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3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8910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3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3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3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3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教学要点1.学习郑愁予的错误,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2.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体会作者追求的幸福世界及表现出的博爱之情;感受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教学过程一、欣赏错误1.解题郑愁予,本句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郑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郑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郑愁予的诗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这首错误便是这样。此诗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2.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直至能背诵。3.学生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自由赏析,然后教师点拨。明确:诗歌第一节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溢满了清丽而婉伤之情,用莲花来象征江南女子的纯洁与柔美,思妇敏感的情绪随着莲花的一开一落微妙地变化着。本节长短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形成音韵美。诗歌第二节用两个比喻写思妇的心。深闺中思妇的内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紧掩”着的“小小的窗扉”,脆弱、敏感、内蕴,充满古典的风韵。比喻新颖巧妙,“小小的”两次重复形成轻盈柔美的韵律。把“向晚”“紧掩”这动态的词语倒装后,不仅化板为活,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委婉地表现了思妇的心理。“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四个否定句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又助于音调的和谐。诗歌第三节点明了诗题和全诗和抒情视角。“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其优美的意象,独特的矛盾语言成为流传甚广的名句。4.重点品味:“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一句中“美丽的错误”有何含义,表达效果如何?明确:“美丽的错误”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声”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喜望,因而“美丽”。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处,因此希望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二、引导学生自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海子简介海子(19641989年),原名查海生,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主要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水作品集。海子被列为中国当代先锋诗人的代表,诗风自由率真,多表达对生命真诚的热爱和痛惜。语言简约流畅,铿锵有力,富有艺术感染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全诗。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诗人想像的尘世,一切都那么新鲜可爱,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注意读出诗中积极、昂扬的情感。3.师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1)诗人是如何围绕“幸福”抒发情感的?明确:本诗是一首风格明快、感情强烈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诗歌一开始,就点出了主词“幸福”,同时,以“幸福”贯穿全篇,并得以逐层强化。第一节,诗人选取平常的生活细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些都是“幸福”之所在,因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节,诗人的“幸福”溢满心胸,无法独享,要把“幸福”告诉“每一个人”,“幸福”的情感得以强化。第三节,要让“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感染上诗人的幸福,陌生人也会得到幸福,诗人的情感再次扩大强化。整首诗都洋溢着乐观、欣喜、幸福的情绪,有极强的感染力。(2)海子对“幸福”是怎样阐释的?和常人的幸福观一样吗?明确:诗里海子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常人理解的“幸福”不同。普通的“幸福”生活,不外乎是物质的丰富与奢华,世俗感官享受的满足,政治和文化观念上的“权力”“业绩”等生命本真所不需要的东西。而海子把“幸福”理解为生命得以自我呈现和自我满足的一种资源。生活虽然粗朴,但生命居于其中却能尽享自由和快乐。这种理解的“深度”非常人所及。(3)诗人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每一个亲人”“山”“河”和“陌生人”,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将自己获得的“幸福”传布与他人、他物,意在说明他要让每一个世间漂泊的灵魂都关注“幸福”、理解“幸福”、体验到获得“幸福”时的人类大善大美的至境。还在于他希望整个世界和人间都成为“幸福”的家园,让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和自己一样幸福愉快地活着。这表明了诗人的内心洋溢着博爱之情。(4)诗人是否真的移居于“面朝大海”在“春暖花开”中的“一所房子”里,过着先人那种粗朴的生活?我们该如何理解诗歌的主题?明确:“春暖花开”中的“一所房子”如同神话中的“房子”,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它只是诗人渴望的精神家园的象征,理想中的形象化描绘。诗人借“居”于其中粗朴生活的描述及传达与亲友感受的叙述,表明自己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人间真情的希冀和向往。(解说:关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不同读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如本诗的创作背景或目的。有人认为它创作于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都在新的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面前受到冲击,或固守,或崩溃,或更新,该诗表达了海子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女友的爱情诗。“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并想把这种感受传达给每个人,但从诗歌里,我们更能体会到一种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曾一果)再如作品的情感问题。有人认为诗歌情感是积极、昂扬的。也有人认为:在暖橙色的基调中,我们不能不注意诗中一些特别的“音符”,“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幸福”是一种带有后验性质的感觉,不可能去“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明天”的幸福只能是诗人热切的期盼、美好的憧憬,寄寓了诗人善良、真挚的意愿和对理想热烈的追求。海子一方面歌唱生命,歌唱生命中的激情,歌唱生命辉煌的瞬间;另一方面,他又看到这生命注定要遭受的阻力。于是他被迫去表现这生命的痛苦。由此,我们感受到了诗中潜在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对抗。鉴于上述情况,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生命体验为着眼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课堂练习以“我眼中的幸福”为题,谈谈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受。四、课文总结当代优秀的诗作从崭新的审美角度为新诗带来了无限生机,不仅使诗人的艺术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而且使诗歌本身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它们又像挟泥带沙的湍流,跳跃、奔突、飞溅、穿鸣于乱石涧底,有一股冲劲,富有活力,为中国当代新诗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五、布置作业1.熟练背诵错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捕捉生活中的某一物象,展开联想,赋于其一定的象征意义,写一首短诗。3.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 窗郑愁予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自从有了天窗就像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源自春泉的水己在四壁闲荡着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啊,星子们都美丽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子那名子,自在得像流水 提示:这首诗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用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非常具有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推动着诗意的进展,使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随着诗人的情感前行,会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1.辩论: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习惯中,男刚女弱,女性在男性的保护伞下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为男人解除后顾之忧,这样的爱情是美丽的,家庭是幸福的。解放后,职业女性不断涌现,提倡男女平等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爱情观也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传统观念好还是新型观念好?2.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民歌,完成(1)(2)题。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 也听见沙 也听见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还有长江最母性的鼻音从高原到平原鱼 也听见龙 也听见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还有我红海在呼啸从早潮到晚潮醒 也听见梦 也听见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从A型到O型哭 也听见笑 也听见(1)对诗句的解说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从青海到黄海”“从高原到平原”强调了能听见这首歌的区域之广。B.“从早潮到晚潮”“从A型到O型”是说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血型的人都能听见这首歌。C.“风”“沙”“鱼”“龙”都能听见,是说所有一切的事物都能听见这首歌。D.“醒”“梦”“哭”“笑”都能听见,是说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听见这首歌。(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颂了中华民族艰苦拼搏,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B.这首诗构思巧妙,小中见大,所谓民歌,应是民族之歌,民气之歌。C.全诗多用反复,是吸收了诗经的创作手法,可算是“重章叠体”之作。D.各节句式长短不一,也不押韵;而从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和整个结构看,又有严谨的间架和整齐的节奏。诗中联想自然,富有诗意。如由“青海”“黄海”联想到“风”“沙”,余此类推。参考答案:(1)B(从“早潮到晚潮”“从A型到O型”是说“呼啸”持续时间之长,“合唱”的血型之多)(2)C(不能说“重章叠体”,它没有诗经的“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