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7留取丹心照汗青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1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祭文,是作者在民族英雄文天祥诞辰760年之际写的一篇怀念英雄、赞美英雄的文章。它也是一篇语句优美,感情丰富的散文,是一篇“小说、诗歌、政论”三结合的文章。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志向思想行为,来描画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硬骨头精神。2.学法指导这篇作品采用了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着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现时代的“我”去想象、理解、评说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古人,“我”对文天祥的崇仰、敬重、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另外,作品还着重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说明文天祥的思想情感,用文学性的想象和电影技法来塑造这一传主形象,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这些多样化手法的巧妙运用,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文天祥最后的生命情形,又鲜明地突出了文天祥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庖丁巧解牛1.文题解读这篇传记作品描写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英雄文天祥。题目是过零丁洋诗中的一句。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是千古绝唱以磅礴的气势收篇,表现出其民族气节及舍身取义的生死观,激励了千百万人,为千古不朽的壮歌。以此为题,可以概括文天祥的精神品质,有画龙点睛的效果。2.走近作者卞毓方,1944年生,江苏射阳人。著名散文作家、教授、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作品有“小说、诗歌和政论”三结合的散文文天祥百年祭煌煌上庠,其他还有雪冠岁月游虹长歌当啸等多部散文集。3.背景纵览文天祥,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江西吉安人。他是宋理宗时的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宋都临安(今杭州)危急时,文天祥请率二十万义师背城一战,宰相陈宜中不许。后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冒险逃脱到温州,拥立益王赵昰,以图复兴,转战于赣、闵、岭南等地,兵败被俘。在拘囚的四年中,敌人百般劝降,终以不屈被害。时隔700多年的1996年,作者缅怀英雄业绩,满怀对英雄人品人格的敬意,写了这篇祭文。字词梳理1.字音噬碎(sh) 戕灭(qin) 聒噪(u) 颜杲卿(o)攘袂(mi) 戏谑(xu)2.词义昂昂:形容精神振奋,很有气魄。凛凛:可敬畏的样子。枭雄: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魁首。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步举得高高的,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自以为了不起。趾,脚。孤注一掷:把所有的赌本都押上去,输赢就在这一把了。比喻不顾一切,以全力作最后的冒险,企图一举侥幸取胜。注,赌注。掷,指掷色子。4.课文详解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一怦然令我心跳(心怦怦地跳动。令人激动的)的,是他已活了760岁。7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形容精神振奋,很有气魄)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可敬畏的样子)而去。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林升题临安邸。汴州,即汴梁(今河南开封),北宋京城)的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杭州)朝廷,已经危在旦夕(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喻竭力挽回危险的局势),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出自文天祥感怀二首),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他就在47岁那年化作啼鹃(出自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啼鹃,即啼声凄厉、动人归思、能啼出血来的杜鹃鸟。传说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哀鸣感人)去了。当他死时,不,当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传说中的古代部族首领,相传曾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触西北不周山)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本部分开头,作者满怀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敬仰和爱戴之情写道:“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7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这样,文章开头作者即把按捺不住的激情,一下子全盘亮给了读者,巧妙地推出了一个永生的、大义凛然的历史英雄形象,并创造出一种强烈的感情氛围,为整篇文章奠定了基调。文天祥就是一种精神,他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文天祥精神就是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正气浩荡的伟大人格。文天祥的肉体虽已消失于世间,但他的精神永放光芒。“怦然令我心跳”写出了文天祥精神对作者的影响,“不朽的生命”“昂昂”“凛凛”表现出作者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由衷敬意。这两句话表明文天祥精神自诞生以来,跨越时空界限,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这就是作者对文天祥的高度评价。文章开头就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抒情基调。下面,作者就用他那饱含对民族英雄敬意的笔追忆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文天祥没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正是这“擎天玉柱”,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慷慨赴国难,誓死忽如归”,赶走了一拨又一拨践踏中华大地、蹂躏九州百姓的侵略者,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光辉。hung)笔墨,正不知有凡(总共)几。只是,真正配得上他760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公元1279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在崖山海面。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遇合,在这里是得到君王信用的意思)起一经(由于精通一种经书而被朝廷起用。一经,一种经书。宋朝科举制度考经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可选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四周年。1275年文天祥起兵抗元,到此时前后共四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第2段中,作者追忆文天祥写过零丁洋一诗的情况。作者给这首诗以高度评价,认为“真正配得上他760岁生命的”,首推他在零丁洋上完成的这首“浩歌”。这首诗是大汉奸张弘范强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张世杰时,路过零丁洋,文天祥为表白心迹而写的。同时,它也是文天祥过零丁洋引出的感触之作。诗中叙述他从读书出仕到救亡报国所经历的艰危,抒写他被俘后为国牺牲的精神,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诗的首联,上句是说明他的出身,下句是写他的战斗生活。颔联概括了整个局势和个人经历,使读者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接着,颈联就从他一生中感受最深的、最有典型意义的两件事来说了。上句“说惶恐”,表现了文天祥渡险滩时和将士们言谈的情景,寓有同艰危、共患难之情;下句“叹零丁”,表现了他单身只影,含有战士死尽、残生独存的寂寞。可以说,它概括了文天祥的一生。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话洋溢着文天祥的“头可杀,志不可屈”的崇高气节,英雄胆略和爱国爱家的耿耿忠心。诗的情调极其沉郁悲壮。文天祥写完这首诗后给张弘范看,张看到诗中词义坚决,就不敢再逼迫了。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就死去,结局又会怎样?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南宋遗民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战友,庐陵人王炎午(原名应梅,字鼎翁,号梅边,南宋安成(今江西安福东南)人。文天祥兵败被执过吉州,作生祭文丞相文,敦促文天祥死节),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舍身取义(舍生取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保全大节。(这是出于对文天祥的爱护,敦促他舍生取义,保全大节。因为如果文天祥不死而投降元军,自己的战友一生的伟大节操就会毁于一旦,光辉的形象就会蒙羞)他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因此,一路上才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钙质;盘古氏(神话传说中用大斧把混沌劈开的人)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于是,同年10月,他就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第3段开头,作者用了一个设问假设句:“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就死去,结局又会怎样?”作者说,“他是可以永生的”,即文天祥仍会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但“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文天祥精神的内涵还需进一步丰富,这为下文描述更能表现文天祥人格的事迹埋下伏笔。第一部分:评价文天祥。评其精神,评过零丁洋二在北地,考验他的人格的,是比杀头更严峻的诱降。诱降决无刀光剑影(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南朝梁吴筠战城南四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夜泥。”),却能戕灭(伤害,毁灭。戕,qing)一个人的灵魂。(诱降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它虽然不像在战场上能把一个人的生命击倒,却能将一个人的灵魂改变,使一个人的思想变质)但见,各种身份的说客轮番登门,留梦炎(南宋恭帝时的左丞相),就是元人打出的第一张“王牌”。本部分开头一句作者就指出“考验他的人格的,是比杀头更严峻的诱降”。诱降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使好人变成坏人,忠臣变成贼子。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卖国贼洪承畴就是一个例子,他被清军俘虏之初,确实想以死报效明朝,做一个忠臣,故多次想绝食自杀,但最终经受不住“美人”的诱惑,失去了自尊,丢掉了人格,成为满清贵族杀害自己同胞的帮凶,流下了千古骂名。留梦炎是谁?此公不是凡人。想当初,他和文天祥,曾同为南宋的状元宰相。然而,两人位同志不同,就是这个留大宰相,早在公元1275年的临安保卫战中,就伙同权奸陈宜中(南宋贡恭时的右丞相),暗里策划降元。为此,他极力干扰文天祥率军驰卫,而后又弃城、弃职逃跑。待到临安沦陷,他又拿家乡衢州(今浙江衢州附近。衢q)作献礼,摇身变成元朝的廷臣。(介绍其特别的身世,为后文文天祥痛骂他作铺垫)留梦炎一见文天祥,就迫不及待(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地推销他的不倒翁哲学。他说,“信国公啊,今日大宋已灭,恭帝(赵显,继位时年仅四岁,年号为 “德佑”)废,二帝崩,天下已尽归元朝,你一人苦苦坚持,又顶得了什么用呢?那草木,诚然还是赵家的草木,那日月,却已经是忽必烈(1215-1294,元世祖)大汗的日月了。”(我尽管是大宋朝的臣民,但现在已归元朝统治了)天祥转过身去,只给他一个冷背。真的,你让葵藿(葵和豆的花叶倾向太阳,古人常以此表示下对上的忠诚渴慕。藿,hu,豆类作物的叶子)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对比说明,文天祥与留梦炎等人根本不是一类人:一个是铮铮铁骨的爱国者,一个却是令人唾骂的投降者)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乃祖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便是娘”。岂知这种“奶”里缺乏钙质,他们的骨头永远不得发育。此辈精神侏儒(指精神苍白、猥琐的人),哪里识得文天祥的“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出自文天祥自述)哪里配闻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识相的留梦炎仍然摇唇鼓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聒噪不已(吵闹不停,聒,gu,声音嘈杂;已,停止)。天祥不禁怒火中烧(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宋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他霍然转身,戟指(直指的意思)着留梦炎痛骂:“你今天来,就是给我指这条出路的吗?你这个卖国卖祖卖身的奸贼!你,身为大宋重臣而卖宋,可是卖国?身为衢州百姓而卖衢州,可是卖祖?身为汉人而卖汉节,可是卖身?”“你、你、你,老夫本是一番好意,你不听也罢,凭什么要血口喷人(比喻用恶毒的话污蔑或辱骂别人。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二:“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留梦炎饶是厚脸昧心,也搁不住文天祥这一番揭底剥皮,当下脸上红白乱窜,低头鼠窜而去。九岁的赵显,堪称是元人手里那种不带引号的王牌。这位南宋的小恭帝,国隆的日子没有赶上,国破的日子似乎也不觉得太痛苦。同是亡国废帝,南唐后主李煜的依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怕他是既不识梦寻,也不懂悲怀。元人想到了废物利用,比如,现在就让他以旧主子的身份,出面劝说文天祥归顺。古话说一物降一物(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明吴承恩西游记:“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文天祥不是最讲忠君吗!那么你看,这会儿是谁来了?文天祥料到元人会有这一着,怕的也就是这一着。因此,思想上早作好了准备。他没等赵显走上会同馆的台阶,赶紧跨出门槛,来个先发制人(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但见他抢前数步,挡住赵显,然后南向而跪,口呼“臣文天祥参见圣驾”,随即放声痛哭。小皇帝被这突如其来(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的哭声闹懵了,傻乎乎地站在那里,说不出一句话。天祥这一场大哭,本是策略,旨在让故恭帝无从开口。但他哭着哭着,想到今日幼主为人所制,竟不自知,而自己和千万忠臣义士浴血疆场,抵死搏战,还不就是为了保卫赵宋江山!一时心中涌上万般酸楚,不由动了真情,遂跪地不起,长哭不已,并且一迭声地泣呼:“圣驾请回!”赵显这边慌了手脚,越听哭声心里越发毛,早把元人教给的言语,忘了个一干二净(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少顷,又搁不住文天祥的一再催促,便乐得说声“拜拜”,转身回头,辚辚(发出急速、连续、短促、硬物相撞声,发出格格声。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绝尘(完全没有了尘土,形容走远了)而去。劝降招安活动并没有就此止步。这就要谈到元世祖忽必烈,也就是那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平心而论(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平心而论,王弻始变旧说,为宋学之萌芽。”),忽必烈也称得上是一代枭雄(枭雄: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魁首),他不仅识得弯弓射大雕,还尽懂得治理天下。且说眼前,他就深知接管汉室,光凭蒙古人的力量,是不能畅达无阻的,须得借助汉人,实行“以汉治汉”才行。而在汉人中,最具号召力、影响力,因此也最能帮他巩固统治秩序的,当数文天祥无疑。所以,天祥愈是不屈,他就愈想招安。留梦炎、赵显两番碰壁,这一次,他就转派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1282,元朝初期大臣)上阵。胜利者多的是淫威。此时不耍威风,更待何时!阿合马在一干僚臣的簇拥下,趾高气扬(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步举得高高的,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自以为了不起。趾,脚)地来到会同馆正厅,着人传文天祥。一会,文天祥从容步出。他虽然衣单形瘦,眉宇举止仍不失大国之相的雍容。天祥站在厅内,以宋朝官礼向阿合马行一长揖,随后泰然入座。阿合马眯缝着眼打量文天祥,恶声问:“姓文的,知道是谁在跟你讲话吗?”天祥微微一笑:“听人说,来的是宰相。”“既知我是宰相,为什么不下跪?!”天祥扬得一扬眉:“我是南朝宰相,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彼此彼此,哪有下跪之理?”“嘿嘿!你既是南朝宰相,又怎么到这儿来的呀!?”阿合马抖抖朝服,晃晃珠冠,戏谑(原指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这里是嘲笑的意思。谑,xu)地发出一阵嚎笑。天祥面如闲云,待阿合马笑够了,笑不下去了,才盯住他的眼:“老实告诉你,南朝要是早用我为宰相,你们一定打不到南方去,我们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阿合马先是被天祥盯出一阵寒战,接着又被他的回答激得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无奈辞拙,找不出话来反驳。试想,大草原的马背上摔打出来的将军,总共才读过几行书,论说理,哪里是江南士子的对手。何况他今天面临的又是彻底陌生的语言和行为系统!阿合马没了辙,只好抛出撒手锏(指旧小说中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拿手的招数):“老子不跟你斗嘴皮。你要晓得,你的性命,可是捏在老子的掌心!”这又显出了阿合马的浅陋。像文天祥这样的一代奇男,是杀头所能吓趴的吗?!岂不知“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归!(出自文天祥答张弘范。浼mi,污染,玷污)”文天祥固然无法预见,700年后有个叫毛泽东的,把太史公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箴言,定音为人品人格的最高层次。不过,他在缧绁(lixi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指牢狱)之中,倒是常拿了这几句诗勉励自己:“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出自文天祥金陵驿)”“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出自文天祥言志)”天祥听罢阿合马的恫吓(恫 dng恐惧;恐吓。威吓),果然昂首挺胸,一脸不屑:“要杀便杀,说什么捏在你的掌心不掌心!”孟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也。”消息反馈给忽必烈。这位元朝的开山始祖,眼见诱导不成,威逼也无效,但他仍不死心。这就见出了他的目力,一代政治家的战略巨眼。同时也折射出一个饶有深意的现象: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代表着各自民族的最高统治者,最了解对方的人生价值,最了解对方为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付出的努力)忽必烈们心生一计,下令将文天祥铐上长枷,送入兵马司囚禁。为了耗蚀文天祥的锐气,消磨他的精神,还规定不准带一仆一役,日常做饭、烧茶、洗衣,乃至打扫园林,都要他自己动手。一月后,他们估计文天祥肯定经受不了这番折辱,想必已经回心转意(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于是让丞相孛罗亲自出马,伺机渡文天祥投诚。历史记载这一日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漫空飞雪。文天祥随狱卒来到枢密院,他看到孛罗之外,还有平章张弘范,另有院判、签院多人。天祥往厅堂中央一站,草草行了个长揖。通事(翻译)喝道:“跪下!”天祥略一摆手:“你们北人讲究下跪,我们南人讲究作揖。我是南人,自然只行南礼。”孛罗听通事译完,气得乱髭倒竖。他吸取了阿合马的教训,决定先来个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于是喝令将文天祥强行按跪。几名侍卫一拥而上,又拖又拽又按又压,强迫文天祥屈膝。奈何强按不是真跪,天祥仍奋力抬起头,双目射出凛凛的威光。孛罗冷笑:“文天祥,你现在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呀?”“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将相,因国破而遭杀身之祸的,哪一代没有?”天祥亢声说,“我今日忠于大宋王朝,沦为阶下囚,只求速死。”孛罗追问:“就这些,再没别的了吗?”天祥正色:“我是宋朝宰相,国破,论职务唯有一死,战败被俘,按法律也唯有一死,还有什么其它可讲的!”“你说天下事有兴有废,我问你,从盘古到咱今天,一共有过多少帝王呀?”孛罗摇晃脑瓜,摆出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莫名其妙!”天祥露出无限蔑视,“一部煌煌十七史,你让我从哪里说起呀?我今天又不是来赴博学宏词科(古代科举制度的一种形式),哪有工夫陪你闲扯!”孛罗这才想到有点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冰心我的学生:“她睡梦中常说英语有时文不对题的使人发笑。”)。但他是丞相,且负有劝降重任,所以不得不强自镇定。随后又挖空心思(比喻想尽一切办法。鲁迅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例如问十三经是什么,文天祥是那朝人,全用不着自己来挖空心思做,一做,倒糟糕。”),多方诘难,企图从根本上摧毁文天祥的自尊,以便乘隙诱归。也真是,整个江山都已姓元不姓宋了,你一个文天祥,还倔强个什么?这当口,只要文天祥的膝盖稍微那么一弯,立马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奈何,奈何他的膝盖天生就不会向敌人弯曲。“亦知戛戛楚囚难,无奈天生一寸丹!(出自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bn有感而赋一十七首之五。戛戛jiji,形容困难。楚囚,本指被俘的楚人,后用以泛指处境窘迫的人)”“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出自宋遗民录十一 浮丘道人招魂歌)”文天祥打定主意就是誓死不降。孛罗忍受不了这种刺激,终于又归于了阿合马一路。他站起身,一掌扫落案上的杯盏,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地狂吼:“文天祥!你一味想死,我偏不叫你就死!我要囚禁你,让你求死不能,求生不得!”天祥哈哈一笑,从留梦炎到赵显到阿合马到孛罗,已足以让他看出元朝统治者的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他仰得一仰头,运气丹田,声震屋瓦:“文某取义而死,死且不惧,你囚禁又能把我怎样?”第二部分:写元人对文天祥的几次劝降。本部分写了文天祥与各种劝降者的交锋。他们既有元的重臣,也有宋的叛徒;既有与文天祥地位相平的前同僚,也有已成为元的傀儡的宋皇帝;所用方法既有软的也有硬的。文天祥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这使文天祥精神的内涵更丰富,使他的形象更伟大,使他的人格更崇高。在这里,作者采用以描述为主,兼有议论抒情的方法,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一代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满怀深情地高度评价了文天祥的崇高人格。三漫长的囚禁生涯开始了。站在文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人类的一场灾难。一个死去700年犹然光芒四射的人物,一个再过700年将依然如钻石般璀璨的人物,当年,他生命的巅峰状态,却是被狭小的土牢所扼杀,窒息。且慢,正是站在文明文化的角度看,这又是人类的一大骄傲。南宋以来,不,有史以来,东方爱国主义圣坛上一副最具典型价值的人格,恰恰是在元大都兵马司的炼狱里丰盈,完满。本部分首先交代元人以囚禁逼迫文天祥屈服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这一事实发表了自己的感慨:站在文明文化的角度看,一位700年后“犹然光芒四射”的,“依然如钻石般璀璨”的人物却被“扼杀、窒息”,是人类的灾难;但站在同样的角度看,正是灾难磨炼了文天祥的意志,考验了他的人格,体现了他的价值,使他为人类的文明文化内涵的“丰富、完满”作出了贡献,故这是人类的一大骄傲。这是作者对文天祥人格的充分肯定和赞美。说到文天祥的崇高人格,我们不能不想到那些撼天地、慑鬼神的诗篇。请允许我在此将笔稍微拐一下。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孤注一掷:把所有的赌本都押上去,输赢就在这一把了。比喻不顾一切,以全力作最后的冒险,企图一举侥幸取胜。注,赌注。掷,指掷色子)。这方面,中国的例子读者都很熟悉,就不举了。国外太大,姑且画一个小圈子,限定在文天祥同一时代。我想到意大利的世界级诗人但丁,他那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神曲,便是在流亡生活最苦难的阶段孕育。圈子还可以再画小,比如威尼斯旅行家,仅仅早文天祥四年到达燕京的马可波罗,日后也是在热那亚(意大利最大的商港,在利古里亚海的热那亚湾北岸)的监狱里,口述他那部蜚声世界的游记。本文前面提到的太史公司马迁和南唐后主李煜,亦无例外,他二人分别是在刑余和亡国之后,才写下可歌可泣(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的力作。观照文天祥,情形也是如此。在他传世的诗文中,最为撼人心魄的,我认为有两篇。其一,就是前文提到的过零丁洋;其二,则在囚禁中写下的正气歌。在此,作者又联想到了能体现文天祥人格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他给后人留下的有形的宝贵财富诗文。这样,作者由评述文天祥的人格转成对文天祥诗文的评述。关于最佳诗文的产生,作者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然后列举了几个中外历史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这几个事例一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它还和文天祥写正气歌相类比,说明文天祥及其正气歌同那些历史人物及其作品一样光照千古;同时,它也引起了下文对正气歌的介绍。以下几段作者用他那传神之笔给我们介绍了这一气壮山河的大作的创作过程。你想知道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酝酿、构思了。让我们把镜头摇到公元年夏末的一个晚上。那天,牢房里苦热难耐,天祥无法入睡,他翻身坐起,点起案上的油灯,信手抽出几篇诗稿吟哦。渐渐地,他忘记了酷热,忘记了弥漫在周围的恶气浊气,仿佛又回到了“夜夜梦伊吕(出自文天祥英德道中。伊吕,商初大臣伊尹和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吕尚)”的少年时代,又成了青年及第、雄心万丈的状元郎,又在上书直谏、痛斥奸佞,倡言改革,又在洒血攘袂(捋起袖子,形容发怒的样子。袂,mi袖子),出生入死(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慷慨悲歌(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这时,天空中亮起了金鞭形的闪电,随后又传来了隐隐的雷声,天祥的心旌突然分外摇动起来。他一跃而起,摊开纸墨,提起笔,悬腕直书:“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文天祥驻笔片刻,凝神思索。他想到自幼熟读的前朝英烈:春秋的齐太史、晋董狐,战国的张良,汉代的苏武,三国的严颜、管宁、诸葛亮,晋代的嵇绍、祖逖,唐代的张巡、颜杲卿、段秀实,他觉得天地间的天气正是充塞、洋溢在这十二位先贤的身上,并由他们的行为而光照日月。历史千百次地昭示,千百次啊;一旦两种健康、健全的人格走碰头,就好比两股涌浪,在大洋上相激,又好比两颗基本粒子,在高能状态下相撞,谁又能精确估出它所蕴藏的能量!又一道闪电在空中划过,瞬间将土牢照得如同白昼,文天祥秉笔书下:“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一串霹雳在天空炸响,风吹得灯光不住摇曳,文天祥的身影被投射到墙壁上,幻化成各种高大的形状,他继续俯身狂书: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室外,突至的雨点开始鞭抽大地。室内,天祥前额也可见汗淋如雨。然而,他顾不得擦拭,只是一个劲地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强风吹开了牢门,散乱了他的头发,鼓荡起他的衣衫,将案上的诗稿吹得满屋飘飞,他兀自目运神光,浑然不觉。天地间的正气、先贤们的正气仿佛已经流转灌注到了他的四肢百骸(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关关节节!啊!古今的无穷雄文宝典,在这儿都要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这不是寻常诗文,这是中华民族的慷慨呼啸。民族精魂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常常要推出一些人来为社会立言。有时它是借屈原之口朗吟“哀民生之多艰”,有时它是借霍去病之口朗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了这支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了这支歌,而益显其明;前朝仁人因了这支歌,而大放光彩;后代志士因了这支歌,而脊梁愈挺。至此,文天祥是可以“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从容捐躯的了,他已完成在尘世的使命,即将跨入辉煌的天国。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往日,从前。夙s)。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写完最后四句,文天祥掷笔长啸。室外,滂沱大雨(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裂天而下,夹杂着摧枯拉朽(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的电闪雷鸣(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天空大地似乎将要崩裂交合了。天祥凝立不动,身形俨如一尊山岳!第三部分:叙述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时间、地点、气候、情形作者先交代了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时间:1281年夏末的一个晚上。又介绍了环境特点:牢房中,苦热难耐的天气,难以入鼻的恶气浊气。然后想象到文天祥对自己艰难奋斗的一生的追忆,想到此时此景激起了创作传世名作正气歌的欲望。正气歌是文天祥崇高人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能保持这种人格的动力和原因。“天地间的正气、先贤们的正气仿佛已经流传灌注到了他的四肢百骸、关关节节”,强风暴雨都不能打动他、使他动摇,他对它们“浑身不觉”,这也暗示了元人无论动用什么手段,也丝毫撼动不了浑身充满正气的文天祥。写到这里,作者忍不住抒发对正气歌的赞美之情:“啊!古今的无穷雄文宝典,在这儿都要黯然失色。这不是寻常诗文,这是中华民族的慷慨呼啸。”接着,作者借“兴”的手法引出正气歌是借文天祥之口“为社会立言”的说法,从而将他提升到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挖掘出了它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由此可见,文天祥固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但作者并没有只限于他自身,把他的行为看作孤立的偶然的现象,而是注重从历史的民族的高度,去寻找其形象的必然性、精神的永恒性。后面作者连用整齐的语句、诗化的语言、浓烈的感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正气歌对世间万物的影响。它也使文天祥最终完成了“尘世的使命”,“跨入辉煌的天国”。正气歌的最后四句又特别点出:那些具有“正气”的古代圣贤,虽已离去很久,但他们的光辉榜样仍然鼓舞着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古代圣贤的浩然正气激励着文天祥,而文天祥身上的浩然正气又感动了上苍。文本最后写到“室外,滂沱大雨裂天而下,夹杂着摧枯拉朽的电闪雷鸣,天空大地似乎将要崩裂交合了”。这壮观的场面暗示着文天祥及其正气歌感动了苍穹大地。文天祥的高大形象“俨如一尊山岳”,永远矗立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形象概要文天祥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状元出身的宰相文天祥,几百年来,受到世人的钦仰。他有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忠贞报国、正气浩荡的伟大人格。有人赞扬他说:身任相国,扶颠持危,文天祥和诸葛亮是相同的,但他慷慨尽节;举义倡勇,杀身不异,文天祥和张巡一祥,但他位至宰相。“名相烈士,合为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这个评价是恰当的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的宰相,英勇节烈之士,他的事迹足以彪炳千古!5.结构巧解第一部分:评价文天祥。评其精神,评过零丁洋第二部分:写元人对文天祥的几次劝降。四位劝降者第三部分:叙述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时间、地点、气候、情形6.写作特色1.丰富的想象历史题材的散文要写得生动,除了详实的史料之外,还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作者在充分参考史料的基础上,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如第二部分写文天祥与几位劝降者的对话,既使行文生动,又表现出文天祥的忠贞;第三部分描写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写牢狱情景,写室外天色,写天祥思索,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补充了史料的不足,增加了生动的细节,使文章更加摇曳多姿,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2.真切的抒情本文激情洋溢,感人至深。开篇就充满感情:“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这样以直接抒情开头,开篇就能吸引住读者,也令读者“怦然心跳”。有时候,作者采取间接抒情,把感情融入写景、叙事之中,如:“室外,滂沱大雨裂天而下,夹杂着摧枯拉朽的电闪雷鸣,天空大地似乎将要崩裂交合了。天祥凝立不动,身形俨如一尊山岳!”这些抒情语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后令人深思,令人振奋。3.精当的议论说理不必长篇大论,只需点到为止,这才耐人寻味,恰到好处。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往往忍不住自己也“掺入”进历史事件中来,以当代人的视角发几句议论。如第一部分写到文天祥自杀不成,作者说:“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写到文天祥不理会留梦炎的劝降,作者又忍不住发表议论说:“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而且,作者还常常借题发挥,调侃揶揄一下现代人的弊病:“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乃祖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就是娘”。这些议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了文章容量。7.主旨探究有人认为,在南宋灭亡,元人统一天下的情况下,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显得没有意义,是不值得的。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因为在封建社会,忠君和爱国是密不可分的,封建皇帝代表国家,忠于封建皇帝就等于爱国。南宋已亡,文天祥已无皇帝可忠,已无国家可忠,爱国从何谈起?我想,持这种意见的人太不了解文天祥,更不了解爱国的真正含义。700多年后,著名散文家卞毓方又作文天祥千秋祭,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由衷敬意和赞美。文天祥身上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至今仍是我们国家民族发展、强盛的根本。8.练习解析一、作者在第一部分钟认为,假如文天祥在被捕的时候就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但同时作者又说:“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你认为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在分析句子的基础上,要立足全文去考虑问题。参考答案:文天祥所体现出来的生命光辉在以后他所经历的三年漫长的囚禁生涯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他在敌人的诱降和威逼面前所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更动人心魄。这是我们社会需要的钙质和磨刀石,这种精神铸成了我们民族的灵魂,这就是文天祥的使命。二、作者在第二部分里集中笔力写文天祥在各种考验面前的凛然正气。请结合文天祥的表现,说说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1. 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2. 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3.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历史背景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参考答案:1.诱降比杀头更可怕。如果承受不了各种诱惑和折辱而投降,那就是灵魂的毁灭。2.作者用葵藿和铁石比喻坚定不移、高洁不屈的文天祥,用狗尾巴草和秽土比喻卖国求荣的留梦炎,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和对留梦炎的不齿。3.这句话流露出作者的一种遗憾和无奈。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多少王朝是因为国君昏庸、不识人才而演出悲剧,反倒是敌对的一方更懂得人才的可贵。而文天祥同样成为悲剧的主角,南朝小皇帝不知道他的才能,敌人忽必烈却要千方百计招降他,这是多么可悲可叹。三、作者说:“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诗史上一些例子谈谈你的体会。解析:本题要求联系正气歌作答。中国诗歌史上的例子只要合乎要求即可。参考答案:文天祥的正气歌正是在他被俘之后,在漫漫的囚禁生涯中,在人生最激烈最惨痛的漩涡里喷薄而出的,这是最悲壮、高亢的诗歌。中国诗歌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文中提到的有李煜,他在亡国之后,诗风大变,写出了可歌可泣的作品。其他的还有:李白在被逐出长安后,写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韩愈谏迎佛骨被贬不平则鸣;陆游、辛弃疾国破之后写出传诵千古的爱国诗篇等等。更上一层楼1.人生启迪崇高美是壮美、阳刚之美。桑塔耶那指出:“崇高是至高无上的美,是使人陶醉的美。它是一种快感:当观赏达到如此的程度,美开始失掉它的客观性,而宣布自己是心灵的一种内在热情,因为无论何时基本上是这样的。如果说,美是我们深入对象之中而发现的生活的美满,那么崇高就是完全不顾那对象而发现一种更纯洁更不可夺取的美满。” 文天祥无所畏惧、宁死不屈的忠贞爱国精神、崇高行为打动了国人的心,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灭顶之灾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众望所归,实际上,文天祥是在接管残局。他不是不明白这一险恶形势的,但他能从国家利益出发而欣然从命,不计较个人的安危得失。他一上任就遇到了难题:元军进驻版本皋亭山,宋朝以吴坚、家铉翁等为祈请使使元。这些使者全部被扣留,情况万分危急。文天祥身为丞相,是国家的希望所在。他担负重任,明知此去肯定无好结果,但还是听从君命使元去了。在元营,他面对强敌,气概不减,义正辞严,威势逼人,豪气千丈,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壮大了国家的声威。他怀着耿耿忠心,为朝廷效力,宁可死于战场,也不苟且偷安,缴械投降。他为什么这样执着地为必亡之国效尽死力呢?抗节里,文天祥响亮地回答:“为君亲一息尚存,尽忠孝平生不苟。”文天祥把国家看得比君王还重。就义时,他才四十七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不惜生命,表现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实现了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夙愿。他的死,是封建社会里所能奏响的爱国主义英雄交响曲的最强音,唤起了人们的崇高美感,使人们明了人生的价值,真正的崇高德行之美,并从感受中,陶冶和净化了自己的灵魂,顿生以英雄为榜样来规范自己行为的欲望。文天祥是伟大的,虽然躯体被摧毁了,但伟大的人格却更加坚实了。在他为国捐躯的刹那间,强烈的崇高美辐射而出,耀眼的光芒刺激着人们,使人们挥泪,使人们呼喊,使人们震惊。这人世间最惊心动魄的壮举,让我们的思想升腾到一个崇高的世界,一个新的水平。2.视野拓展 指 南 录 后 序作者: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航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鉴赏提示: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自编的一部纪事诗集中的一篇。全文追叙了作者在国家危急关头出使元营的英雄气慨,以及逃归途中倍受艰辛、九死一生的顽强斗志,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全文分四部分:前三段写临危受命,出使被拘和乘间逃脱的经过;第四段回顾脱险逃难的历程,列数九死一生的险境;第五段说明诗集内容、体例及编诗作序的目的;最后一段抒发议论,表达了将忧患余生继续献身于国的宏愿并交代了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名称。本文寓抒情于叙事、议论之中,忠愤恳挚,感人至深,文笔流畅,句式奇偶多变,叙述九死一生所用的十七个排比分句,不仅语言铿锵,而且英气逼人,作者的人格力量磅礴于天地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