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1194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教学要点揣摩饱含恩格斯对马克思沉痛的悼念和热烈的赞颂之情的字、词、句、段,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以情感人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表达作者沉痛悼念、热烈赞颂之情的关键词句,并揣摩其深沉含义、感情色彩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点拨教师设想学生可能涉及的词句:(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后,明确:详细交代时间,一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二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永远难忘的时刻;三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之情,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不用“去世了”“走了”“与世长辞”,而说“停止思想”“永远睡着了”,那是因为马克思是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较准确,而“去世”“走了”显得太一般化,“与世长辞”不合具有演说性的悼词的语体色彩。恩格斯用“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突出了马克思与世长辞从容、安详的情景,修辞上叫“讳饰”,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方法点拨:本段中我们主要选择了表时间的词语、使用修辞的词语进行揣摩,“替换法”是揣摩语言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板书加点字)(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明确:“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强调了损失“不可估量”。“不可估量”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而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贡献之大。方法点拨:揣摩语言离不开外部语境、内部语境,“联系法”是揣摩语言的基本方法。(板书加点字)(3)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明确:“繁芜丛杂”的本义是杂草杂树生长茂盛,这里指马克思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这些无稽之谈“掩盖”了人类历史的“简单事实”,是马克思划时代地揭示了这个真理。这个问题“历来”都被“掩盖”,而只有到了马克思手中,才变得“简单”起来,四个词语具体形象地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4)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明确:“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构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从而热烈赞颂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伟大意义,这两个形象可感的词语,把抽象的事理表现得可感可见。方法点拨:这里,我们选择了带有对比性的词语进行了揣摩,抓关键词语是揣摩语言的捷径。(板书加点字)(5)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点拨:本句中运用了层进强化性词语,如果仔细揣摩它们,句意便清楚了。(6)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7)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明确:这些加点的词语的顺序是不能随便调换的。“满腔热情”表现了马克思对革命事业的爱;“坚韧不拔”表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光辉品质,不屈服,不放弃,是爱的升华和深化;“卓有成效”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这三个词语由表达热情到表达行为再到表达结果,层层递进,不可颠倒。“尊敬、爱戴和悼念”就更不能调序了。反复咀嚼,作者真挚而丰富的感情溢于言表。方法点拨:通过揣摩语序,进而揣摩语言。“调序法”是揣摩语言的又一常用的方法。(8)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9)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要求学生自己完成(8)(9)句。明确:“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个比喻句含蓄且发人深思,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畏的气魄。如把原句改为“把它们当作唾液一样轻轻擦去”,不好,因为“蛛丝”更轻更软,敌人的攻击、诽谤,在马克思看来无力又不屑一顾,用“蛛丝”更准确。“可能”“未必”,委婉而准确。“但”字一转,突出了马克思所有的敌人都是无产阶级共同的敌人,没有一个“私敌”。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许多”“一个”,一多一少,都是强调。三、体会本文含蓄、深沉的感情教师提示;本文是一篇悼词,但不是一篇普通的悼词,是一位革命家对另一位伟大的革命家的悼念。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面对这样一个惨痛的事实,沉痛悲伤是难免的。但是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友,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为了鼓舞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继续英勇战斗,他的感情不可能任悲痛奔涌,它应该是含蓄而深沉的。请同学精读课文,悉心体会。学生自由发言。大部分同学以第1段为例分析。“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永远地睡着”,这些都是讳饰,沉痛的感情用平静的口吻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强力压抑后的悲痛,更显其悲痛。这些词语同时体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刻理解。从课前分发的补充材料得知,在马克思临终前一段时间,一直病危,已经失掉了工作能力,即使无能为力地活下来,对一位有很重要工作要做而且把这份工作、这项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马克思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更深的痛苦?不如静静地走吧,而且走得如此平静,这体现了恩格斯对革命战友的理解。教师总结:文章流露的感情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给人以激励、鼓舞。恩格斯发表演讲的主要目的是评述马克思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所以对马克思的热烈赞颂才是整个悼词的主要内容。四、学生反复朗读课本,品味本文以情感人的特点五、学生阅读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体会其艺术性六、课堂小结这篇演讲辞篇幅短小,内容高度概括。语言凝炼准确,字斟句酌;悲痛而不形于外,颂扬而不借助于藻丽;以婉曲之意倾吐悼念之情。凝重悲壮,深沉感人,处处闪耀着演讲者思想的光辉,充分显示出庄严凝重的深沉型演讲风格,不愧为悼念型演讲的典范。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如有亲友去世的同学,可以写一篇回忆文章,或者写一篇感谢父母的文章,注意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感情。板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设计(一) 以理服人逻辑性、思想性以情感人艺术性设计(二)学习重点:揣摩语言基本方法:联系语境关键词句 揣摩方法概括性、承递性、过渡性指代词、关联词“抓关键词”法对比性词语使用修辞的词语替换法层进强化的词语调序法活动与探究一、对课文难句的探究思考课文第三自然段选用一个复杂单句,内容繁杂,理解起来有相当难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难句解读的方法、思路。这个复杂单句的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主干前的状语,用类比法突出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历史意义,起到了强调作用。主干后用插说成分对这一规律作补充,而冒号后的话,则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规律作具体解释,即: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必须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作者用“首先必须然后才能所以从而而”等一系列关联词来组织这个长句,体现了极其严密的推理过程,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二、关于组织以“永远的马克思”为题的读书交流会的设想发动学生课余收集有关马克思的资料,比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马克思光辉的一生、马克思与燕妮等等,然后组织一次小型的读书交流会。下面两则材料,仅供参考: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的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二人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更是如此。他们同住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钟头,讨论各种问题;分开后,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表现在时时刻刻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2.清贫中的马克思 卫冰霞在伦敦一家门口挂着三个镀金球的当铺里,一位满脸长着乱蓬蓬的大黑胡子、面无光泽的外国人,正捧着一堆铸有古老爵徽的银器,上柜典当。收当人看看这批银勺上面都铸有阿盖尔家族的徽号和“以公正为本”的格言,其中有的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为市场上所罕见,不禁暗暗吃惊。掌柜的眼光顿时投向那位颇为寒酸的中年汉子,上下打量了一番以后,竟断定眼下的这批贵重物品是他偷来的,要把他扣押起来。直到警察局按他叙述的地址进行了调查,才弄清楚站在面前的这位外国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克思博士。长年以来,马克思依靠微薄的稿酬和恩格斯的无私帮助,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这种不固定的收入,常常使马克思穷得连订报、买信纸和延医付药的钱都没着落,甚至要寄一份手稿,也只得把衣服和家具什物拿去典当;小女儿死了买不起棺材,只得向邻居借款。有时马克思竟穷到了不能上街的地步,因为他仅有的一套礼服还抵押在当铺里;全家为了紧缩开支,一连几个星期仅用面包和土豆糊口。因为拖欠租金,以至房东说什么也要把他们全家赶出大门,并让法警出面查封了他们的床铺、衣物以及小孩的摇篮走投无路的马克思只得把自己妻子陪嫁时的几件非常美观而珍贵的银器拿去典质。后来,马克思为了不使全家流落街头,不得不从事大量的零星工作,甚至下决心做一个“务实”的人。他通过表舅的介绍,试图在英国一家铁路营业所谋个职位。遗憾的是,因为他的字迹太潦草而没被录用。一天下午,来了一位普鲁士官员的函件。马克思打开一看,原来是大使馆参赞布赫尔先生来信,聘请他担任国家通报驻伦敦的金融问题记者,并要他积极为该报撰稿。布赫尔说,凡是在一生中还想对德国有所影响的人,就得投靠政府;最后还明确保证,稿酬条件由马克思自己决定。这钱怎么能拿呢?马克思虽然始终没有摆脱举债的困境,但他毫不犹豫地提笔斥责布赫尔先生:这种想法是“天真”的,企图是卑鄙的。给了普鲁士反动政府当头一棒。(语文报高中版174期)提示:这篇短文记述了马克思在极端贫困的生活考验中,贫贱不移、坚持信仰、绝不屈膝让步的高尚品格。我们既可从中体会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和“他的生命要素”,又可理解恩格斯在悼词中所体现的真挚感情。三、开放探究一、课文赏析以下是网络上正流行的所谓“魔鬼词典”,请分析它们的讽刺含义。1 第一职业主要用以恢复体力和消磨时光,是第二职业有益的、必要的补充。2 便携式电脑可以方便地拎回家去用的公家电脑。3 标准广告界一种权威奖项的名称。谁的广告做得最多、最诱人、最无孔不入,谁的产品便可贴上“标准”的标签。参考答案:1 讽刺了某些人不干好本职工作,一心想着从事第二职业,只以赚钱为目的惟利是图的思想。2 讽刺了那些损公肥私、只想占公家便宜的人。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前一些所谓“标准”品牌的真正实质,也讽刺了广州地界只重利不重实的歪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