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1757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案1 人民版必修3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指导意见: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学习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网络探究法 3.了解理解见解教学流程:导入:大家做好上课准备了吧?好,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智慧问答题:(投影) 中国有这么一所高校:国家主席江泽民: 国家革命与建设的摇篮 王选院士: 独特的精神魅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中国的哈佛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 对,是北大,xx年世界高校排名,北大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15位,可以讲,北大誉满全球,海内皆知,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我想,你们也向往北大吧!北大也是你们心中的理想吧。可是,你们知道吗?北大真正的崛起是跟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运动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新文化运动也是1915年中国的必然产物。那么,1915年的中国到底是怎样呢?今天,老师就借助网络带你们去看看1915年的中国。板块一:新文化运动背景分析(投影)Baidu:1915年中国(财经报告、社会花絮、发表评论) 设问一:通过财经报告你能了解到什么? 冠生园的发展问题,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典型,民族资本主义,意味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而民族资产阶级追求的是民主政治(联系当时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中国的日子一天天坏下去) 设问二:社会花絮说明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旧道德盛行。 设问三: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舆论导向? :袁世凯在大搞尊孔复古尊孔复古实际上是在复旧的礼教、道德,这实际上就是复辟帝制的前兆。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二者之间必然产生的了激烈的冲突。 因此,1915年摆在中国人面前的迫切任务是什么:思想解放,开展一场思想运动来批判这股逆流。 (背景小结):1915年中国,一方面,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一方面专制统治盛行;一方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尊孔复古逆流出现,所以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就应运而生了。 正如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说: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板块二:新文化运动兴起请同学看一下课本,然后一起来说说: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前期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心在那里?(投影)展示代表人物并做一简单介绍。设问一:为什么中心在北大?.新文化运动干将在北大设问二:为什么到北大呢?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蔡元培,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进行了大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一个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油画展现)指出:既有西装革履、思想激进的新式学者,也有穿长马褂、流长辫的孔夫子之流,这些人在北大同台讲学,从而使北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各派并存、百家争鸣的局面。北大面貌焕然一新。表面上看,这一方针不偏不倚,实际上是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因为在专制盛行的当时,它为新思想学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容的环境。 设问三: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是初中学过的内容,那位同学能站起来回答:三个提倡,三个反对.,那我们现在逐一讲解。首先: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民主和科学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大家知道吗?德先生和赛先生那么民主和科学具体指什么?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特别强调这两个内容,它不但是内容,还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自然科学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认识事物的科学法则。(即不盲从,不武断,对待什么事物,都不能凭空捏造,对待什么思想,都不随意相信,可以讲是怀疑一切,而应以科学说明真理,以事实证明真相)设问:为什么要高举这两面旗帜呢?学生思考回答我们知道,20世纪中国社会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制度落后,即封建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阻碍社会进步、箝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伍等等。所以要“民主”;唯有民主才能实现社会解放、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另一个问题:科学技术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历代封建统治者大搞封建迷信。散布天命论,鼓吹君权神授,宣称帝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皇帝是天的化身,皇帝统治百姓是上天安排的;人要顺从天意,就要服从皇帝。人生的贵贱也是由天安排的,鼓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利用宗教教义中的“生死轮回”等说法,向人民宣扬“不修今生修来世”,让人们老老实实服从封建统治。给广大人民带上封建的精神枷锁,进行的精神奴役。目的是企图农民放弃对封建制度的“斗争”,甘愿为其所统治。因此需要科学。唯有科学才能扫除迷信,才能确立真正信仰。而唯有摆脱迷信,才能追求民主。提倡科学,实际上也是提倡民主。因此,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可以讲切中时弊,深入人心。民主科学的思想很快就会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继民主共和以后,另一深入人心的主流思潮。主题讲演:91年前,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这两个口号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过时了?第二部分内容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设问一:什么是新道德,什么是旧道德?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会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呢?(合作学习)新道德是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即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旧道德主要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思想)。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特别是其中的三纲,臣下要绝对服从君主,要尽忠,儿子要听从老子,要尽孝,妻子要嫁夫随夫,要守节。这使得臣、子、妻都成了附属品,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人身自主权,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道德和一套为封建专制统治制造忠臣顺民、制造奴才的伦理(举例祥林嫂),这种道德纯属奴性。但是它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历代统治者都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所以袁世凯上台后,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实行尊孔复古。尊孔,实际上就是维系旧道德。因此,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必须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这就不奇怪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目的就是彻底地否定传统道德,确立资产阶级的新道德。而在这一方面作得最好的是鲁迅,他以易于传播、群众易于接受的文学形式,大力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名旗手。这里引用了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我请一名同学来朗读一遍。这里的历史是指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在“仁义道德”的名义下,实质都是一种封建礼教“吃人”的历史,借狂人之口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第三部分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什么是新文学,什么是旧文学?二者有什么区别?我们先不急着回答,先来做一个诗歌对照题。(课件打出上邪,无标点,隶书,繁体字,突出文言词汇)大家推荐一名适合朗诵此诗或者有可能写出这样的诗歌的女同学来读一遍,看她读得对不对。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世人都知道这是一位大胆、痴情、情感奔放的女子发出的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那么放在现在,这样一个誓言,用我们的话语来表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课件打出上邪翻译)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现在请大家仔细对比一下,这两段文字有何不同? 前面是文言文,有“乃”、“君”、“上邪”等典型文言词汇,没有标点,而且还是竖排;后者就象我们现在说话,是白话文,有标点,和现在的文体形式一样。这就是新旧文学在形式上的区别。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使得文学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利于实现语言与文字、文学更好的统一,利于普通群众的接受,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我国文学所以能出现前后这么大的差别和变化,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功不可没。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8页面的内容,看看陈独秀、胡适各提出了什么主张。两人都主张要进行文学领域的变革,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改革;这里要改文字,改语言,改文体,改形式,最重要的还是要改什么啊?要改内容,为文学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精神,建设平易、通俗,言文合一的新文学。为适应文学革命的发展,新青年后来改用白话文出版。(投影展示):第一首白话诗;末代傅仪的白话诗。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时代又赋予了她新的内容,什么新内容呢?(材料展示,学生作答) 后期内容: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内容小结:可见,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猛烈抨击旧道德,提倡白话文,给当时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当时的中国乃至现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再次借助网络去看看新文化运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到?我们以1919年中国为例:(投影)Baidu:1919年中国(政治新闻、社会花絮、发表评论) (视频)五四运动。然后分析:新文化运动没有直接提出反帝的口号,但要求民主、自由反对奴役、反对迫害,发扬积极进取的精神,实际上是灌输了比以往更深刻的反帝反封建思想,我们知道,五四运动的起点在北京,先锋是青年学生,这不简单是偶然,它跟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动员是分不开的。社会花絮:伦理道德和观念发生变化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所见所听,并结合课本最后一块内容,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投影)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如果说辛亥革命用武装斗争的形式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那么新文化运动则在思想文化领域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空前:它比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更猛烈更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2各种新思想的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民对政治事务的关心,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4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找到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一场全面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各方面可见影响新文化运动影响确实巨大,难怪中山大学袁伟时这么说:新文化运动扫除了过时的思想桎梏,点燃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火炬,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学术的罕见的繁荣期,一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文化史,严格点说是以新文化运动为起点的。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新文化动就没有缺陷呢?(材料展示)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探究性学习)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西方文化拜金主义。信息时代的今天,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吸引和融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之趋,而与此同时,文化的多元化和寻求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的特质的寻根意识也不断增强,我们既不应融合而抛弃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不应保存民族文化特质而拒绝吸收和融合。所以我们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以。学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的看问题。下面我们就学以致用,对这xx年中国的一个文化现象进行分析:Baidu:xx年中国设问:对于现今孔子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分析:诗人臧克家有这么一首诗:有的人,这首诗有这么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孔子堪称这类人物的代表,孔子的思想是他能够永远活在人们心目中的奥秒所在。祭孔,就是弘扬孔子、发展孔子的思想,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孔子思想中的“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束语:百年沧桑,百年沉沦,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民主与科学的泊来文化,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十月革命的炮响,唤醒了中国民众的斗志;五四火炬的光芒,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文明暗流的涌动,变革求进的呼唤,推动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启迪着我们求智的行动。虽然,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板述设计 新文化运动Baidu1919年中国 政治、经济、文化 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指导思想、主要内容)1919年中国 影响(意义、局限性)xx年中国 探究性学习时间表达有没有问题?板书设计: 政治方面:一兴起的背景 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飞杂志指导思想: 民主与科学主要特点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二兴起和主要内容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主要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进步性: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三影响与评价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局限性:教学点评 本节课选自人民版必修第三册专题三的第二个学习内容。作为高一学生,虽然对这一学习内容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但知识的储备还是十分有限。尤其是必修二的经济史、必修三的文化史尚未接学过,因此,要把文化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联系起来,要对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作出分析,就较为困难。本课堂在这方面利用百度搜索的形式,再创历史情境,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纵观这一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疆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学科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常常是在课堂教学中一遍遍地反复训练各种试题。这节课却正好相反,它恰当地做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从机械的练习中跳出来,通过采用网络教学探究性学习这一方式,在创设历史情境中再现了学生思维的原生态。更为重要的是,这节课因为有了交流和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无限的生机。2、对教材内容作出合理取舍,确立了新的课程教材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旧有的教材观,其核心的理念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这节课在认真贯彻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取舍和整合,增补了一些新的历史素材,为师生对话、共同创造生发性知识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现了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新的课程教材观。3、把文本引入现实生活,让生活经验体会文本内容本节课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引进历史素材,让学生经过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来对这些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体现了新课程要求教学要回归生活,要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本理念。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课堂主要教学形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堂课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网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主题讲演、合作学习等等。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就能够更加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存在的主要不足:这堂课还有明显的设计痕迹,课堂的过渡欠自然;前后知识的衔接、联系不够紧密;时间过紧,给予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足。课堂教学改革总要有一个过程,急不得也躁不得,但只有我们执著去追求,总有一天会达到预想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