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政治 经济常识 8三大产业教案 旧人教版教学目标: 1理解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了解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联系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在识记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树立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培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调整和提高工业素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教学难点:三大产业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例证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农产品的不断增加,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而改变。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和要求的。 2.牢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意义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没有稳固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现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3.辨证看待我国的农业发展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的农业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基础地位依然脆弱: 农业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抗自然风险能力差;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2)、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我国人地矛盾突出,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重难点分析 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需要增加农业投入。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在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含义: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际上是将农业生产从原来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变到高产、优质并重和提高效益上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途径(1)首先是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是要把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其关键就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土地承包关系延长30年。 (2)其次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事实证明,农业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科技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人才的培养又要靠教育,因此,只有把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最终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3)再次,需要增加农业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这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物质基础。(4)还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这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将我国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 (5)在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二、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1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没有工业的存在与发展,没有工业为其他部门提供的机器设备,就不会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工业的现代化程度及其发展规模,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可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2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体现工业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革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劳动工具上,而劳动工具主要是由工业部门制造的。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不断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3 工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和现代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工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源泉;也是加强国防的条件。工业现代化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重难点分析辨证看待我国的工业发展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工业问题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的工业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工业领域的所有制结构依然比较单一; 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工业企业经营机制还不灵活;企业的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等.调整提高工业素质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的现代化程度及其发展规模,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工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任务。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具体应做到:第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第二,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第三,要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突出抓好能源和交通建设,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第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五,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投入。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七,以市场为向导,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推进产业化。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基本含义第三产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提高,是国民经济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是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缓解经济生活中的多种深层次矛盾,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必然性: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必要性: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这种滞后不仅表现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上,还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不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拖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这是从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关系角度来谈的,即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技信息、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等必不可少的服务,从而促进第一、二产业生产的发展.可以保证社会稳定。这是因为第三产业门类广、部门多,能吸纳多种层次的大量劳动力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难点分析为什么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提高,是国民经济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是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缓解经济生活中的多种深层次矛盾,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四、经济结构调整 基础知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联系:二者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都是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区别:含义不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计算范围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国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全部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它不包含外国公民在该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土为计算范围,只要在本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全部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它不包含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就不会有工业、第三产业等部门。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工业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没有工业就不会有农业、 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现代化程度及其发展规模,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第三产业为一、二产业提供服务,对一、二产业的发展起看巨大的推动作用。重难点分析我国三大产业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产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在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过高。总体上讲,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我国的产业政策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素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为此,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继续加强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提高工业整体素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怎样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落实上述产业政策,必须做到: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第二,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把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第一产业,按照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水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第二产业,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热点透视增加农民加入的途径(1)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2)坚持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性切实保护好、调动好收入的动力源泉。落实农村政策,把农民发挥好,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源泉(3)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4)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这是增加农民收人的有力保障。增加农民加入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增加农民加入,有利于增强农民购买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加入,有利于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公有制经济;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增加农民加入,也有利于社会稳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一:调整农产品的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第二:调整农业种养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扩大农民的增收领域。第三:调整农业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发展加工转化和产业化经营,优化粮食的品种和品质结构;西部地区要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步伐。发展特点农业、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第四: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推进小城镇战略,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电荒”现象随着冬季用电高峰的到来,全国已有13个省市先后出现拉闸限电,在经历了今年的“夏荒”之后,“冬荒”随之而来。从12月份起,能源大省山西开始对11个地市按月切块网供统配用电计划指标,以缓解当前的电“饥渴”。今年前10个月,全省累计拉闸限电多达56600次,日均限电100万千瓦以上,晚上用电高峰最大缺额达180万千瓦。11月,湖南省已有14个地区开始“计划用电”,12月1日起,长沙市开始为期8天的城区分片供电,区分单位实行“供三停一”用电方案。广东省规定,从12月1日起,当居民月用电量超过300千瓦时,超额部分将不再享受原价10的电价优惠。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电力部门统计,今冬最大的电力缺口约为365万千瓦,相当于今年夏季高峰的缺电水平,而上海今冬的用电高峰将达到1320万千瓦,电力缺口保守数字为200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及用电新增容量等情况,预计全年用电需求尚差1000万千瓦以上的装机容量,全年性缺电已是不争的事实。业内人士分析,今年的缺电已经从部分地区夏季高峰或枯水期电力短缺,转变为全年性持续性缺电和随机性缺电,由于电力、电网建设的周期性因素,明年全国电力紧缺的局面还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材料,结合实际运用经济学知识简要分析原本属于电力消费淡季的冬季为什么会出现电荒现象。一、是电力建设速度滞后于电力需求增长导致总量不足,是导致原本属于电力消费淡季的冬季出现电荒现象根本原因。我国电力供应基础不够坚实,部分地区电源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电力设备建设不足,电力供应的增长比较缓慢。 二、是高耗能行业增速过高,用电结构重型化使电力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下降。三、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家电、汽车、电脑等消费品的大幅增加对生活用电也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四、我国原来长期采用的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增长率相对GDP增长率的比率)预测法失准,电力前期规划失误,原来规划的电力供应增长速度远远滞后。 五、是气候导致随机性缺电使电力供应雪上加霜。高温、干旱、江河来水少导致了负荷上升,水电发电量减少。 六、煤炭与电力行业的电煤价格之争以及煤炭供应紧张是冬季电荒的隐性原因。七、电力行业的垄断和管制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电力投资供应不足,电力行业低效运行。 附针对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因为 ( D )A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B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薄弱C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一届中国农副产品网上交易博览会于xx年7月8日至 8月18日在中国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举行。本届博览会通过国际互联网推广农、林、牧、副、渔及其相关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应用,发布农业高新技术项目,进行农业科技项目的交流与转让。进行农业科技项目的交流与转让,有利于调整乡镇企业结构,使之趋向合理化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增加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 ( D )A, BC D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说明只有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才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需要 ( A ) A B D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逐步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回答4-5题。4、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一切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政策,建立城乡统一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这是 ( D ) 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需要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实现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A B C D 5国家出台了xxxx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决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有利于 ( C ) 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保障劳动者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 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A B C D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此材料回答6-8题6.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是因为 ( B ) 要对国家经济建设进行政治领导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A BC D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A ) 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A BC D8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就要( D ) A坚持以发展农业为中心,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B发挥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和第三产业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C坚持以发展信息产业为中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D坚持以发展科学技术为中心,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9.春节期间的一项调查显示:发短信已成为xx年手机用户最主要的拜年方式,从初一到初七,全国短信的发送量高达100亿条。在被调查者中采用手机短信拜年的占35.1%,选择电话拜年的占31.2%,而电报、书信和贺卡拜年已经逐渐降到非常次要的地位。上述材料表明 ( D ) A.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工业化的必然选择B.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有突破性发C.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巨大D信息服务业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大10.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了部分职工下岗现象,给这些职工带来了暂时困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C )A.应由政府解决城市失业、下岗职工的工作问题B.为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组织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支援农业C.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城市下岗职工在培训后从事各种服务业D.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广大下岗职工在高新技术部门再就业11.第三产业和第一、第二产业的关系,正确的表述应是( D )A.由于我国第三产业比较落后,决定了第一、二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B.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低,决定了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第三产业就不可能发展C.只有第三产业发展了,第一、二产业才能较快的发展D.第一、二产业的生产水平,决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非选择题12. 材料一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材料二 龙港镇,20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只有6000多人的小乡。改革开放以来,该乡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想,大力调整农村结构,根据“北高南低、北旱南涝”的地理特征,确立了“南渔北牧”的发展思路,xx年仅水产一项农民收入人均就增收550元。同时引领农民向企业进军,许多农民纷纷办厂,农村的劳动力相对集中,便形成了城镇。如今的龙港已发展成为总面积达80平方公里的新城。xx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人均收入7600元。(1)为什么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2)运用哲学知识说明龙港人是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的?(3)结合材料二分析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答 案:(1)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稳定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2)从实际出发。龙港人从本地地理特征出发,发展水产业和养殖业,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解放思想,注重创新。龙港人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想,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城镇化建设。坚持联系的观点。龙港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结构调整联系起来,走出一条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13辩析题: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耕地面积。答案:(1)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没有耕地,粮食产量就失去了保证。(2)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是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改善品质,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体系。为此,要加大物资和资金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3)从全局观点看,部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牧、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4 我国农民反映农村经济的发展生动地概括为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根据所学的经济常识,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答案:“无农不稳”主要是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稳定发展,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无工不富”主要是指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才能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这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而农业的稳定发展,又能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二者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