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99819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练xx高考导航 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重难提示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重点)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3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难点)考点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1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3)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弊易受低温冷害影响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2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名称主要农作物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甜菜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畜牧业区:西部平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生产的突出特点【思考探究】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大米生长期长;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气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病虫害少。东北地区春季出现涝灾的原因。提示: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东北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提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1自然条件区位东北地区特点影响气候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基本能够满足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地形平原面积广阔,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森林丰富,适宜林业发展;西部高原是优质草原牧场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多种地形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作物生长 土壤的肥沃程度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水源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规模2.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东北地区特点影响工业为重工业基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生产资料;农业机械制造业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可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人口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有利于商品化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影响农业生产物资的运入和农产品的销售技术相对周边国家,农业种植技术优势明显,适宜发展外向型农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3.分析建设商品农业基地的条件和作用(1)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具备的条件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交通运输方便。(2)建立商品粮基地的好处建立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xx成都二诊)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A90天B115天C130天D140天2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在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在7月21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为102122天之间,故B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故C项正确。东部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西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答案:1.B2.C(xx沧州模拟)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A东部优于西部B耕作区优于林区C南部优于北部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D发展节水农业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小的影响,而且东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第4题,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答案:3.A4.D考点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农业发展遵循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3农业发展方向区域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4.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问题对策 黑土开发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林业发展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思考探究】目前,东北地区面临哪些问题?提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地和草地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等;环境污染等。1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2分析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及其优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能充分利用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并借助社会经济条件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大效益。(1)便于集中布局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生产潜力。(2)便于集中使用机械和技术装备,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率。(3)便于扩大农产品商品性生产,保证对农产品的需要,并提高经济收入。(xx湖南模拟)“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xx年全省粮食总产登上1 000亿千克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千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快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完成13题。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是()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C油菜籽和甜菜D水稻和花生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解析:第1题,考查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其中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春小麦和玉米。第2题,东北地区沼泽广布,湿地资源丰富,过度开垦导致湿地资源破坏。第3题,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1.B2.C3.D(xx山西高三诊断)xx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伊春森林食品节于8月4日至6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本届展会以“畅游林都伊春、尽享绿色盛宴,搭建经贸交流平台、促进特色农产品流通”为主题。在伊春的街头,随便哪家土特产商店里,蓝莓是必不可少的。据此回答45题。4伊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在于()A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B交通便利、市场广阔C农业科技发达D受污染小,环境质量高5我国东北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A进一步扩大蓝莓的生产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D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解析:第4题,由“绿色”二字可知,伊春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在于受污染小,环境质量高。第5题,由材料可知,我国东北山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向应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答案:4.D5.C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为我国东北局部地区示意图。(1)指出A处森林资源大面积遭到破坏会产生的环境问题。(2)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3)你对东北地区停止开垦湿地持什么看法?说出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A处森林资源遭到大面积破坏会产生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第(2)问,可从合理采伐、发展深加工、开展多种经营、加强管理等方面分析。第(3)问,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回答合理即可。答案:(1)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旱涝灾害多发;河流含沙量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和特色养殖业;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3)支持。继续开垦湿地会产生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或不支持。我国的耕地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多,人地矛盾突出,将湿地适量开垦为耕地,增大耕地面积,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分布图的判读【图表特征】中国农业分布示意图主要展示我国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条件和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1我国某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图2我国某地区略图图3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本图主要展现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特色农业的分布,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分析,可以判断不同的特色农业类型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特征。判读该图应主要遵循以下解读思路:1看位置,进行区域定位主要是对各特色农业在图中的分布进行区域定位,结合图中箭头所指可以确定:A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B地位于以太湖平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C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D地位于河套平原地区;E地位于吐鲁番盆地;F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G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2依定位,分析环境特征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各特色农业分布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图中A地地处高原,气候高寒;B地地形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充足;C地地处平原,纬度较高,为温带季风气候;D地为冲积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E地气候干旱,年温差及昼夜温差较大;F地地势低洼,降水较多,热量充足;G地为低山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水热充足。 3据特征,分析农业区位优势主要是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自然条件方面判断分析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地形条件看,除G地外,其他特色农业区都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带,土层深厚、肥沃,水源条件较好;从气候条件看,除A、D、E三地外,其他特色农业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水热充足;从光照条件看,都具有光照充足的优势,尤其是A、D、E三地。4看特色,判断农业主导区位主要是根据图中显示的区域特色农业的名称,判断分析影响此种农业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图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但地处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因此热量为其主导因素;B、C两地耕地类型不同,气候为其主导因素;D、E两地均因有灌溉水源而发展起来,水源为其主导因素;F、G两地均因地形特点而形成,地形为其主导因素。(xx高考安徽卷)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思维流程1问题探究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品质优良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信息解读标准答案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考向区域农业发展1(xx高考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xx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1992xx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解析:选A。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人均粮食产量增加或粮食出口总量增加,故A正确,C项错误;人均耕地增加和农业生产投入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亩均农业产值主要受农业科技水平、农田基础设施等影响,故D项错误。(xx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双选)2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3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解析:第2题,绿洲在沙漠戈壁中,河流水量小,故在此处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一定不是开发水能资源和进行水产养殖,而是保障城镇用水与农田灌溉。第3题,该地为沙漠中的绿洲,气候干旱,且山区地形崎岖,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影响环境;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营造防护林网等措施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答案:2.AC3.CD4(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如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解析:(1)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2)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3)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施用的化肥少。(4)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1图中M处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A水源 B热量 C土壤 D地形2有利于N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B大规模发展沼气,节约能源C改进耕作方式,农林牧综合发展D增施有机肥,恢复黑土肥力解析:第1题,M处距海洋较远,降水较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比较欠缺。第2题,该区域纬度较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沼气,且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常规能源丰富;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该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发展耕作业。答案:1.A2.C(xx绵阳市二诊)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下图为河南省四类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因子图。据此回答34题。3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优产业应是()A乡村旅游 B民俗文化C家具制造 D方便面业4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产品的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专业村 ()A土地资源丰富 B水利设施完善C机械化水平高D特色产品质优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重渡沟村专业发展的因子是自然资源,在选项中只有乡村旅游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的。民俗文化主要是利用文化资源,家具制造主要是利用木材资源,而河南省林业资源主要是人工林,不是自然资源;方便面业主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粮食资源。第4题,由于专业村专业化生产,生产者之间相互切磋技术,共同发展,形成专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所以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的产品有特色且产品质量优,商品率高。答案:3.A4.D5(xx重庆二诊)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图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解释该地水稻生产面积扩大的原因。(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请分别分析它们对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解析:(1)直接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判断布局变化;水稻面积扩大可从市场、水源、气温等角度分析。(2)首先要理解玉米生长需要的保障,就是其生长需要的条件(气候、水源、土壤等),可从该地可能不具备这些条件,但由于东、西部的山地、草原等的存在,而具备了或强化了这些条件入手。答案:(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业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原因:气候变暖;水资源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兴建;市场需求增大及政策支持;水稻品种改良。(2)长白山区: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了大量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一、选择题读某地区图,回答13题。1图中地区的主要地势特征是()A北高南低 B地势起伏大C地势相对低平 D由东南向西北倾斜2图中地形的主要成因是()A风力沉积作用 B河流冲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3该地区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A排水不畅 B降水较少C蒸发较强D地势较高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沼泽地的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应是西南高东北低,而且地势相对低平。第2题,该地区以平原为主,且河流较多,地形多由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第3题,沼泽多分布在地势低平、降水较多、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层的地区。该地区地势低平,降水较多,排水不畅,蒸发较弱。答案:1.C2.B3.A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农耕区)牧(畜牧区)区界线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45题。4由上图可知()A农牧区界线的总体变化是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变化大B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C农牧区界线的变化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D农牧区界线主要向西南方向推进5农牧交错带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实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种植饲料作物,发展舍饲养殖业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农牧区的界线总体向西北推进,并且北方的变化幅度比南方大。第5题,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若开垦荒地,易产生荒漠化,因而要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业。答案:4.A5.D玉米原产地在墨西哥,16世纪时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读中国玉米分布图,回答67题。6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化 B市场需求C作物熟制D水分差异7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A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C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D提高机械化水平解析:第6题,东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玉米适宜在春季播种(春播玉米);华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需要在6月上旬冬小麦收获之后进行播种(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作物熟制。第7题,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可以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不能解决销售问题;东北地区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我国粮食安全有不利影响;提高机械化水平只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解决粮食销售问题。答案:6.C7.B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生存温度为2027 ,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下图为我国某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回答89题。8若充分考虑气候特征,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A三江平原 B塔里木盆地C雅鲁藏布江谷地 D江南丘陵9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彻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A B C D解析:第8题,江南丘陵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有利于沼气发酵,多样的地形也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第9题,该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等;保护生态环境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生产模式虽然能增加就业机会,但能否彻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和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方可判断。答案:8.D9.B(xx石室中学一模)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1011题。10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处干旱地区,全年降水稀少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A B C D11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解析:第10题,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第11题,该区域气候大陆性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生长和糖分积累。答案:10.D11.B二、综合题12(xx孝感统考)结合材料和图,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主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材料二下图为东北地区图。(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_,试分析其原因。(2)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将如何变化?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进一步促进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3)描述丙地地表形态特征,并指出其生态功能。解析:第(1)问,气温年较差的大小要考虑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幅度,此外还要考虑海洋和冬季风的影响程度。第(2)问,随着交通的发展,地广人稀的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将不断上升;促进该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措施可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科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分析。第(3)问,丙地位于三江平原,该地地势低平、沼泽广布;沼泽的生态功能可从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影响分别进行描述。答案:(1)甲地原因:甲地较乙地的纬度高,甲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较乙地的年变化大;甲地比乙地距海洋远,夏季和冬季的升温、降温较乙地快;甲地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更大,冬季降温幅度更大。(2)地位将不断上升。措施: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延长农业的生产链,提高商品粮的附加值;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生产商品粮的积极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减轻自然灾害对商品粮生产的影响。(3)特征:地势低平,沼泽广布。功能:调节气候;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13(xx乌鲁木齐模拟)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2)图中甲地为我国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试据图分析发展畜牧业有利的自然条件。(3)乙处为我国目前重点造林地区,试简述乙处森林主要的生态作用,并说明在图示区域的开发中应如何保护森林资源。(4)近年来图中L湖泊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对A城还是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具体的影响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空间定位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森林的环境作用,河湖的水文特征及影响等知识。(1)地势特征根据等高线来分析。(2)通过空间定位,准确分析其畜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3)森林在生态保护方面有多个作用,在山地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护措施根据实际分析。(4)从等高线分布看,B城位于湖泊的下游,影响大;其影响与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有关,主要是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调蓄功能减弱。答案:(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平原。(2)地形平坦广阔;降水量在400 mm左右,适合牧草生长。(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禁止乱砍滥伐;建立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大力人工造林。(4)B城。径流量变化增大,洪涝灾害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