短小精练,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文章又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他对人类的拳拳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看这样的文章,能让人感到自己在一个巨人面前,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它当然也可以激发你努力向上,追求知识,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许可以说,仅仅是文学家,不一定能写出这样富有思想深度的随笔,只有罗素这样的集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伟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至深、发人深思的文字。 8讨论 当你面对“为何而生”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思考?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点拨。 罗素在这篇短文中提出自己因三种理由而活: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中学生人生阅历较浅,这三点究竟哪一点最能引起自己共鸣,可能答案各异,甚至难以回答。但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后两种理由并加以具体阐发。第一点理由应允许学生讨论但不宜过于渲染。“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的讨论重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