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9986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 人民版1(xx武汉模拟)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促使欧洲()A告别了骑士时代B加速了文化发展C引发了地理大发现D引发了社会转型解析:由材料中的“针盘”等信息可知,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辨别方向。据此判断C项正确。答案:C2(xx乌鲁木齐质检)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B造纸术的发明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D印刷术的进步解析: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提高了印刷的效率,藏书增多。宋朝时小说还未流行,东汉蔡伦就已改进造纸术,故A、B错误,C题干未体现,故选D。答案:D3(xx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我国古代有许多生产生活上的发明创造,结合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下图所列各项的产生,最有可能与道教活动有关的是()解析: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古代道士炼丹时偶然发明了火药,故A项正确。司南是战国时期发明的指南仪器,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B、C两项发明早于道教产生的时间,排除。D项简仪是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研制用于天文研究的仪器,与道教活动无关。答案:A4(xx河南质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历史名言表达了一位战国时期诗人对人民的热爱。这位诗人创作了诗歌新的体裁,他的著名长诗作品是()A诗经B子虚赋C离骚D雨霖铃解析:注意文中限定词,战国时期诗人,并创作了新的诗歌体裁,还有历史名言的限定,故此人应为屈原,他的代表作是离骚。A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B是汉朝司马相如的作品,D项是宋朝柳永的作品。答案:C5(xx山西诊断)楚辞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国风,代表作为诗经,充满着精神;骚指离骚,代表作为楚辞,充满着气息。上述两序号处应填充()A浪漫主义现实主义B现实主义浪漫主义C浪漫主义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解析:诗经的诗,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楚辞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答案:B6(xx兰州月考)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密切相关的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出现都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这些文艺形式适合市民阶层的情趣和欣赏口味。答案:C7(xx东北三校二模)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A项表述与史实相符。B、C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京剧产生于清代,文人画并不是庶民文化的典型代表,故D项表述不恰当。答案:A8(xx广州模拟)马云奇在诗中写道:“含毫势若斩蛟龙,挫管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嗷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诗中内容是对哪种书法形式的描述()解析:从材料中的“斩蛟龙”、“断犀象”、“纵横扫”、“巨石悬”、“枯松倒”、“礼不拘”、“意转殊”等描述,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不拘一格的书法,即草书。A项是草书,B项是隶书,C项是楷书,D项是篆书。答案:A9(xx江苏南京三模)“明遗民深感家国之痛,以字画寄趣。如八大山人。狂醉之后,挥笔泼墨,涂一帧残山剩水,间或勾一笔白眼向人的鸟,染数尾怒目而视的龟,表示睥睨社会尘垢的心境。”依据这一描述,八大山人的孤禽图可归类为()A景物素描画B花鸟工笔画C文人写意画D社会风俗画解析:从图片及文字信息可知,画家作画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这属于文人写意画的特征,故选C项。答案:C10(xx辽宁五校协作体)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是注重写意的文人画,是艺术家感情的流露;二是注重写实的宫廷画、民间风俗画等。宋代时期商业经济发达,风俗画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答案:B11(xx河南质检)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提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解析:题干中“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意即国家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发生变化,导致知识分子转向文化娱乐领域。故答案为A。答案:A12(xx汕头模拟)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是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D文学艺术只有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才能得到发展解析:本题透过历史事件的发展,揭示历史发展的一些本质规律,考查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题干主要叙述的是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历程。A项说法与题干不符;B项中的“根本”与C项中的“决定”表述错误或不准确。答案:D13(xx江苏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写出来。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概括和应用能力。第(1)问将材料一、二所述四大发明的作用与教材知识结合,分别概述即可。第(2)问联系所学有关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和改进过程的史实进行归纳概括。第(3)问能够灵活理解科技的巨大作用即可。答案:(1)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火药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败;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都是在前人发明基础上的创新;都能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百折不挠。(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14(xx南京二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萧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清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变化。第(1)问“现象”可从材料直接概括,“特征”则要根据时代特点和赋的特点归纳。第(2)问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城市”“娱乐场所”“教坊”等,多角度思考。第(3)问“特点”可根据材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较之儒、释、道而更广”得出;“因素”需要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不同方面分析。第(4)问要结合前三问分析,从赋到词再到小说,体现了文学世俗化的趋势,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要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