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 《呐喊》自序 第二课时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73862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 《呐喊》自序 第二课时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 《呐喊》自序 第二课时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 《呐喊》自序 第二课时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 呐喊自序 第二课时4教学要点在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一、检查回顾(可用多媒体投影显示)1.呐喊共收集鲁迅先生在 年间写的十四篇小说。 是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学过的。2.序言,简称 ,是写在 的文章。序言有 和 两种,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的为 ;介绍作者或评论书的内容的为 。3.以抽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寂寞、川资、格致、不名一钱、慰藉、侥幸、悬揣”等词语的理解和掌握。附答案:1.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一件小事故乡社戏2.序著作正文前的文章自序他序自序他序3.略二、学生展示研读成果上一课时与自习时间同学们借助相关资料阅读和研究了课文,下面请各研究小组展示研究成果。(研究小组选出的代表登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可随机点拨)第一组,研究课题: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我们小组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查阅了与鲁迅身世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了解了鲁迅,理解了鲁迅的“呐喊”。鲁迅先生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大户人家,祖父周福清才华横溢,在朝廷任内阁中书。其父周伯宜是一个秀才,母亲鲁瑞出身于官宦之家,虽没有正式上过学,但通过自修,通晓古典文学,知识丰富,性格开朗,鲁迅的成长与他母亲的影响极有关系。以“鲁迅”为笔名,据考证与其母有关。鲁迅家庭衰落的直接原因是祖父周福清考场作弊。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屡试不中,周福清想通过关系通融一下,却被告发打入死牢,周家变卖了家产,才换来周福清的一条命,周伯宜也被革掉了秀才,周家从此衰败。其父一蹶不振,1894年得重病,1897年亡故,这件事在鲁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的鲁迅,再也不想在本地读书,走父辈之路了。他只带了八块钱到了南京,寄居在叔父家中。在叔父的激励下,1898年,他考入洋务派开办的“江南水师学堂”,但此学堂陈旧腐败,所以1899年,他又考入矿务铁路学堂。在此,他接触了物理、化学、数学、医学,接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进化论。这一切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并从家庭遭遇和封建教育思想中解脱了出来。而父病也为他道路的选择奠定了基础。1921年1月他从矿务学堂毕业,被公费派到日本留学。在日本,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到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和理科课程,并遇到孙中山和章太炎,接受了先进思想,并坚定了学医报国的决心。后他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并碰到藤野先生。但由于幻灯事件的刺激,鲁迅先生意识到以医报国思想的幼稚,决定弃医从文。这之后他从仙台来到东京,并投入到新文化运动的倡导活动之中,发表过许多论文,翻译过许多进步作品,非常崇拜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这实际上标志着他已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但新生的流产,使他备感思想启蒙无望。回国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国的黑暗、混乱,使他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身居简出,以抄古碑为消遣,但却从未放弃过追求,新青年问世后,鲁迅先生毅然应索稿,作文呐喊。教师:第一小组的成果展示,令我非常欣慰,同学们不仅读懂了文章,而且有所扩展、延伸。呐喊自序一文也正是以鲁迅思想发展的历程为序说明著书缘由的。(多媒体展示文章结构线索)第二小组,研究课题:鲁迅先生创作小说并结集为呐喊的缘由。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写到:“在中国,小说不算是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到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呐喊自序一文也印证了此点。所以他创作小说始于“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更重要的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为其呐喊助阵,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教师:第二小组的同学分析得也非常透彻。鲁迅先生创作小说的目的非常明确:慰藉猛士,唤醒民众。板书:创作动机 慰藉猛士唤醒民众第三小组,研究课题:鲁迅先生陷入无边寂寞的原因何在呢?如何理解这种寂寞?文章出现“寂寞”一词的地方达九处之多。鲁迅先生的这种“寂寞”之感是出现在弃医从文之后的。所以我们认为:作者年轻时梦想的相继破灭是他陷入无边寂寞的主要原因。鲁迅先生想通过学洋务救国,学医救国,搞文艺救国,而这些理想之梦一个一个破灭,使他陷入寂寞。因此这种寂寞并非真的无聊,更不是无事可做,而是一种“不特没有人来赞同,也还没有人来反对”的孤独,是爱国者报国无门的忧愁,是先行者曲高和寡的悲哀。正如他在题彷徨一诗中所写“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是金心异的来访使寂寞中的作者看到希望,于是振笔呐喊。教师:非常正确。这种寂寞是对黑暗统治的极度不满,是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下面请第四组同学对文章精妙的结构布局作些分析。学生:鲁迅先生自始至终紧扣呐喊来由这一中心着笔。第1自然段以“梦”为文眼,统帅全篇,交待了结集呐喊的来由。接着将绍兴侍疾、南京求学、仙台学医、东京治文、北京蛰居等一系列生活经历按时间顺序叙述,最后表明创作动机。文章有条不紊,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教师:好。第四组同学的分析也相当出色。我祝贺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研究性阅读的任务。也希望大家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好好学习,报效祖国,面对21世纪,奋然前行。三、质疑释难,探究提高学生提问:在东京,鲁迅为搞文艺从事了许多工作,文中为何主要叙述创办杂志新生一事呢?教师回答:新生的失败,给鲁迅以沉重的打击,鲁迅先生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这一经历不仅破灭了他的治文之梦,而且使他感到思想启蒙无望:“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同时鲁迅先生也作了深刻的自省,认识到自己“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克服了思想不切合实际的青年人特有的狂热病,为他以后的战斗奠定了基础。学生提问:鲁迅先生在北京有五、六年时间深居简出,闭门蛰居,为何只写了“钞古碑”一事呢?教师回答:这是因为与其他麻醉法相比,没有什么能比研究古代的造像和墓志等金石拓本更能使他“回到古代去”,更能“麻醉自己的灵魂”了。鲁迅先生以此种形式消磨时光使我们深深感到他内心的苦闷、寂寞。学生提问:对S会馆夏夜纳凉时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回答:我认为将鲁迅先生寂寞苦闷的心情衬托得更加强烈而浓重。这貌似的悠闲,使生命暗暗消去,是不得不如此的无可奈何之举。因此蛰居并非遁世,寂寞并非消极悲观,苦闷乃一时找不到出路。所以后来一旦有朋友索稿,鲁迅先生便“答应他也做文章了”。学生提问:“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教师回答:鲁迅先生写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慰藉猛士,唤醒民众,就是忧国忧民,救国救民,并非想把小说抬进“文苑”,因此他说“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四、课堂小结我们用两个课时研究性地阅读了呐喊自序一文。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历程,领会了他写作呐喊的缘由。与此同时,我们也领略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掌握了自序的基本写法。同学们,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走进鲁迅,读懂鲁迅,学习鲁迅。五、布置作业反复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板书设计呐喊自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