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1652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并能通过多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辨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故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觉悟方面:通过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理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教学重、难点 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 对于难点问题的教学。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即先从具体事例入手,通过分析,概括出矛盾概念,然后运用矛盾概念去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举例中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整个教学以讲读为主,辅以讨论、谈话等方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显示)这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诗,题目是光的赞歌,请一位朗诵好的同学给大家朗诵。(学生们积极推荐)“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自私隐藏在光的下面”师:很好。请同学们注意,诗中的蒙蔽和觉醒、愚弄和聪明、前进与逆转、革命与背叛、光与暗、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矛盾,那么,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矛盾?通过本框学习,我们就能弄清这些问题,也能反过来加深对这首诗的感悟。方案二:(多媒体显示:古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文字和图片。)文字: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难势)师:这是什么故事?有哪位同学能把故事的大意讲一讲?生:这是我国有名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既卖矛也卖盾,他夸他的盾最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又夸他的矛最锋利,没有什么东西它戳不穿。有人问他说:“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他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了。师:他为什么回答不上来了?生:他的话前后自相矛盾,只有哑口无言。师:楚人的错误就在于对同一事物、同一关系的认识在同一时间作出了两种互相对立的判断,违反了逻辑规则,前后自相矛盾。那这是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呢?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讲授新课)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矛盾”一词就源自于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在古代战争中,矛和盾都是战争武器,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来防守的,两者是对立的;两者又共存于战争中,攻和守是战争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攻,就无所谓守;没有守,就无所谓攻。像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1.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提供的大量事实为依据,科学地揭示出: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也就是: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请同学们就你对矛盾的理解,举些例子。生:冷和热,湿和干、上和下、长和短、难与易,战争与和平、痛苦与欢乐、穷与富、善与恶、对与错等等,只要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事物和过程就是矛盾。师:这些都是矛盾的表现。但“截然相反”仅仅是两个方面的对立,而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那样理解矛盾不太准确。以学校工作为例,教与学就是一个矛盾,教与学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这是对立的表现,同时教与学又统一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另外像政治与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等,也都是矛盾的表现。总之,矛盾广泛存在。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毛泽东也曾在一次谈话中说,手就包含着矛盾,大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四指朝一个方向,这样手才握得紧,才能劳动。还记得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句主题语:“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生:矛盾不是指逻辑矛盾,那么,日常生活中两个人或群体之间存在异议、不和或利害冲突,如“闹矛盾”,也不是哲学上讲的矛盾,但它和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何关系呢?师:首先,我们应当弄清楚“对立”是指什么?“统一”又是指什么?请同学阅读教材P82至P84的内容。阅读中,请同学们注意矛盾斗争普遍存在。比如: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充满了对立,而且形式多样;第二,注意“共性”“不能混为一谈”的意思。(1)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板书)如自然界中的同化和异化、氧化和还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吸引与排斥、化合与分解、遗传与变异等,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人类社会中剥削与被剥削、先进与落后、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以及人民内部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等;另外又如思维领域中的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先进思想与传统观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等,也都是对立、斗争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无限多样的斗争中,哲学概括了其共性,那就是矛盾的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可见,任何一种具体的对立,当然包括刚才同学提到的“闹矛盾”,与哲学上讲的“对立”都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切忌把个性与共性混为一谈。(2)所谓“统一”,指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板书)(以上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漫画“他敢剪吗?”师:他敢剪吗?生:不敢。(师:为什么?)剪,就会造成两个人都掉下去的结果。师:这说明他们二者之间构成了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即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数学中的指数与对数,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可以说,没有指数就无所谓对数,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学生接话)生: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教就无所谓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等。(学生很有兴趣,提到很多)师:但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并非这么简单,尤其对于理解社会领域中的相互依存,更是如此。比如:中美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美国也需要中国这个潜在的大市场,中美两国能够签署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使中国“入世”的愿望成为现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种依存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离开这一条件谈依存是十分荒谬的。又如:疾病和健康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表现在:饱尝疾病的痛苦,才知道健康的可贵;假如我们双目失明,我们才知道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看见这美好的世界,有多么的幸福。接下来我们分析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情形。(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画:“苏东坡改对联”)师:这几幅图的意思是什么?生:这几幅图反映了苏东坡前后思想的一些变化。他从开始时的“妄自尊大”到后来“谦虚认错”进而“决心改正”。师:不错。苏东坡一开始时骄傲自满,自以为了不起,后来由于老人的请教使他醒悟,认识到自己学识有限,因此,他发愤学习,刻苦攻读,终于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这其中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生:由骄傲自满到谦虚攻读,这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师:这种转化是无条件的,对吗?(这一设问,其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转化的条件性的理解,也就是进行反面强调。)生:不对,矛盾双方的转化必须依据一定的条件。苏东坡转化的条件就是老人的请教。师:是的。矛盾双方的依存是一定条件下的依存,矛盾双方的转化也要依据一定的条件。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数学运算中的加与减、乘与除、乘方和开方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就不可能转化。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比如“塞翁失马”的故事,讲的就是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与坏事相互转化的道理。师:正确。不过,我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故事里所说的好事与坏事,都是从家庭狭隘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的,同我们衡量好事、坏事的标准不同。但它确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杰出思想家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已初步认识到了好事与坏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原理。生:“乐极生悲”说的也是这个哲理。生:胖和瘦也可以相互转化,胖要变瘦,条件是吃减肥药或参加体育锻炼;瘦要变胖,就多吃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其他同学笑,但很有道理。)师:其实,例子很多。高考就是大家关心的一件事情,高考也有喜与忧。考出高分是喜,落榜是忧;考取名牌大学是喜,入学后学习成绩下降是忧;上了重点大学分数线而被录取为普通高校时忧,发愤图强,大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分配如意时喜,喜与忧相互转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实现了由穷到富的变化,其主要条件就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行了改革开放。难易在一定条件下也相互转化。“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也难矣。人之为学;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在今天看来,我想同学们对这段话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材料:某企业在年代初,不作市场分析,盲目开发产品,企业亏损严重。近几年该公司注重市场调研,科学论证,仅开发一项产品,企业两年时间就脱困。材料: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生:材料说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注重市场调研,即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由亏损到脱困,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生:材料也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师(强调总结):同学们应当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共同”。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这样的哲理:()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亏盈、传统现代、粗放集约;()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如亏盈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转化;()这种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如:企业亏盈之间的转化条件就是是否做到从市场实际出发进行生产和经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农业科技的大发展。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议一议”及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大家可随意发言。生:学习中的苦与乐是对立统一的,学习很苦,但考出好成绩、学到真本事,苦就转化为乐。生: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自信与自卑都是学习中、成长中遇到过的矛盾。往往在顺境中充满了自信,在逆境中我就一蹶不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只要努力,逆境可以转化为顺境,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成绩面前不自满,失败面前不气馁。师:很好,懂得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应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以上就是矛盾双方统一的两种情形。总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一要注意日常用语中的矛盾不是哲学上的矛盾。像寓言故事中的“自相矛盾”,那是人的主观思想的逻辑混乱,哲学上的“矛盾”则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关系,两者根本不同。社会生活中不同看法、不同意见的矛盾也不是哲学上的矛盾,充其量它仅仅类同于矛盾的对立性。二要明白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因为事物的内部、外部是相对的,在一种场合是事物的外部,在更大的场合则是事物的内部。比如,在学校内部,存在着教与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学校与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镇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联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环境、学与用等一系列的对立统一。这时,我们是以一个更大的范围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来考察的。又比如:人也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每时每刻人都在呼吸,细胞在不断地生、不断地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另外,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对立和统一的关系。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板书)不可分割的意思就是对立离不开统一,没有统一就无所谓对立;统一也离不开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首先看统一离不开对立。第一,“依存离不开对立。”“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相比较而存在”。例如:“上”的性质和“下”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大”的性质和“小”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为什么“上”与“下”,“大”与“小”互相规定呢?因为上是与下对立的,大是与小对立的。上不会依存于大或小,因为上与大或小并不对立。可见,依存只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第二,“转化”离不开对立。矛盾双方转化都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当我们说“上”转化了,那肯定是指“上”转化成“下”。只有上下之间的转化,绝无上与大或小的转化。因为上与下是对立面,上与大或小不是对立面。其次,对立也离不开统一。什么样的东西才互相排斥呢?必须是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响。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排斥呢?例如,正因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有了后者的剥削,才有前者的被剥削,这两大阶级才是对立的,其利益要求是互相排斥的。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排斥、斗争关系。总之,对立和统一密不可分。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任何只看到对立,而忽视了统一或者只看到统一而忽视了对立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知识,评析以下观点。(多媒体显示)观点1:法制限制了自由,要维护自由,就必须取消剥削。观点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所以享有了权利也就履行了义务。(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大致分为四组,前两组主要讨论观点1,后两组主要讨论观点2。教师注意引导,密切结合所学知识,时间大概两分钟)第一组发言:法制和自由是对立统一关系,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总是法制范围内的自由,法制是保障自由权利的。可见,法制和自由是统一的,题中观点认为法制限制了自由,要维护自由就得取消法制,显然是错误的。第二组发言:自由和法制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但题中观点认为维护自由就必须取消法制,这显然夸大了自由与法制的对立,否认了二者的统一。殊不知,离开法制,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没有法制、纪律约束的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能造成社会的一片混乱。当然,只强调法制,否定自由,这也不正确,这也是割裂了二者的统一,夸大了二者的对立的表现。第三、四组的观点基本一致:权利和义务既对立又统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题中观点看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这是正确的,但认为享有权利也就履行了义务则是错误的,毕竟权利和义务相互区别。师(评价总结):四组同学的分析都非常不错。第一组的不足在于没有进一步指出错在何处。总之,自由与法制、权利和义务都是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观点只看到了矛盾的对立,而忽视了二者的统一;观点只看到了二者的统一,而忽视了二者的对立。像这种离开统一谈对立或离开对立谈统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所以,在中国“入世”问题上,中国在整个谈判中,态度是积极的,但原则是坚定的,那就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既享受发展中国家应享有的权利,同时也履行发展中国家应履行的义务,绝不接受超出中国经济承受能力的条件。对学生来说,也不能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包括思想品德)就一定好。学习与品德也是对立统一关系,作为老师、同学都应当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否则又会犯只看到统一而忽视了对立的错误。(课堂总结)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最后,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诗,题目为母亲,并同时思考:在这首诗里,怎样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含义?(多媒体打出诗的内容,并深情地朗读)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和青春给了我妈妈老了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同学们被诗中描写的那种伟大、圣洁、无私的母爱所感动,在灵魂得到洗礼和净化的同时,同学们更加深了对矛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练习 选择题1.“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上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A.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C.事物内部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有其统一性3.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刻舟求剑 失败是成功之母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A. B. C. D.答案:1.B 2.D 3.B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1.南北朝时的诗人王藉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相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2.你在接受别人服务时,如果想到自己也是服务者,也是为别人服务的,那么你就会尊重为你服务的人,因为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C.主次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D.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3.“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段话表明A.难与易因人而异B.学与不学因时而异C.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4.中国话“舍得”是说,有所“舍”,才有所“得”。还可以把这句话引申为“有所退,才有所进”,“有所不为,才更有所为”。这些话包含的哲理是A.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答案:1.A 2.A 3.D 4.BC二、非选择题5.试用矛盾的观点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着的双方既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人的一生,始终存在着安乐与忧患、顺境和逆境的矛盾,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这些矛盾,面对顺境要有“忧患”意识,面对逆境要振奋精神,不懈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实现逆境向顺境的转化,从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板书设计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所谓“对立”: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2)所谓“统一”,两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