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一、二章 生命科学和我们、生物个体的稳态阶段质量检测(一)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95933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一、二章 生命科学和我们、生物个体的稳态阶段质量检测(一)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一、二章 生命科学和我们、生物个体的稳态阶段质量检测(一)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一、二章 生命科学和我们、生物个体的稳态阶段质量检测(一)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一、二章 生命科学和我们、生物个体的稳态阶段质量检测(一) 苏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xx江苏高考)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由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引起的,使得机体在短时间内产热量增加,有利于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肺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含量不能保持平衡,过分增多引起的;免疫调节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当饮水不足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答案:B2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漠化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解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答案:C3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K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醛固酮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主动吸收和对Na的分泌D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排放解析:K对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肾脏排尿的形式排放;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答案:A4(xx苏州高二统考)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所示:B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若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D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解析:组织细胞中的物质进入淋巴液也要通过组织液;如果为脑细胞,因为脑细胞要消耗氧气,所以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如果为肝脏细胞,因为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高,此时肝细胞会把血液中的糖转变成肝糖原,所以处的血糖浓度高于处;如果为胰岛B细胞,因为饭后半小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含量要升高,所以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答案:B5下列关于烟草花叶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烟草花叶病毒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C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病毒的1%D病毒能引起动植物的许多疾病,但一般对人无害解析:病毒的体积一般很小,往往只有细菌的1%,很容易通过细菌过滤器,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有些病毒使动植物致病,有些病毒使人类致病,如乙肝病毒等。答案:B6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哪项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A小腿抽搐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尿毒症 D组织水肿解析:小腿抽搐是由于血液中Ca2浓度过低造成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不正常造成的;尿毒症是由于血液中尿素和无机盐过多引起的;组织水肿是过量的液体积聚在组织细胞间隙、皮下或体腔内造成的。答案:B7(xx福建高考)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因此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那么胰岛素的作用将受到影响,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使血糖水平过高。答案:A8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 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解析:本题的题眼为“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饮水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每分钟的尿流量随之增大,而后随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逐渐回升,每分钟的尿流量也随之减少直至正常。答案:A9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A BC D解析:产生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答案:B10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生物,下列关于保护蛇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D11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解析: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有的人到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氧的含量降低,会因供氧不足、脑细胞供能不足而导致头痛,肌肉细胞供能不足而导致乏力,为了输送更多氧气,出现心跳加快、代谢紊乱的现象。答案:C12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解析:海水中盐的浓度较高,故当遇难者漂浮在海面上,因缺乏淡水而饮用海水,则必会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因此,又会引起血浆水分大量流向组织间隙而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作用于下丘脑,由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随之增加。答案:A13(xx镇江高二统考)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每1克葡萄糖可产生17.15 kJ热能,故被用来补充热量,治疗低血糖症。10%的葡萄糖注射液是医疗上常用的药剂,它的使用说明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滴注时须缓慢滴注”其原因主要是为了()A防止血糖过快升高B防止体内胰岛素分泌加强C防止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加强D防止引起体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解析:10%的葡萄糖注射液对体液来说为高渗溶液,其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若过快注射,引起体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影响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答案:D14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装置场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现象甲日光23潮湿全部发芽乙日光23干燥没有发芽丙黑暗23潮湿全部发芽丁黑暗23干燥没有发芽以上实验只能证明种子发芽需要 ()A阳光 B空气C温度 D水解析:本题通过对照实验说明单一变量引起的不同实验结果,进而说明实验必需的外界条件。甲、乙或丙、丁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甲、丙对照说明光照是非必需条件,而其余对比不是没有单一变量,就是有单一变量但结果相同,均说明不了问题。答案:D15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c周围的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 B只有C只有 D解析: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答案:D16双选题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图像,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因为其在血液中的质量维持在3.96.1 mmol/L范围内B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和吸收C由于血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而使BC段显著下降DCD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不断分解,并把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解析:图示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维持在3.96.1 mmol/L,应为葡萄糖,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和吸收,BC段显著下降主要是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进食一段时间后的CD段主要是由肝糖原分解补充,另外还有其他非糖物质转化,但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答案:CD17(xx重庆高考改编)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刺激机体释放出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解析:肉毒杆菌抗毒素为抗体,是专门针对特定的抗原即肉毒杆菌外毒素的,它能够清除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答案:A18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与体液免疫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缺一不可B效应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杀灭抗原C效应T细胞能释放出某些细胞因子以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效应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解析:能与抗原结合的是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答案:B19(xx浙江高考)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解析: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如果有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答案:C20下列有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通过增加糖的来源和抑制糖的所有去路提高血糖浓度B胰岛素可通过抑制糖的来源和增加糖的去路降低血糖浓度C胰岛素分泌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相互抑制D胰岛素分泌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相互促进解析:胰岛素降低血糖时可抑制来源和促进去路,但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时不能抑制糖的氧化分解,否则会影响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两种激素的分泌受多种机制的作用,但两者间却是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却促进胰岛素分泌。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21(5分)下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当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引起A浓度上升,使B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至_,从而产生渴觉。(2)当某人患急性肠胃炎,造成体内脱水,但患者并没有感到口渴,原因是_。(3)写出图中神经调节的途径(用字母表示)_。解析: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经垂体储存并释放的,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答案:(1)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2)脱水的同时会丢失盐分,细胞外液渗透压没有升高(3)BC22(6分)如下图所示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和属于_,属于_。皮肤、血管和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_(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_。(3)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你认为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_调节为主。解析:体温的调节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当处在寒冷环境时,冷觉感受器感受到寒冷的刺激,将刺激上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再通过传出神经调节机体,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加快,产热增多;散热方面,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单位时间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答案:(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收缩加强(3)神经23(10分)(xx宿迁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调节方式保持平衡模式图(虚线表示神经调节)。请据图回答:(1)写出AE组织器官名称:A_;B_;C_;D_;E_。(2)是糖皮质激素,则是_,是_,是_。(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试据图说明通过反馈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的主要途径。_。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肾上腺,促进它们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使血糖浓度上升。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通过另外的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另外下丘脑还通过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脑垂体,促进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分泌糖皮质激素。能被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共同作用的细胞是肝细胞。答案:(1)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胰脏肝脏(2)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3)通过神经调节使胰岛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24(8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细胞)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分子)的是_。在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解析:(1)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2)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3)免疫分子有抗体、淋巴(细胞)因子、补体等,编码抗体的基因不属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答案:(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2)抗原(3)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25(11分)(xx北京高考)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处理。(2)从图2可知, 组与 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说明血清中的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 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3)实验中,组小鼠感染的是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天。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解析:(1)图1中B组注射生理盐水是与A组注射细菌X形成对照;(2)从图2可知 组与 组的小鼠脾脏中活细菌的数量增长趋势基本相同,而 组小鼠注射过血清,其内有细菌X相应的抗体,故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组注射了来自A组小鼠的活化T细胞即效应T细胞,由图2可知4天内 组小鼠脾脏内的活细菌数量几乎无变化,可见活化T细胞即效应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该细菌寄生在细胞内部。(3)分析图2可知, 组小鼠感染的是细菌X,图2中是从第2天开始4组小鼠的脾脏内活细菌的数量出现不同变化趋势,故感染细菌X应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分析图3曲线,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5)因假设是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故实验组选择的材料应是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用其培养由体内没有活化T细胞的B组小鼠分离出来的巨噬细胞,观察其对细菌X的杀伤力。(6)这一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机理。答案:(1)对照(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3)细菌X前1(4)活化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