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4秋天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552693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 4秋天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4秋天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4秋天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秋天教学要求1.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化的语言。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背诵课文。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秋天 因为秋天到来,处处充满了红色:红红的苹果,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把秋天的太阳衬托得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呢?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因为秋天到来,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所以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为什么“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呢?节导读:总写了秋天的特征,主要抓住秋天的太阳和空气这两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通过描写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风吹动说成“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把秋风写得非常调皮,体现出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夏去秋来,桂子花开。桂花飘香,预示着秋天来了这一切预示着什么?节导读:本节是一个排比句,描写了秋风的顽皮可爱,让我们体会到金秋时节空气的清香。 熟,在这里读sh。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秋天一派丰收的景象。稻穗儿熟,蝉声儿消,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这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难句解析:本句中的“香”字兼作动词用,在句中有双重含义:一是野菊花开,芳香四溢,清香怡人;二是野菊花使羊肠小路充满了香气。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写出了畜牧业的兴旺,进一步体现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牛羊长膘写出了什么?节导读:本节通过列举稻穗儿、蝉声儿、向日葵、野菊花、牛羊等事物,写出了秋天田野里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这两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苹果变红、葡萄发紫这一丰收景象,使语句显得更加生动,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这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前两句写玉米“乐了”,实际上玉米是没有感情的,真正高兴的是作者本人,这样写体现出作者喜悦的心情;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高粱成熟的样子和它的作用酿酒的重要原料。它们高唱的都是赞美秋天的歌。节导读:这是个拟人句,通过写“苹果要穿红袄”和“葡萄要披紫袍”,暗示它们快要成熟。这样描写既生动又有趣,读起来使人心生喜爱之情。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秋风比作柔韧的梳子。秋风吹过,各种农作物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井井有条的感觉。节导读:本节写玉米举缨、高粱红脸儿,标志着它们的成熟期到了,丰收在望。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辛劳的汗水,内心却十分喜悦,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节导读:这一节承接上面的描写,具有概括作用,写秋风、秋光改变了田野的面貌。第二部分(第26节):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详细地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照耀:照射,为光芒所照射。走在秋天,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重点句解析: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所以作者要捡一片黄叶珍藏。作者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节导读:本节既照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第三部分(第7节):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起一片黄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留恋之情。3.理清文章结构。生字卡片。一导入新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累累的果实、飘零的落叶、金黄的麦田都是秋天的名片。同学们能说出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或诗句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秋天的确是一个迷人的季节,今天,让我们走近秋天,走进秋天的田野,去感受秋的气息。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老师范读。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自读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扫除文字障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结合实际尝试理解课文,并记下疑惑之处。3.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苹”是后鼻音;“柔、梳”是翘舌音,“穗”是平舌音;“恼”的声母是“n”,不是“l”。(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的迷人景色。(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理清文章结构1.学生再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1)文章共几节?可分为几部分?(2)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全诗共七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第二至第六小节是课文的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第七小节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留恋之情。提问: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同学们觉得这首诗的语言怎样?(优美生动、形象传神,把秋天写“活”了。)追问:秋天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就“活”起来了呢?(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描写秋天)四学习第一部分我们都知道,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谁能说说春、夏、秋、冬各有怎样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学们说了一年四季的特点,那么,秋天与其他季节相比又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的第一小节。1.老师范读,“更”字应该重读。2.总结秋天的特点:(1)太阳更红更娇。(2)空气更甜更好。人们常说诗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在什么地方?在课文题目中。题目“秋天”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丰收、喜庆、舒适、愉快,等等。因此,学生们很快理解了诗的第一部分中“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烦恼(苦恼)酿造(制造)柔韧(柔软)闪耀(闪烁)珍藏(收藏)照耀(照射)2.在括号里选填适当的关联词。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不仅而且(1)(虽然)天气已经很冷了,(但是)菊花依然迎着寒风开放着。(2)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经常热心帮助同学。(3)(如果)你想在秋天收获果实,春天(就)要播种汗水。(4)(因为)苏轼和他的弟弟从小形影不离,(所以)两人的感情很深。3.读句子,完成练习。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井井有条:形容有条理。柔韧:柔软结实,不易断裂。蓬蓬勃勃:旺盛。(2)照样子,写词语。井井有条咄咄逼人津津有味蓬蓬勃勃吞吞吐吐密密麻麻(3)“如同”一词可换为好像、犹如,诗句中将“秋风”想象成柔韧的梳子,将“秋光”想象成发亮的汗珠。在秋天的景物中,一定有你难忘的。请再仿写一句:秋如同,。1.深入分析课文,体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2.了解诗歌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3.用心灵去感受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关于秋天风景的挂图。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秋天总的特点: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同学们一定想亲自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吧!那么,马上出发,我们一起去畅游秋天!板书课文题目。二学习第二部分1.全体同学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第六小节,把握好诗歌的节奏。(整首诗的基调轻松、明快、愉悦。)2.学习第二小节。这一小节传达了什么信息?秋天来了,夏天走了。从哪里可以看出“秋天来了,夏天走了”?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你们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打滚、奔跑、抓、脚印儿、涂、轻轻。诗人把“秋风”当做人来写,非常传神,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3.学习第三至第五小节。秋风乍起,桂子花开。秋风是报信的使者,它的到来,意味着夏天的结束。秋天如约而至,我们周围的世界将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继续往下读。(1)指名分别朗读第三至第五小节。(2)探究学习。诗人展示的秋天的迷人景色是一个地方吗?不是,诗人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了不同的场景来表现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为了展示秋天的特点,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呢?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景物都是秋天里独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它们传达出一个共同的信息:这是一个绚烂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通过学习,不难发现诗人笔下的种种景物都充满了无限生机,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世界。诗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诗人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儿”都是拟人化的词语。我们在写作中如果适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使我们的语言更贴切、更吸引人。分析例句: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这是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高粱成熟时的样子和它的作用。因为高粱成熟时颜色是火红的,同时它又是酿酒的重要原料。它们高唱的是赞美秋天的歌。4.学习第六小节。(1)指名朗读第六小节。(2)深入分析。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通过这句话,我们联想到怎样的景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使人感觉井井有条。这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秋风”比作“梳子”。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了辛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三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朗读。2.深入学习。诗人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诗人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诗人极力想留住秋天,他想出的办法是将“黄叶悄悄地珍藏”,你们能想出留住秋天的其他方法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秋风显现了一下它的倩影后,一溜烟跑了。它似乎也像跟孩子捉迷藏似的,又是打滚,又是奔跑,带着孩子来到了田野,来到了那郊外田间的小路上。“打滚”“奔跑”,多么富有孩子味的词语,完全是他们的世界,所以学生们读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共鸣。教学时,重点讨论了“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这一句,这样写季节的转换,显得形象、生动、含蓄、有味,学生可喜欢读这句了。此时,教师让学生仿写这句,有的学生写得很有意思:“东风捻一撮雪花的寒气,把秋天的脚印儿轻轻抹掉”2.第六小节中,诗人将秋风比作梳子,把秋光比作汗珠,既准确又精练。结构虽然非常单纯,但情感却十分强烈。诗人表面上写秋风,其实是在赞美在田野中辛勤劳作的人们,是他们让田野井井有条、蓬蓬勃勃。这是秋天象征丰收、喜庆的真正原因,也是诗人写作的真正目的。由于学生感受到秋天的喜庆、舒适,体验到秋天田野的丰收、美好,所以在诗的最后一部分(又回到整体),诗人发出感慨要享受秋天明丽的阳光,珍藏秋天。秋天的笑容、秋的喜庆,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里,伴随孩子们走过一生。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当学生读到“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时,他们知道秋天就要走了,于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 走了。然后,教师让学生默默地看着黑板,接着便让他们一起读,他们读得非常到位,把那种依恋通过朗读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学生非常天真,什么时候都容易动情,语文教学是感性的教育,只有在学生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他们的表达才会生情。许多学生不是不会表达,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潜在的情感,激发学生表达、倾诉的愿望。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一方面需要创设一种浓重的语文氛围,同时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鼓励、表扬、点拨、更正和唤醒他们。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聪明)过人(一鸣)惊人(后继)有人(百年)树人(1)骆宾王七岁就能写诗,真是(聪明过人)。(2)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小明平时不大说话,在这次演讲比赛中却得了冠军,真是(一鸣惊人)。(4)老师们默默耕耘,培育人才,为的是让祖国的发展(后继有人)。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在怜悯(mn)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y)。在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在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在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在嘉(ji)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在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在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在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你的孩子是在何种环境中长大的呢?(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内疚(jiji)嫉妒(jj)分享(xingxing)指责(zhz)(2)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畏(首)畏(尾)心胸(宽)(广)心怀(内)(疚)(慷)(慨)大方(3)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狭窄(宽广)困难(容易)虚假(诚实)现在(将来)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责备(指责)可怜(怜悯)温和(平和)忌妒(嫉妒)(4)这首诗的主题是(D)。A.要经常鼓励孩子,不要指责孩子B.要嘉许和认同孩子C.要经常赞美孩子而不是羞辱孩子D.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葡萄葡萄为葡萄科植物,果实呈椭球形,外形酷似玛瑙。葡萄口感酸甜,老少皆宜,是一种美味的水果,亦为酿酒、制干果的原料。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糖类、维生素,还有柠檬酸、苹果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葡萄富含营养,被誉为“水果皇后”,除含有60%以上的游离水和胶体结合水、化合水(生命水)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糖、有机酸、矿物质、含氮物质、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和必需的成分。此外,葡萄中大部分有益物质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对人体新陈代谢等一系列活动可起到良好作用。2.儿歌秋天的颜色谷子说:“秋天是黄色的。”高粱说:“秋天是红色的。”棉花说:“秋天是白色的。”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土地说:“秋天是彩色的。”小朋友说:“我们爱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