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1358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5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从容说课巴尔扎克葬词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亡,演说者雨果没有用低沉的语调,也没有用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这篇演说稿不同于一般葬词的是,它不仅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评论巴尔扎克的同时,也带上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总括全文,本文的主题为: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表达作者积极的生死观。结构层次: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总写巴尔扎克的伟大,表达哀悼之情;第二部分(39段),具体评述巴尔扎克的作品、人格和影响;第三部分(1012段),阐述作者的生死观,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本文的情和理的结合表现得非常突出。巴尔扎克的逝世,在雨果心中无疑掀起了巨大的感情波澜。使他感到无限悲痛,这在本文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来了。再者,如果我们披文人情,对文章进行理性分析,就会得到一种“理”的启示,无论是作者对雨果的评价。还是作者阐述的生死观,都是一种“理”,正是这种包含在“情”中的“理”,使读者受到长久的情感震撼和理性教益。鉴赏本文重点应放在体味散文的哲理语言和思想感情上,涵泳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再者,文章是一篇自读课文,可采用讨论法和点拨法。讨论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应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以免放任自流、浅尝辄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理解雨果对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把握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之情。3.正确理解雨果在文中所阐述的自己的人生观、生死观。能力目标1.学习积累“显赫、佼佼”等10个词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2.从关键词或句子结构的角度,鉴赏既诗化又哲理化的语言,充分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感情,提高语言鉴赏能力。3.通过对课文情理交融这一特点的赏析,培养学生鉴赏散文含蓄美的能力。4.学习运用比较阅读法,广思博取,提高阅读能力。德育目标学习巴尔扎克和雨果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他们宽广的胸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1.体味这篇葬词的哲理语言和思想感情。2.涵泳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这篇葬词的独到之处。2.研读课文第三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本文作者以激越的情感、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哲理的信念颂扬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和不朽的价值,有悲伤、怅然,更有崇高和激动,适合朗读。通过朗读,创设浓浓的情感氛围,令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地理解文意,体味情感。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应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以免放任自流、浅尝辄止。3.探究拓展法。扩大学习空间,调动学生探究未知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提高散文鉴赏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录音机 朗读磁带 实物投影仪 小黑板 巴尔扎克塑像图片 巴尔扎克不同时期的活动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家、作品及背景简介。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3.初步鉴赏课文。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罗丹博物院巴尔扎克塑像图片,教师配乐朗读:他昂着头,披着睡袍,仿佛在展望美丽的晨曦;又似乎对他所揭露和鞭挞的人欲横流的资产阶级社会,表示一种藐视;要不然,就是他自信将留下传世的杰作“非人工的纪念碑”,因而怀着“咱们俩来拼一拼”的情绪。他那像雄狮一样硕大的头、粗壮的脖子、鬣毛般的长发、略带棱角的头型以及健壮的身躯,显示了无限充沛的精力与宏伟的气势,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就是巴尔扎克。1850年8月18日,是举世哀痛的日子,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一颗文学巨星陨落了,上苍为之动容。在8月20日那天,天气阴晦,细雨霏霏,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雨果冒雨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让我们学习雨果先生的悼词,来缅怀这位伟人吧!哀乐声起,全体起立,为巴尔扎克默哀三分钟。二、巴尔扎克、雨果及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巴尔扎克(17991850年),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十分推崇巴尔扎克,认为他“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资本论第3卷)。恩格斯说,巴尔扎克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多媒体显示他在各个时期的活动图片。雨果(18021885年),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温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写作背景: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对文学的执着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他痛悼一代伟人巴尔扎克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傲,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文体说明: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葬词属于悼词的范畴。葬词和悼词又都是在致丧仪式上的演讲稿,因此,它们又都是演讲词。形式上它与中国古代文体中的祭文、诔文相似。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行文思路。1.听读。播放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凝神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和风格。2.自由朗读。要求学生(34人)起来读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段落。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教师设计相关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可相机点拨。(1)提问:文章对巴尔扎克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的?请筛选出相关词句,作概括说明。学生分组讨论研究,然后交流。明确:相关词句有: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从这些相关语句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巴尔扎克人格、作品、成就和影响四个方面评价的。(2)提问:课文第三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选一学生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思考。明确:从三个方面:整体评价其作品,认为是“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从反映社会现实角度评价其作品,认为它是一部历史;从文学角度评价其作品,认为它是“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3)巴尔扎克是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请从文中筛选出谈巴尔扎克作品对现实的批判性的句子。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其作品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理解。选两名学生筛选相关句子,其余同学作补充。另选两名学生浅谈对巴尔扎克作品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理解。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适当提示。明确:相关的句子有: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但仍然游刃有余。巴尔扎克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是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以法国波旁复辟王朝时期的巴黎为背景,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了19世纪20年代初的法国社会面貌,突出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本是贪婪地聚敛金钱的能手,最后却成为金钱的牺牲品,父女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同样,在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贪婪、嗜钱如命的暴发户,猛烈抨击了金钱对人思想灵魂的腐蚀和摧残,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巴尔扎克通过作品来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唤起人们去改造现实。(解说: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以课文内容为触发点,调动学生的阅读储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让学生独立回答,哪怕三言两语也行)(4)这篇葬词的最后三段,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生死观的?学生齐读最后三段,然后思考、交流。明确:这三段作者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明显地带有了自己的思想,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这是雨果就巴尔扎克之死而产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作为葬词,这便是本文的独特之处。(5)提问:全文的基本思路如何?明确:悼念评价讴歌4.熟悉文章,把握主旨提问:请同学们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明确:雨果深切悼念了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预言了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表达了作者积极的生死观。四、师生共同研讨,初步鉴赏散文的情和理1.提问:雨果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评价巴尔扎克及其作品?学生思考,讨论。明确:巴尔扎克逝世,世界文坛上失去了一片光彩,法兰西民族失去了一位天才,雨果失去了一位知心友人。雨果心中无疑掀起了巨大的感情波澜。披文入情,我们不难感受到,雨果怀着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的心情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为人类精神领域作出的伟大贡献。我们仿佛站在当年的拉雪兹公墓前,聆听雨果深沉而激昂的演说,连飘飘细雨也浑然不觉。2.提问:文章最后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通过解读文意,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除悲伤、怅然之外的另一种力量的存在,那就是崇高和激动,这是我们从雨果身上感受到的。“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这句话给予我们的是悲壮,是敬仰,是对死亡的理性判断,更是对生存的哲学思考。作者的真诚、真挚、真情,给了读者巨大的感染力。3.教师总结:本文通过写巴尔扎克的死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思考,高度评价了巴尔扎克及其作品;提出了生死观的问题,表达了悲壮、激越和无限景仰之情,理中含情、情理交融。(解说:完成这一个步骤,学生已充分感受到本文的重要特点理中含情,以情化理,由此突出本文的重点情与理的融合)五、再次播放朗读磁带,师生共同沉浸在课文的情感氛围中,充分体味课文中的情和理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三。2.阅读读本P274雨果的巴尔扎克之死,体会朴素的文笔所蕴含的浓烈的思想感情。3.复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一上册),试与本文作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