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3059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4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2.理解目标:(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3.能力目标: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四、方法点津 (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五.知识点整合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和_。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_的,运动是物质的_和_。(2)运动是_的运动,_是运动的承担者。(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_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_观点。3、运动与静止(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_,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特点:运动是_、_、_;静止是_、_、_。(3)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_和_的统一。第一,静止是一种_的运动,是运动的_。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反对夸大绝对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4.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_._._的联系。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_的,是不以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_、_和_,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_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六.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1.(xx全国文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A、 B、 C、 D、2、“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3、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世界的本质A、 B、 C、 D、4、“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xx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5、(xx年江苏,17)“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6、一种社会制度从它产生到灭亡,社会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都在不断地变化。材料中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A、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B、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7、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将来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有力打击随着科学的发展,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 A、 B、 C、 D、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9、(02年全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0、“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1、“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承认物质,否认运动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 B、 C、 D、 1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77圈,行程约325万公里。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这体现了()A、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B、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1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此处的“物质”是指(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14、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1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16、“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17、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1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19、从哲学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的农夫的错误在于 ( )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A、 B、 C、 D、20.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荀子这些话说明 ( )A、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二)不定项选择题21、关于物质和运动的联系,正确的表述是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主体C、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D、物质是关于世界本质的范畴,运动是关于世界存在方式的范畴22、“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三)辨析题:“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四)论述题材料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材料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1) 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哲理?(2)结合教材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问题(1)的结论的认识? 答:(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因此,认为万物都在运动的观点是正确的。(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离不开自己的物质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认为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的观点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答:(1)材料一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材料二说明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2)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然而,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