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B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431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B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B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B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B 新人教版必修1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解析:D项,“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在文中没有依据。答案:D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D.作者认为司马迁是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解析:C项,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的质疑和臆度不能体现出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答案:C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在安徽定远县境内。解析:B项,理解错误,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答案:B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承其敝:承,趁着;敝,疲惫。枝梧:抵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胜则兵罢罢:通“疲”,疲劳。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使相斗。C.立羽为假上将军假:假扮,充当。D.救钜鹿者十余壁壁:营垒,军营。解析:C项,“假”应为“代理的”的意思。答案:C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B.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C.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D.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另外,句中虚词也是断句的依据。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义率部抵达安阳后,停留不前。对项羽攻打秦军的建议并不采纳。甚至说“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者一律斩首。B.宋义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于是项羽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C.宋义名为救赵,“久留不行”,不戮力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借机徇私,的确不能统领一军。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无不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国的军队。解析:B项,引起项羽不满的是宋义的种种表现,项羽杀死宋义后假托楚怀王的命令,而不是“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4分)(2)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3分)(3)当是时,楚兵冠诸侯。(3分)解析:第(1)句中的“坚”“锐”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策”,谋略。第(2)句,“恤”,体恤;“社稷”,国家。第(3)句,“冠”,超越。参考答案:(1)若论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比不上您;若论坐下来运筹谋略,您比不上我。(2)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他不是国家的忠臣。(3)在这个时候,楚兵在诸侯中是最强大的。参考译文: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以后,便认为楚地的军队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渡过黄河向北进攻赵国,大败赵军。这时候,赵歇是赵国的国王,张耳是赵国的宰相,都退进了钜鹿城。楚怀王召见宋义,与他筹划大事,非常欣赏他,于是设置上将军职务,由宋义来担任;封项羽为鲁公,任次将(副帅),让范增为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宋义号称卿子冠军。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行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围困在钜鹿城,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击,赵军在里面接应,一定可以打败秦军。”宋义说:“不对。如今秦国攻打赵国,如果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不堪,我们正好趁着秦军疲惫攻打他们;如果秦国不能取胜,那么我们就带领大军击鼓往西攻取,一定会攻取秦国。所以,现在不如先使秦赵两军相斗。若论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比不上您;若论坐下来运筹谋略,您比不上我。”于是命令全军:“凶猛如虎,乖戾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差遣的人,一律斩首。”又派儿子宋襄去辅佐齐国,还亲自把他送到无盐,并在那里举行盛会宴请。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们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集中一切力量攻打秦军,可是我们却长期地在这里停留不前。如今年成不好,出现饥荒,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山芋野菽,军中没有存粮。怀王收集国内的兵力单独交托给将军一人,国家的安危,决定于这次行动。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他不是国家的忠臣。”项羽就在军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出帐向军中下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怀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因畏惧而服从项羽,没有谁敢抵抗。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过河后,项羽下令把船全部沉入河底,把锅和煮食物的瓦器(炊具)全部砸破,把简陋的房屋全部烧毁,只带着三天的粮食,用这来向全体士兵表示一种坚决拼死战斗,绝不能后退的决心。楚军一到钜鹿,就立即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多次交战,截断秦军甬道,大败秦军,杀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在这个时候,楚兵在诸侯中是最强大的。各诸侯军前来解救钜鹿之围的有十多座营垒,没有谁敢派兵出击。楚军的战士们无不以一当十,楚军杀声震天,其他诸侯军见到这种情景没有不胆战心惊的。在打败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军营的门的时候,没有谁不是跪着用膝盖向前走的,没有谁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便成了诸侯联军的上将军,各诸侯都隶属于他。(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89题。鹊桥仙元滕宾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注:滕宾:一名斌,生卒年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8.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解析:分析词的意象,首先要找出词写到了哪些事物,再看看这些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参考答案:上阕出现的意象有:斜阳、青山、澄江。春日傍晚在一道落日的红光映照下,远处的群山只有山峰依然现出点点苍翠之色,一望无际的长江烟波浩渺,清澄的江流舒展在天幕下,宛如一条素练。这三句从大处、远处着眼,状写黄昏时的江天澄静空阔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空阔、幽婉的画面。9.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5分)解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要分析词人的情感,需抓住词描写的景物特点,联系词人的有关背景。参考答案:下阕表现了词人想要从冷寂的境地中寻找可以逃避尘世的喧嚣,以求得内心的安宁的隐逸的情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不可忍潘向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今天读它,我仍能清晰地听到易水边那萧萧的风声,和那个叫作荆轲的侠士苍凉的歌声。他答应了燕太子去刺秦,但是并不等于他天生喜欢送死,他也本能地希望制定更周密的方案,使自己有哪怕微小的可能生还;重然诺爱名节,更使他希望增加刺秦成功的胜数。而这一切太费心思,所以他拖延了下来。但燕太子丹不理解,开始怀疑荆轲是不是因为对虎狼之秦的恐惧,而有意拖延时日。怀疑,是荆轲不能忍受的。于是直接奔赴死亡而去。死亡是可以忍受的,对人格的怀疑是不能忍受的。这就是荆轲用行动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价值观。这么傻的还不止荆轲一个人。还有一个渔夫。请听渔父歌:日月昭昭乎寝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寝急兮将奈何?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这首诗显得很急促是一种催促,也是一种呼唤,呼唤迷失的人性。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逃往吴国,后有追兵。在江上遇到一个渔父,向他求救。渔父将他渡了过去,伍子胥藏身芦苇荡中。渔父看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伍子胥起了疑心,当渔父拿来饭菜,他却躲进了芦苇深处。渔父于是“歌而呼之”。“芦中人,岂非穷士乎?”这个“穷”,应该是日暮途穷的“穷”,但我分明从伍子胥后来的行为中,看出了他内心更具深刻意味的“穷”。在渔父的一再呼唤下,在饥饿求生的本能催促下,伍子胥从芦苇丛中出来了。吃完渔夫送来的饭,政客的本能又抬头了,先是“解百金之剑以赠”,渔父不受。他又自作聪明地问渔父的姓名他认为对方不要谢礼,一定是希图钱财之外的好处,等他日伍某人得了天下,给你弄个官当当。“渔父不答”。伍子胥疑心更深,反复叮嘱对方要保密,不要泄露他的行踪。“渔父诺”。“诺”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答应”,但是这个答应的代价却让人不寒而栗伍子胥走了几步,渔父就自己把船弄翻,沉入了江中。曾经很不明白,即使救了伍子胥,看到竟是这样不知好歹的人,而且一再侮辱自己,渔父为什么要答应?为什么不怒斥,不径自离去?现在我开始明白了,或者说自以为明白了:那一刻,渔父是看到了人性本质中最丑陋的东西,在他毫不设防的情况下,尘世的肮脏劈头盖脸地掩杀而来。他的心,死了。这样的大义凛然,这样的不屑一顾,这样的深哀大痛。我相信那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渔父,而是一个隐士,他坚守着自己的清洁,也坚守着无边的寂寞。当他看到伍子胥,这个被追杀的人那时伍子胥的神情一定很仓皇吧?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也许就是这恻隐使他的心打开了门,处于没有防备的境地。他还以为这是上天送来一个可以彼此明白的人,好给他寒冷的生涯带来一星温暖,但是他错了。对不同境界的人,任何解释都只能带来误解,而且需要这样的人来理解是何等无聊,所以他什么都不说了。只用最后的行动还击了对清洁精神的污蔑。江水滔滔,天地无言。失去性命是可以的,但是对人格的怀疑是不能忍受的。还是同一个简单的价值观。然而正是这个简单的价值观,让我在生死相隔、苍苍茫茫的两千余年之后,冰炭置肠,悲从中来。(选自看诗不分明,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篇写易水边的风声和侠士的歌声,营造出悲凉的气氛,是为下文写荆轲刺秦与渔父自沉的行为作铺垫。B.伍子胥因疑心渔父会泄露自己的行踪而反复叮嘱其保密,“渔父诺”,是因为他能够理解伍子胥当时所处的困境。C.作者认为渔父之所以没有怒斥侮辱自己的伍子胥,也没有径自离去,是因为他对神情仓皇的伍子胥动了恻隐之心。D.“江水滔滔,天地无言”,作者以独立成段的形式写江水的有声和天地的沉默,凸显了隐士自沉带给自己的情感激荡。E.荆轲不能忍受怀疑而赴死,渔父看到了丑陋的人性而自沉,他们坚守了“简单的价值观”,还击了对精神的污蔑。解析:A项,文章开篇并没有写风声与歌声,而是作者的联想,所以“营造出悲凉的气氛”说法不当;B项,“理解伍子胥当时所处的困境”应为“理解伍子胥当时的心境”;C项,“动了恻隐之心”错,原文是“渔父是看到了人性本质中最丑陋的东西”。答案:DE11.作者认为伍子胥的“穷”“更具深刻意味”,这“意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在文中,渔父认为伍子胥“岂非穷士乎”的“穷”是“困厄”的意思,作者从伍子胥赠剑、认为渔父想要官的行为中,看出伍子胥的“穷”除了“走投无路”外,更有对情义的错误理解,对人的不信任。参考答案:(要点)将情义商品化,将情义官位化,疑心太重。12.有人认为此篇散文在“寻找人间含金的细节”,请在文章中找出一处“含金的细节”并加以分析。(4分)解析:文中“含金的细节”主要体现在渔父身上,如“渔父看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渔父拿来饭菜”“歌而呼之”等。从这两处选取一个,分析其中的“含金”处即可。答案示例:如“渔父看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这处细节描写,说明渔父的观察是多么细致,人心是多么的善良,表现了渔父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是一个关心他人的人。如“歌而呼之”这处细节描写,说明渔父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更是一个懂情感的人,他没有以施舍者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这个陌生的人,更没有“嗟,来食”的呵斥,而是“歌而呼之”,体现了人情的温暖。13.请结合全文,谈谈“冰炭置肠,悲从中来”的具体含义。(6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抓住“冰”“炭”指代的内容,分析“悲”的原因。答案要点:冰,寒冷之意。指像燕太子、伍子胥一样内心污浊的人(或他们的行为)带给作者的寒冷之感。炭,温暖之意。指像荆轲、渔父一样内心清洁的侠士、隐士(或他们的行为)带给作者的温暖之感。悲,指“冰炭”对比之下冷热在胸的感慨,温暖的人情遭遇冷酷的人心,让作者“悲从中来”。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B.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其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C.在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上,河北省去年的投资达到151亿元,实现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9万公里,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D.他的演讲之所以感人至深,让听讲者终生难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演讲时倾注了饱满真挚的情感造成的。解析:A项,语序不当,“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应放在“它使用”之前。C项,缺宾语,应在“1.9万公里”后加“目标”之类的词语。D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造成的”。答案:B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变革与发展以“仁”来塑造社会、教化人生正是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及其所形成的种种具体价值范畴在中国封建文化中,“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纲领A.B.C.D.解析:两句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应放在一起,排除D项;句和句都提到了“核心价值”,根据逻辑关系可知,句在句前,排除B项;语段最后一句话交代了“仁”的作用,句也交代了“仁”的作用,因此句应排在最后,据此得出答案为C项。答案:C16.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例句: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星光之于黑夜,即使一点,也会驱走黯淡;梦想之于人生,正如色彩之于白纸,即使一抹,也会带来绚烂。解析:这是一个开放式仿写题,要求另选话题,则不能再写“梦想与人生”,例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让步关系的复句,仿句也要注意采用这种修辞手法和句式。答案示例:友谊之于人生,正如清风之于炎夏,即使一缕,也会驱走烦躁;友谊之于人生,正如甘泉之于沙漠,即使一汪,也会带来生机。17.右图是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请仔细观察,对标识的构成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4分)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从构图上看,徽标整体上是汉字“志”,象征着“志愿者”,上面的“士”像飞翔的鸽子,下面的“心”字像一条连接你我的彩带。结合志愿者行动的目的、意义阐释即可。参考答案:此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上面的“士”像一只振翅飞起的鸽子,传递着友爱;下面的“心”像一条弯曲、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心灵相连。五、写作(5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从“青蛙”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不能被表象迷惑,认清事物的本相;看清事物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慎思之;克服片面的主观认识。从揭示生命的本质这个角度出发,谈失败的悲剧美,对生命的敬畏、赞美。从“摄影师”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常怀悲悯之心。善于发现美。例文:一跃,极美这条路上,败,亦美。郁郁等待了多久,方换来这一刻的机会,如飞蛾扑火般的凌空,跃向了寒澈的湖水。看似冲动的一跃,殊不知是深思熟虑了一个冬天后的悸动的萌发,喷薄的感情让它难以压抑地跃向了爱侣,怎知,竟成了永恒。想必那凝固的还有微笑,随着最深的憧憬,最炙热的渴盼一同长存一瞬,而非化为乌有。总是如此,默默徘徊等待或是蓄势了极久。到一天,在那个或存在或不存在的机会来临时,控制不了自己,向前,壮烈或是壮观。成功固然可喜,失败呢,默默地舔舐伤口,暗暗垂泪,还有些连垂泪的机会都没有了。或许在郁结,在嘲笑自己的笨拙、丑态。不知,跃起的那一刻,就已美得惊心动魄!抛开顾虑,甩开重担的凌空一刻,本就是最令人惊叹,为了追逐,奋不顾身的勇气震撼得让人无法呼吸,哪怕真的丧失了呼吸。一生短暂,能疯狂几回?望着挚爱的人儿,嗫嚅不敢作声,抑或远远地观望,多年以来,叹一声红颜老矣;悬着心中最光亮的梦想,颓丧于去追寻,或不敢,或无力,看着它渐渐飘远孤单徘徊了多久,暗自决定了多久,时光快要流尽,机会降到眼前,不奋力纵身地一搏,安知无成功之果,不然默默等待,或许韶光逝尽,红颜颓矣。那纵身的一跃,最完美地诠释了等待的含义,等待有多久,喷薄就有多浓烈,我甩开了一切,凭乎本心而行,就在这一刻,让生命绽放出火焰,哪怕寒冰也休想冰封我的心。这一刻,有多唯美。这一刻“永劫回归”,我将永劫飞跃,亦如尼采伸出双手,自傲而不桀的诠释着生命存在的价值。向前飞跃,哪怕前方寒冷透骨,怎可让生命在等待中消亡;向前飞跃,梦想就在前方,哪怕折翼又怎样。要知道,这一跃,才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