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01521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高考现代文阅读常常从内容、结构、感情、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仅就谋篇布局(行文结构或者行文思路)进行相关探究和归纳。 一、先积累与谋篇布局相关的术语: 1、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为下文作铺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前后勾连,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连贯;过渡照应。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4、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5、起承转合,曲折有致。6、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7、总分得当;层层深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二、注意提问的方式: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三、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1、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2、文章是()结构方式。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3、文章以()为线索。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了()。4、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四、揣摩高考试题,不断加深印象,逐步使答题趋于规范。(一)、xx四川卷我爱水17题(8分)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1、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2、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念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二)、xx江西卷朦胧的敬意17题(6分)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3到10段分写: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到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达敬意,照应标题。(三)、xx湖北卷雾19题(6分)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1、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2、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3、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4、作者最终“陶醉”在雾景的幻想之中。(四)、xx湖南卷忆刘半农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写成300字左右的文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文章多处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明显。在叙述之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致都如些。全文在形式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而自然。前后呼应。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呼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呈响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前面谈到刘半农的“浅”,后面则指出,作为战士,刘半农即使“浅”,“却于中国更为有益”,等等。五、针对答题情况的温馨提示:1、不要轻易与主旨情感(中心句)分离。2、不要乱凑概念术语,而应真正地理解到位,并且能展开具体的表述。xx年其他地方的试题,考查到结构上的作用的:1、全国卷一阳关古道苍凉美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回应了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呼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和感情。2、全国卷二马樱花16题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的“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为马樱花的出现作反衬;为对比马樱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生活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能突出地表现作者对生活在新时代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马樱花的热爱赞美。3、福建卷吟风11题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谱写了一盆银杏?(3分)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4、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18题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句子“它来的是那么神速,将我的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问题。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使用“惊醒了”一词,好在哪里?(2分)这句话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惊醒了”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5、浙江卷乌米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手法: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