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9927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1内容感知 本文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情,使这篇文章不事雕饰,而自然动人。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粗看,作者似乎是信手而书,无拘无束,漫无章法,实则经过精心的提炼和严密的构思。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练和集中。基础梳理一、字音字形1.字音识记渗漉(shn l) 修葺(q) 楯(shn) 爨(cun)妪(y) 妣(b) 阖(h) 笏(h 扃牖(jing yu) 枇杷(p pa)2.通假字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二、重要词语1.一词多义2.词类活用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向下) 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从上面)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 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修筑垣墙) 乳二世(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多可喜,亦多可悲(形容词作动词,有许多)3.文言虚词(1)所某所,而母立于兹(处所,地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所”与“手植”组成名词性词组,是“的”)(2)之儿之成,则可待乎(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顷之(音节助词,不译)先妣抚之甚厚(代词,她) 三五之夜(助词,的)4.古今异义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 2.倒装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宾短语后置句)鸡栖于厅。(介宾短语后置句)其制稍异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句)室西连于中闺。(介宾短语后置句)3.固定句式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用“何也”表示疑问) 四、文学常识1.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项脊生,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在文学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著作辑为震川先生全集,共四十卷。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2.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五、名篇名句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句段分析一、疑难妙句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剖析: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的美好画面,将自己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作者善于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珊珊”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真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2.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剖析:此句写出了祖母对自己深切的期望。一个持笏动作,一句满含期待的话,表达了老人“望子成龙”的复杂心态,希望孙儿取得功名,光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这一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这几句描写充满了生活气息,纡徐平淡却又感人肺腑,祖孙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即是如此善于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的。3.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剖析:这几句描写了夫妻融洽恩爱的情景。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句话叙述的情景,使我们想起了苏东坡在江城子一词中对亡妻的怀念:“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这两者何其相似!作者所记的也是日常生活小景,无需再加叙述,读者自然会通过想象去补充作者未说出来的情感,让人感觉亲切而沉痛。这正是作者创作上的高明之处。4.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剖析:写妻子归宁后,述诸小妹们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想来他的妻子还应向小妹们解释“何谓阁子”的,然而就写到这儿,戛然而止。写出来,就失去了大半的意味,只写半句,反而使闺阁姐妹们的闲话神情鲜明地显映出来。古人所说的“花开一半,月留半圆,缘尽半分”,包含的也就是这种含蓄之美。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体现了他们在阁子中亲密无间的生活。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剖析:这句交代看似闲笔,却自有深意。作者借枇杷树流露出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其意可哀,其情可感,读此一语便让人潸然泪下。用“亭亭”一词描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的样子,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真乃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这个中国古文中著名的结尾,在平淡中包含几许凄恻,读来令人感伤不已。换了别人,也许还要回忆一番当年妻子在庭中植枇杷之情之景,归有光把这些笔墨全省去了,在平淡干净的文字中让人感到他内敛的深情。这个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重点语段1.“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至“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剖析:阁子“稍为修葺”,弥补了破旧漏雨的缺陷;辟窗筑墙,弥补了昏暗阴冷的缺陷;“杂植兰桂竹木”,弥补了零落残败的缺陷。略加整理,面貌稍新,作者便在这既不宽阔也不完美的世界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起来: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的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的月景。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与“方丈之室”的项脊轩,恰好都是一个狭小的天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互相融合,造成一种艺术的气氛与意境,将作者那自得其乐的喜悦,表现得非常真实而又自然。但是作者的着意处却并不在此,写喜是为了铺陈下文,更好地写悲。2.“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至“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剖析:“可悲”的物境,勾起作者对“可悲”人事的联想、回忆。此段写对母亲、祖母的怀念。作者在抒写这种思亲之情的时候,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以多样的表现方法,赋予这些本来极为平常的生活细节以极不平常的意义。写母亲:“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借“老妪”(也就是他乳母)之口,再现了当年她叩门扉,问饥寒的情景,以表现母亲的慈爱心肠。母亲昔日的慈祥音容,如在目前。结果是“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话还没说完就流起泪来。这种悲戚的感情自然生发,没有任何矫饰。写祖母:“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亲切的语气,精细的动作,老祖母的神态、性格以及对孙辈那种又是责备、又是疼爱、又是喜悦的复杂心理,都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了 结构图解审美鉴赏项脊轩志抒情艺术赏析 只有情而无艺,文章难以精美。本文以家常语叙家常事,历来读者却无不为之动容,这与他多样而高超的传情艺术紧密相关。1.结构“关”情。 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轩内积书,轩外花木;白日小鸟,月夜桂影;构成了一种和谐清雅的小天地氛围。居于这小天地的中心,作者高洁的志趣、怡悦的心境,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多可喜,亦多可悲”几个字,承上启下,思路陡转。“喜”字应上文,但“悲”从何而来?作者一悲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悲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悲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最后两段,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断和轩在以后的变迁,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全文自首至尾,处处紧扣“项脊轩”来发挥,把各不相连的琐事缀合起来,抒发了以一贯之的深挚情感。2.细节“撩”情。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归文的一大特色。 作者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地生发的。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合作探究【问题】 当我们学完了这篇饱含情感的项脊轩志后,大家深深地被文中的情节所感动。李芳作为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她准备在班里组织一次歌颂亲情的活动,你能帮助她设计一下活动方案吗?导思:亲情无价,亲情永存。它曾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无尽的思念。正如文中作者归有光对亲人的思念一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共唱亲情之歌。探究:第一步,品读课文,认真体味作者在文中蕴涵的深厚情感。课下查找有关爱因斯坦的材料,课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第二步,课下搜集、整理体现亲情的优秀诗文,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了解、探究作者的情怀。 第三步,调动积累,资源共享,同学们交流作者与作品的相关信息。 1.同学们搜集完成后,先组织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朗诵自己搜集的诗文,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然后与同学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班内朗诵。2.排演室内剧,以赞颂亲情为主。可选择有表演积极性的同学参加。3.用排演相声、小品的形式来歌颂亲情。 第四步,用鉴赏的眼光谈谈歌颂亲情活动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五步(拓展探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或阅览室的有效资源,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寻求一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对亲情的歌颂,并整理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