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3课时十几减76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504555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3课时十几减76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3课时十几减76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3课时十几减76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时 十几减7、6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课题十几减7、6(课本P14例3)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在这里不再出现直观图,而是让学生以已有的操作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教材提供了“想加算减”的直观图,并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用一个加法算式能完成两道减法算式的计算,体现了“想加算减”的方便、快捷。承前启后十几减8十几减7、6十几减5、4、3、2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7、6”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6”。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十几减7、6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重难点重点:掌握十几减7、6的口算方法并实现算法的多样化。难点: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化解措施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 学生:小棒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口算卡:159= 178= 118= 138= 199=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计算十几减8、9时,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计算。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减法。(板书课题:十几减7、6) 1.口算得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其他同学给予鼓励性评价。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口算。 7+5= 12 6+8= 14 6+7= 13 9+6= 15 9+7= 16 7+8= 15 4+7= 11 6+5= 11 7+7= 146+6= 12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 故事引入: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2.看看美丽的金鱼在鱼池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小红和小军高兴极了。他们请我们来帮忙啦:“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们吧!”师:要知道黑金鱼有几条,怎样列式呢?说说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137= 3.如何计算呢? 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想加算减(2)破十法 (3)连减 小结:计算十几减7,我们仍可用想加算减、破十法等计算方法。5.根据刚才的计算方法,你会解决小军提出的问题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刚才我们除了计算了十几减7,还计算了十几减6,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6. 口算练习。 157= 146= 158= 148=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结: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你们发现了不少秘密!157=8,158=7,这两题中的3个数都是一样的,在这样的题目中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就可以得到一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在想加算减时,这两题的加法算式都是87=15,因此,我们也能利用这样的规律计算十几减6。7.一图三式,揭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刚才口算时用到的“想加算减”法,其实也就是我们以前接触过的“一图三式”。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补充说明。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7=3.学生同桌两人一组讨论汇报。4. 反馈交流: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我用的是想加算,因为6加7等于13,所以我想到了13减7等于6。 (2)我用的是破十法,计算13减7时,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减7等于3,再用3+3等于6。(3)我用的是连减,先用13减3等于10,再用10减4等于6。 5.学生独立计算136,相互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看谁的方法计算最快?为什么?6.学生独立计算后,观察这两组算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回顾刚才的例题,还可以这样做: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可以算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差。6+7=1313-7=613-6=77.学生进一步理解以前接触过的“一图两式”。 2.先说得数,再写算式。(1) 12-7=5 14-7=7 16-7=9 13-7=6 11-7=4 15-7=8(2) 11-6=5 15-6=9 14-6=8 16-6=10 13-6=7 3.看谁都能算对。 12-7=5 11-8=3 13-6=7 15-7=8 18-9=9 16-7=9 7+5=12 17-8=9 14-6=8 8+9=17 11-6=5 4.1091516 5.在里填上“”、“”或“=”。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根据图形分别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完成教材第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2.想一想,算一算。完成教材第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第3题。1.先说说图形中的虚线表示什么意思,再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2.先观察每组的三道算式,想一想每组的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后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有什么诀窍,师生进行评价交流。 3.独立完成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6.如图所示: 一共有12根木头,大象运走了6根,还剩几根? 12-6=6(根)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7、6,知道计算十几减7、6仍可用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还知道了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可以算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差。2.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善于观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7.和家长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数学问题,试着解答一下。板书设计十几减7、613条金鱼,黑的有7条, 13条金鱼,红的有6条, 红的有条 。 黑的有条。 13-7= 13-6= 10-7=3 10-6=4 3+3=6 4+3=7 7+6=13 13-7=6 13-6=7培优作业1.14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小明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小明的后面有多少个小朋友?14-5-1=8(个) 2. 15-7=8(只) 15-6=9(只)名师点睛 通过比较表示“破十法”的两步算式与表示 “想加算减法”的一步算式和观察“想加算减法”中的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算法多样化”来设计微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