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0赤壁赋(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1260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0赤壁赋(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0赤壁赋(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0赤壁赋(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0赤壁赋(第一课时)从容说课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无端受屈、含冤入狱的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束后不久,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所幸的是黄州地方官吏钦慕他的为人和俊才,非但不加管束,还常常任他在管区内纵情游山观水,而情豪兴逸的苏东坡则每游一地必有诗文纪盛。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就是这一时期留下来的不朽名篇。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长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短暂的慨叹,文章也就由此由情入理,从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似一剂解脱“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联系起来,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学习的重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是理解上的难点。通过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糅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另外也须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意境之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诵读要领,熟读并背诵全文。2.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如“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渺渺兮予怀”等句子。3.积累文中有生命力的四字短语,如清风徐来、白露横江、如泣如诉、月明星稀、一叶扁舟、沧海一粟等。能力目标1.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议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2.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3.体会本文用语巧妙、极富哲理的语言特点。德育目标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理解文中所含的人生态度和语言的哲理意义。2.学习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3.把握文章主旨,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体会苏轼的宇宙观和人生观。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比较法。通过比较鉴别相似的文章、相关的文章,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3.讨论法。讨论法既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又可在讨论中辨析疑难问题。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2.掌握诵读要领。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感情思路。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学过一首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它那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气吞天下之势还依然回荡在我们脑际,(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背起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题材相同的精美散文,感受他的豁达的情怀,领略他散文的独特魅力。二、解题多媒体显示:1.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御史李定等摘其托讽诗中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讥朝廷,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徽宗即位(1100)赦还。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开词中豪放一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2.文体介绍及写作背景(1)赋:一种富有文采韵节,散文与诗歌结合,可以咏物写志抒情的文体。(2)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任团练副使。三年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也叫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山名,一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 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曹操。一在今湖北黄冈,即苏轼游览处。有人认为苏轼把黄冈赤壁误作孙、刘破曹处,其实他并未弄错。苏轼在书赤壁赋后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分别以“传云”“人道是”指黄州赤壁是孙、刘败曹之地,并非肯定。由于两山名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同一时期,苏轼还写了一篇绝妙的小品文赤壁记,可以作为说明材料。出示投影:赤壁记 苏轼黄州少西,山麓半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时曹公败归华容,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使纵火,则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秀才来相别,因此小舟载酒,饮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上有栖鹘。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适会范子丰兄弟来,遂书以与之。题解:此文又名给范子丰兄弟,是一篇绝妙的小品文。苏轼被贬黄州后,曾多次游赤壁矶,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赋、文。黄冈赤壁矶,并不是三国时孙、曹鏖战的赤壁,那个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但这里也有孙曹交战的传说。这篇赤壁记就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小舟载酒,饮赤壁下”的情景,勾画出眼前那“风起水涌,大鱼皆出,上有栖鹘”的奇异景观,并抒发了作者悠悠怀古情思,表现了一种洒脱、深沉而又旷达的心境。文章将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结合得极其自然巧妙,毫无斧凿痕迹,不失大文豪之风。(选自中华百体文选主编刘孝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发行)(解说:通过相关文章的浅读,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动机和心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三、熟读课文,积累字词句1.听读。多媒体显示苏轼所游之地黄州城外赤壁的画面,同时放录音。学生注意诵读的停顿、延长,体会其中的节奏。2.诵读指导。(1)“以文为赋”是这篇赋的一大特点,它不是以整句形式来写的骈文,而是骈散结合,注重声韵美。诵读时应注意句间的停顿、延长和节奏,同时注意叙述句的平缓语调;描写句的意境把握;抒情句的感情韵味。(2)找出每段中押韵的韵脚。如第一自然段中的“间”“天”“然”“仙”。3.齐读。学生齐读课文,读时体会音韵,注意押韵句。4.默读。要求学生对照注解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正音,疏通文意。5.师生共同小结文言知识。(出示投影)(1)拼音属客()窈窕( )少焉()斗牛()冯虚()桂棹()倚歌而和之( )嫠妇()愀然()相缪()舳舻( )酾酒()匏樽( )蜉蝣( )肴核()狼籍()枕藉()无尽藏()(2)释义不兴:兴,兴起。一苇之所如: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浩浩乎:广阔辽远的样子。羽化而登仙:而,顺承连词,不译。扣舷而歌之:而,状中连词,不译。愀然:忧愁的样子。正襟危坐:危坐,整理好衣服,端正坐好。而问客:而,状中连词,犹如“地”。以:连词,来。相属:相劝。未尝:不曾。往:流走。东方之既白: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3)本文涉及的成语水波不兴遗世独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沧海一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正襟危坐杯盘狼藉说明:以上释义仅是补漏和纠错,其余见书上注释。(4)重要词法和句式舞:使动用法,使起舞。泣:使动用法,使悲泣。顺流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朋友。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即“凌茫然之万顷”。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即“予怀渺渺兮”。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即有吹洞箫之客。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于”,被。6.理清文章思路提问:本文构思缜密,形散神聚,表现了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请具体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学生思考。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明确:这篇赋,主要通过主客对话阐述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开头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天水相连的景象,并抒发了作者对此景象的感受。其次写在优美的景色中“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使长期过着谪居生活的作者内心惊动,为主客对话作好了铺垫。接着以“苏子愀然”“问客”,引出一场关于人生意义的论辩。一主一客其实都是作者的独白,反映了他陷于苦闷而又希望摆脱苦闷的矛盾心理。“客曰”,是作者借客人之口表达自己在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悲苦心情。第四段,文章以“苏子曰”引出的一段话,是针对上文“客曰”反映的悲苦思想而言的,这正表达了作者要求摆脱悲苦思想的愿望。“苏子曰”表现了作者对世事有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深受庄子人生哲学的影响,不为生死、得失、荣辱、毁誉所累,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以自我排解。最后,客人转悲为喜,以醉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作结,一方面写出了“清风”“明月”“江上”之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欲借酒力以消除胸中块垒之情。感情梳理:乐江上泛游,感情由平静到高昂悲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箫声悲主客问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乐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乐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7.学生齐读全文。(解说:诵读是本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只有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地读,才能理解文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跌宕起伏,也只有多读,才能加深记忆,帮助背诵课文。)四、课堂小结本课时介绍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借景抒发自己官场失意及豁达乐观的情怀,进而排遣心中的苦闷。通过反复诵读,可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五、布置作业1.熟读并尽量背诵课文。2.思考作者因何而“乐”,又因何而“悲”,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