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120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教案 湘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4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5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2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析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2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3通过对天气现象的科学剖析,破除封建迷信,培养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3识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难点1大气的选择性吸收特性;2三圈环流的成因;3锋面系统与天气,高、低气压系统的区别与天气特征教学媒体与教具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南太平洋上空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太平洋上形成一次台风。”这说明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能够传递物质和能量的介质,即现在我们即将学习的大气环境。【板书】第三节 大气环境【讲述】地球的周围包围着的大气是厚厚的,从地面向上,可延伸数千千米的高空。大气的组成成分在垂直方向上是有差异的,进而使得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有差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读图思考】读课本P43图223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并思考以下问题: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现在人们乘坐的大型飞机多是在平流层中飞行。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你知道地球大气层到底有多厚吗?【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因为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可以说是“人类之家”。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天气现象(云、雨、雾、雪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实,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如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可以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该层水汽含量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根据人造卫星的探测资料,在xx3000千米的高空,地球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这个高度可以大致地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承转】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大气中发生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与太阳辐射能及其转化密切相关。太阳辐射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面,这样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的能量转换,从而形成地球表面复杂的大气热力状况,维持着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板书】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回顾提问】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多少?主要分成哪几个部分?太阳辐射能是怎样分布的?【总结】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其中,人眼能看见的光线,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因此这个范围称为可见光区,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集中在这个波长范围,所以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人们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波长小于0.4微米的紫外线区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7%,波长大于0.76微米的红外线区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3%。【提问】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总结】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特点原理事例吸收有选择性平流层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反射没有选择性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具有反光镜的作用,把投射在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又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愈强反射光呈白色;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散射半选择性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晴空呈蔚蓝色(可见光部分蓝紫色光最易被散射);阴天天空灰白色;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如黎明、黄昏、树荫下、房间里等)仍然明亮【讲述】太阳辐射通过地球大气层时,大气削弱的主要是红外线、紫外线区和可见光的短波部分,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板书】(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提问】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什么?大气是如何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讲解】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因而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又以辐射、对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高一层大气,使大气保存了地面所放出热量的绝大部分(75%95%)。因此,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也主要集中在红外线区,所以大气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热一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变化比较缓和。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大气逆辐射更强,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所以,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板图小结】大气的受热过程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而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所以说,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面和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对地面直接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过渡】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作回归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不均匀。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高度角不同。相比较而言,太阳直射的地方,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最多。这是为什么?请结合课本P46图226“不同太阳高度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加以分析。【板书】(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讲解】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高度角有差异,会对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有影响。因为太阳高度角越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反之越少。这是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总结】太阳高度角不同,等量太阳辐射在地面的散布面积不同;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不同,被削弱程度不同。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地面辐射也就不同。2下垫面因素【提问】读图227“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图”,什么样的下垫面反射率最高?反射的多少跟地面得到的多少、地面辐射的多少有什么关系?【总结】反射的越多,地面得到的越少,地面辐射的越少,大气得到的就越少。3其他因素:主要是气象因素【活动】读课本阅读内容,思考温室效应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温室大棚的原理在农业、建筑、人体保健等方面的应用。【点评】略【板书设计】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保温作用:(1)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2)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同时地面降温(3)大气逆辐射又使近地面增温,起到保温作用(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2下垫面因素3其他因素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不同性质的地面温度是不同的,同纬度,海洋和陆地就有温差。请说说白天和晚上在海边的不同感受。【板书】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板图与分析】热力环流的产生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总结】气体受热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地面低压;气体冷却下沉,地面高压,高空低压。高低压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转承】有人说“乡下的风,城里的雨”,用所学过的知识能解释吗?(上升气流降温、凝结成云致雨)空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感受到的风。【板书】(二)大气的水平运动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讲解】由于存在水平气压差,大气就会水平运动,形成了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风力有大有小,这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水平运动,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高压低压气压差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风)直接原因原动力【板图、讲解】风一旦形成,马上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有什么关系?(风向平行于等压线)等压线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板画、讲解】高空大气只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运动,近地面的大气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气最终是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作用下达到平衡的。在三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思考】北半球背风而立,高、低压分布情况如何?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转 偏 向 力 摩 擦 力垂直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 平 行 于 等 压 线 斜 穿 等 压 线【点拨】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小结】【板书设计】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二)大气的水平运动第三课时【复习导入】在黑板上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甲、乙两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热力环流简图。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接着总结,如果上面说的甲地是极地,乙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有无规律可循呢?【板书】(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北半球单圈环流【探究学习1】假设地球不自转且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把甲地改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改为赤道,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板书】2北半球三圈环流【探究学习2】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实际地球表面的海陆差异,师生共同完成低纬环流的制作,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应注意的几个难点:(1)如何画出空气上升箭头和下沉箭头;(2)为什么空气会上升或下沉(成因分析);(3)空气上升或下沉又如何形成高气压带或低气压带;(4)三圈环流图中近地面的风带(风向)如何转画到平面图上,形成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板书】3南半球三圈环流【探究学习3】启发学生逆向思维,要求学生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组织学生进行5分钟的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分别叫出三个组的代表上黑板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小结】将学生的注意力从集中在三圈环流的全部到近地面部分,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启发提问】(1)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后,哪支气流上升?(2)在“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中,各地的高空在哪里?【疑难解答】(1)中纬西风来自低纬地区,属于密度小的暖气团,故其与极地东风相遇后,可以沿两者之间形成的锋面上升。(2)如右图所示,在赤道上和极点上分别画出4个人站在地面上,再用虚线画出地球的高空,这样画空气上升和下沉箭头就迎刃而解了。【板书】(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探究学习4】可利用书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33)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移动的规律。分析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地球表面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应该在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学法指导】借助手势进行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如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气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低气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总结】本节课的两个技能要求:一是根据“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说出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二是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说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及其移动的规律。【巩固训练】完成课本P52页的第一个活动。【板书设计】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北半球单圈环流2北半球三圈环流3南半球三圈环流(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第四课时【复习导入】投影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提问:(1)全球有哪几个气压带、风带?冬夏季节如何移动?我们家乡大致在哪个气压带、风带位置?(2)全球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在什么纬度范围之内?(3)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与分布是否考虑了海陆分布与下垫面等因素?【教师总结】上示图片说明了全球六风七带的具体分布及纬度范围。同时,六风七带的位置又是变化的。对北半球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在此基础上,当叠加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及下垫面等因素,全球气压和大气环流则趋向复杂。【板书】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海陆气压分布【探究】(1)夏季游泳时感觉水体比较凉爽,而冬季在水里则感觉比大陆温暖。为什么?(2)投影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提问: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各占多少?南北半球海陆面积有什么差别?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点拨】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有关地理和物理知识得出结论: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动画投影】在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上叠加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提问:此时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是否保存完整?南北半球有何不同?【点拨】北半球下垫面变化显著,纬向的带状气压带被切割成块状,南半球基本保存带状分布尤以南纬300以南最为明显。【过渡】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陆地切割气压带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冬、夏气压中心分布不同。【板书】2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读图讨论】投影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观察1月和7月份气压被陆地切割情况,指出1月和7月海陆各形成什么大气活动中心?【点拨】请几组学生分别回答,同组学生可予以补充。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情况进行点拨。具体如下:(1)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气温高,形成热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副热带高气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陆地上副热带高压被热低压所代替。从而在陆地上形成亚洲低压、北美低压;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等大气活动中心。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2)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仅保留在海洋上,陆地上副极地低气压被冷高压所代替。从而在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活动中心,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总结过渡】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大气活动中心形成。这些高气压、低气压中心表明那里是气流活动频繁的地区。这些活动中心的存在可使南北方海陆间的热量、水分交换,从而对广大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产生重大影响。【板书】3大气活动中心变化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学生活动】投影全球气候分布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给南北纬100-200之间及南北纬300-400之间的大陆西部气候带来什么影响?大气活动中心变化给北纬300-400大陆东部气候带来什么影响?完成本节教材P52页活动(2)的填表内容。【结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及著名的西南季风则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结果。大气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则在亚洲东部形成典型的季风环流。同时,全球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和强度异常会导致世界各地天气、气候异常。【投影案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副热带高压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它通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对一些地区的天气、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它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下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夏季风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降雨带也随之北上。就平均状况而言,春末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0-200,雨带常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0左右,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0-300,雨带随之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当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学生讨论】(1)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常出现北涝南旱、南涝北旱?(2)影响我国天气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点拨】(1)副高的位置和强弱极易出现异常(2)冬季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夏季受夏威夷高压影响。【板书】(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的概念【提问】什么是季风?高中教材的季风与初中教材所提的季风概念有什么区别?如何理解?【点拨】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需指出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风向改变角度大于1200者统称为季风。【过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尤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那么,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投影动画亚洲冬、夏季风的形成,对比教材P53图2-34判断甲、乙两幅图中,哪一幅是1月,哪一幅是7月?说明判断理由。甲图中,风源自何地?东亚与南亚地区风向有何不同?为什么?乙图中,风源自何地?东亚与南亚地区风向有何不同?为什么?【点拨】从甲、乙两幅图中可知,甲图陆地为高压中心乙图陆地为低压中心,可判断甲代表1月,乙代表7月。甲图风源:来自亚洲大陆,因海陆热力差异,风向为陆地吹向海洋。东亚表现为西北风,南亚表现为东北风。乙图风源来自于海洋,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北移,东亚为东南风,南亚为西南风,并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一带。【投影案例】天有不测风云继前两年的严重干旱夺走了草原的美丽旱灾肆虐内蒙古草原之后,今年的内蒙古又是大旱之年。旱灾令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牧业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广大牧民对灾害的承受能力降到最低限度。今年入春以来,内蒙古地区气温普遍高,前八个月的降水量仅有几毫米。并且连续受到沙暴的袭击。据自治区农业部门统计,全区可利用草场90以上受旱,有3100万公顷草场未能在春夏返青,3200万头牧畜受灾死亡近50万头。著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北京正北方,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从前每到夏天,这里绿草连天,牛羊满地,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致。可是今年这里既没有草,也很少看到牛羊,只剩下干燥的风夹着沙砾将人脸刺得生疼。【学生活动】讨论著名的锡林郭勒草原“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致不再现的气候原因是什么?【点拨】受冬季风的影响,干燥少雨【归纳总结】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成因及特点成因风向东亚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吹西北风,势力强劲夏季:吹东南风,势力较弱南亚季风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冬季:吹东北风,势力较弱夏季:吹西南风,势力强劲【课后活动】 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气象状况,收集台风相关消息,观察水池放水时旋涡形状。【板书设计】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海陆气压分布2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3大气活动中心变化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的概念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成因及特点第五课时【情景导入】我们在小学、初中语文课中就学过“黄梅时节家家雨,清明时节雨纷纷”等描写天气的诗句。我国北方流行“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俗语皆为描绘天气的变化,所以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息相关。请同学们想想天气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四、常见的天气系统(一)气团1概念: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引导】陆地表面与海洋表面物理属性及形成的气团有什么差别?【点拨】从不同下垫面温度、湿度、大气稳定等提示学生理解气团的形成与性质。【板书】2气团分类按源地分类:陆地气团和海洋气团;按性质分类:冷气团和暖气团【过渡】气团有位置的移动,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锋面,影响天气。【板书】二、锋面系统1形成【导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锋面及水平方向的范围,分析不同气团相遇后的位置变化,锋面两侧为“暖上冷下”。【播放动画】“冷、暖锋的形成”【导学】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教材图2-35、图2-36两幅示意图,观察不同颜色箭头运动方向所代表的气团,讨论分析出锋面是狭窄且倾向冷气团一侧的平面。【板书】2分类及符号【提问】据以上对示意图的观察,锋面如何划分?为什么?【点拨】引导学生从图示箭头来辨认。以其势力强弱来区分冷暖锋。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迫使暖气团被动抬升,则为冷锋。暖气团势力强,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爬升,则为暖锋。【学生辨别】绘制或出示冷暖锋符号示意图,引导学生辨别、并分析其移动方向,区分锋前与锋后等概念。【板书】3锋面活动与天气变化特点【投影】自制未来48小时冷暖锋过境天气变化对比图【导读、导思】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单一气团至主导气团再到单一气团”的动态变化中,气温、湿度、气压、风力等有何变化,天气状况有何差异。引导学生分析:主导气团活动时,冷暖锋降水强度与位置的区别。【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过境前:单一气团,天气稳定(1)冷锋与天气 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雪等天气过境后:单一气团,气压升,气温、湿度降,天气好转过境前:单一气团,天气稳定(2)暖锋与天气 过境时:多云、连续性阴雨过境后:单一气团气温升,气压降,天气转暖(3)雨区及强度 冷锋:锋后降雨,强度大,历时短。暖锋:锋前降雨雨弱,历时长。【学生活动】讨论锋面过境后人类活动及周边自然环境的变化。【点拨】从农业活动、人类起居生活,如农耕、空调、冰箱使用、衣帽穿戴及万物枯苏等方面讨论。【过渡】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这些气象灾害与锋面活动密切相关。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有哪些影响?【板书】4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播放案例】材料一 沙尘天气肆虐半个中国据国家气象局透露:今年沙尘天气具有形成频次高、出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至5月20日,xx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3次,沙尘暴过程10次,扬沙过程5次。沙尘天气总日数达41天,占总日数的51,平均每2天就有一次明显的沙尘天气。材料二 长江中游的支流南北分布。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的锋面雨带,5月份位于长江南岸一带,使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向北推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岸及其支流和干流开始进入汛期。这种南北分布和雨带推移规律,使两岸涨水时间借开,加之沿江地带有洞庭湖和鄱阳湖等众多的湖泊与长江干流相通,干流不至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但在xx年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同时汇入干流,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讨论分析】除人为因素外,我国北方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是谁?xx年长江洪水形成受哪种锋面的影响?【点拨】为冬季风及冷锋活动造成 主要是暖锋所为【归纳】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冷锋:北方冬秋寒潮,冬春沙尘暴,夏季暴雨。暖锋:南方夏季降水【过渡】常见的天气系统除锋面系统外,还有其他的形式,对我国天气同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板书】三、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学生活动】交流课余观察水池放水时水流形状的结果,并讨论其形成的原因。【点拨】对学生观察结果进行肯定,并分析出该结果的原因是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所致,同时指出气流运动与此相同。南半球则相反。【导读】阅读教材“图2-37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高低气压系统与气旋、反气旋的关系,并归纳总结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其运动下的天气特点。【点拨】气压系统是指气压状况而言,气旋、反气旋是指在等压线闭合的情况下的气流运动而言,其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一般来说,低气压系统形成气旋,高气压形成反气旋。在其影响下,低气压系统即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且东、西部风向及性质有明显差别。高压系统即反气旋,则与之相反。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下沉晴朗上升阴雨”的规律。【学生活动】学生自制南北半球气压系统图片,利用“北右南左”的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流运动状况,培养学生思维判断能力。并完成教材P57页活动的填表内容。【点拨】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左手,引导学生明白大拇指及其他4指表示的意义。【播放投影】台风及其危害【学生讨论】台风是在哪一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总结】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我国南部沿海是热带海洋气旋控制下的天气。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伏旱”则是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的天气。【播放投影】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示意图【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低压和低压槽,高压与脊线及切变线。【点拨】指出高、低压中心位置及常用表示符号,槽线、脊线与切变线位置。【导读】阅读P57页“图2-39锋面与气旋系统”示意图【点拨】对锋面气旋简介,分析冷、暖气团方位、性质、锋的移动方向,气旋前后的性质和天气状况,分析气旋前后降水强弱的原因。【板书设计】四、常见的天气系统(一)气团1概念2气团分类二、锋面系统1形成2分类及符号3锋面活动与天气变化特点4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三、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