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92631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11,心领神会。先看一个例子:“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这个句子当中的“心领神会”,从语法角度来看用得是错误的。“心领神会”是不及物的动词性短语,不能跟宾语,即不能带动作行为的对象。汉语中,这类词语不少,如:侃侃而谈、津津乐道、无人问津、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喜闻乐见、嬉笑怒骂、生死攸关、夸夸其谈、不屑一顾、浑然不觉、不可理喻、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家喻户晓、出奇制胜、洗耳恭听、耳闻目睹这些词语之所以会被用错,多是因为大家把整个词语的用法等同于该词语的末一字或末两字了,如“谈”可带宾语,就以为“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也可带宾语。 2,从长计议。慢慢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目的是考虑得更全面、更周详。现在人多误用为“从长远考虑”。茅盾虹之四:还是暂且实行你的“现在主义”罢!明年暑假时我一定回川,那时我们再从长计议。xx北京卷尝考查。 3,一文不名。“名”:占有。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只用于人,因为只有人才有穷不穷的问题。刘绍棠村妇卷一:腰里一文不名,借钱四处碰壁,便兔子也吃窝边草,到亲戚熟人那里坑骗。xx北京卷尝考查。 4,一文不值。“值”:价值。连一文钱的价值都没有;形容毫无价值,也形容地位卑微、受人鄙视。常用于物,也用于人;因为人、物都有价值的判断问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0回:只要李家把那田的水源断了,那时一文不值,不怕他不卖。 5,文不加点。“点”:古人在字的右上角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不用涂改一气写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成熟。语出祢衡鹦鹉赋: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又如,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xx北京卷尝考查。 6,不刊之论。“刊”:削除,删改。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削掉。“论”:言论,学说,论点。全词指不可改动的、不会磨灭的、正确无比的精辟言论。褒义。纪按:该成语另有结构相同之一系列短语。如:不刊之典(著作、典籍),不刊之作(笔墨、作品),不刊之训(教导、训诫之语),不刊之则(规则、法则)今人多把“不刊之论”中的“不刊”等同于“不堪”,误。“不堪”,多表消极意义,多用于不好的方面,较少作定语;如:不堪入目,狼狈不堪,这人太不堪了。 “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正确言论)或“的论”可视为其近义词。1993全国卷尝考查。 7,诛心之论。“诛”,有“谴责”“揭穿”意。谴责他人真正用心的言论,后多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多用作褒义。清代魏源书明史藁二:若非礼亲王诛心之论,乌能动史臣之肺腑哉!巴金随想录86:诛心之论,痛快淋漓,使高宗读之,亦当汗下。 8,名噪一时。名声很响,在一个时期内尽人皆知。“噪”:广为传扬。纪按:该词大约为中性词时居多。尝有复习资料以之为贬义词,恐无充分证据。xx年北京卷高考题第4题D项: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原答案认为该成语使用正确即为明证。又按:“梦之音”疑为“梦之谷”之误,梦之谷为著名作家、学者萧乾之唯一长篇小说。梦之音则未之闻。xx年杭州市第三次模拟题为:早在30年代,萧乾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9,火中取栗。冒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吃了苦头上了当,得不到一点好处。王火战争和人(一)卷三:听说你在家里闭门不出,写文章准备大骂汪先生,我窃以为不可。你要慎重三思,何必为人火中取栗?(纪按:“我窃以为”有赘余之嫌)xx全国卷、xx全国(海南等)卷尝考查。 10,相濡以沫。喻在困境之中以微薄的力量互相救助。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六:爹爹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xx湖北卷、xx全国(甘肃)卷尝考查 11,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语本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亦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纪按:从众多用例来看,“相依为命”的主语往往是两个人(或两者),而且属于弱势群体中人,而且多处在困境之中。也指依靠别人或某种事物维持生活。如清代赵翼哭铁骡:昂藏五尺高,气压马万匹相依互为命,汝足即我膝。 12,九牛一毛。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纪按:类“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喻人或物在无限广大之中所占比重非常小。),两成语都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都有对比之意,都有后者难与前者相比之意。xx全国(吉林等)卷尝考查。 1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而收效大。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冰心三寄小读者三:早晨头脑最清醒,做起作业来,往往事半功倍。纪按:反义词“事倍功半”xx全国(吉林)卷尝考查:形容费力大而收效小。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现在下面支部里各类问题很多,你如果一一用手工业的方法去解决,那是事半功倍的。 14,差强人意。“差”:音ch,尚,略,稍微。(纪按:一说相当于“很、甚”)“强”:音qing,振奋。整个成语是“虽然不太好,但尚能使人满意”的意思。既不能理解为“太差”,也不能曲解为“强人所难”。1993全国卷、xx春招全国卷、xx全国(安徽等)卷、xx湖北卷尝考查。 15,耿耿于怀。“耿耿”:形容有所系念。表示某件事(纪按:多为憾事,包括对别人或对自己某一做法的不满,对无能为力之事的遗憾)存在心头,不能忘怀。金声与谭友夏:惟学问一事,耿耿于怀,恨不得胜师良友,日亲时接,以此亦欲见翁兄,一罄区区之意。贾平凹祭父:在那苦难的两年里,父亲耿耿于怀的是他蒙受的冤屈,几乎过三天五天就要我写一分翻案材料寄出。xx天津尝考查。 16,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长物”:多余的东西。老残游记二集五回:德夫人走到他屋里看看,原来不过一张炕,一个书桌,一架书而已,别无长物。梁实秋雅舍小品廉:汉末有一位郁林太守陆绩,罢官之后泛海归姑苏家乡,两袖清风,别无长物,惟一空舟,恐有覆舟之虞,乃载一巨石镇之。xx浙江卷尝考查。 17,春意阑珊。“阑珊”:将尽,衰落。该词意即春天将尽。(xx辽宁卷)纪按:“春意盎然”(春意十分浓厚)(xx全国春招卷)可视为其反义词。类似短语还有“灯火阑珊”(灯火将尽,灯光昏暗)。 18,不以为意。没有在意,未予注意或者不放在心上。茅盾子夜八:昨晚姨太太又是到天亮才回来。这已是惯了的,冯云卿本来不以为意,但此时正因公债投机失败到破产的他,却突然满肚子不舒服了。xx湖南卷尝考查。 19,不以为然。认为不是、不对,含有否定意味。喻世明言卷12:未入境时,顾佥事先去嘱托此事。秦御使口虽领命,心下不以为然。鲁迅呐喊兔和猫: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于是不由得就说出摸棱的近乎不以为然的答话来。 20,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一般用来强调事实清楚,道理正确,绝对可信。如陈忠实白鹿原一章:冷先生只用一个手势就表示出不容置疑的坚决拒绝。纪按:“置疑”不能写作“置喙”。“置喙”:插嘴。“喙”:本指鸟的嘴,常借指人的嘴。“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不允许议论评论。也不能写作“质疑”。“质疑”:提出疑问。它不用于否定形式,而“置疑”“置辩”多用于否定形式中。 “不容置疑”的近义词可找“无庸置疑”“无庸置辩”:用不着怀疑、争辩。“无”也写作“毋”。如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21,不厌其详。不嫌详细,表示越详尽越好。朱熹答刘公度(其一):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仔细反复研究。王致之忆朱自清先生:在闲谈中,朱先生不厌其详地问及抗日同盟军的活动情况。纪按:要和“不厌其烦”区分开。“不厌其烦”指人有耐心。如莫应丰黑洞四:社会交往都是按照古老的程式进行的。人们不厌其烦,有惊人的耐性。xx湖南卷尝考查。 22,不亦乐乎。本义表示十分高兴。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多用来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或极点的地步。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他知道清朝英武殿里藏过一副铜活字,后来太监们你也偷,我也偷,偷得“不亦乐乎”,待到王爷们似乎要来查考的时候,就放了一把火。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工兵们正在全镇搜集门板,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二刻拍案惊奇卷31:王俊索性赶上,拳头脚尖一起上忙来劝时,已打得不亦乐乎了。纪按:其近义词“不可开交”:形容无法摆脱、了结、结束。多用在“得”后,作补语。如:忙得不可开交,打得不可开交,闹得不可开交另有二不常见用例附后。官场现形记5回:这天直把三荷包乐得不可开交,就此与王梦梅作了一个知己。官场现形记2回: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了,嘴里一片声嚷。 23,不瘟不火。指演出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恰到好处。常被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被误写为“不温不火”。“瘟”:喻戏曲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热烈火爆。 24,无出其右。泛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唐代薛用弱集异记王维:公主大奇之,歧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宋代叶适水心文集别集4兵权上:唐太宗、李靖,近世君臣之言兵者无出其上,其所问对,亦止于孙武之意。xx湖南卷尝考查。 25,无以复加。达到极点,不能再增加什么了。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曰:德至矣哉,大矣无以加矣,观止矣,如有他乐,吾不敢观。杜鹏程回忆雪峰同志: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之屈辱和窘困,无以复加。纪按:此例句即xx湖南卷第4题A项所用句子。它把“无以复加”置换成了“无出其右”。故误。 26,豆蔻年华。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语出杜牧赠别: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纪按:二十岁左右的女性可以“花样年华”“风华正茂”“锦瑟年华”形容之。如,宋代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唐代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xx福建卷尝考查。 27,不谋而合。多指彼此的思想、信念、见解、情趣等自然地相合。干宝搜神记、石子冈:二人之言,不谋而合。又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我初不记,母之长短、大小、肥瘠,云何一见,便知是母。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针石,不谋而合。xx福建尝考查。 28,不约而同。没有经过约定而彼此的行动或见解完全一致。多用于行动。如指心理活动,则所指比较细小,不值得一“谋”,且可用“同样”一词替换:大家对刘四不敢发作只好多吃他一口吧他们不约而同地想拿酒杀气。(老舍骆驼祥子) 29,异曲同工。多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良好效果。含褒义色彩。“工”:工巧,巧妙。清代冯镇峦聊斋志异蛇人评:此等题我嫌污笔,写来款款动人乃尔。与柳州(宗元)捕蛇者说异曲同工。又作“同工异曲”:喻同样高深的造诣而风格情调各有不同。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按:指扬雄、司马相如),同工异曲。注意与“殊途同归”的细微区别。殊途同归: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中性词。 3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喻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刘基卖柑者言:又见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浓而沃肥鲜者,熟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也可单用“金玉其外”,意思、用法不变。xx福建卷尝考查。 31,在劫难逃。“劫”:劫数,佛教所谓注定的灾难。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难以逃脱。也作“劫数难逃”。如:吴趼人小说发财秘诀:后来王师到时,全城被戮,可见劫数难逃。纪按:该词多指无辜者遭受宿命般的灾难,违法犯罪者落入法网、难逃法网当用“罪有应得”“自食其果”“法网难逃”等。xx江苏卷尝考查。 32,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时机稍微一放松就会失掉。苏轼篔筜谷偃竹记: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鹄落,少纵则逝。xx江苏卷尝考查。 33,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特指用自己的钱在经济上帮助他人。“慷慨”:不吝啬。“囊”:口袋,指钱袋。xx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B项: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慷慨解囊”使用有误。该动作的目的是为人非为己。 34,弹冠相庆。最早见于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意为王吉、贡禹二人爱好、抱负相同,王做了官,必会引见贡做官。故用“弹冠相庆”喻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后渐渐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用来形容坏人当道,小人得志。xx广东卷尝考查。 35,额手相庆。以手加额,表示庆幸。中性词。宋史司马光传: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元诗选胡元琛大有年:童叟相观皆额手,从兹深愿屡丰年。 36,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惊奇的话使人震惊。纪按:“耸人听闻”的目的是哗众取宠,施事者是人,贬义;要和“骇人听闻”区分开。“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的坏事情。它是指某坏事给人的震惊程度,无所谓褒贬。 37,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红楼梦47回: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酷好耍枪弄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巴金春六:两位孙少爷跟陈克家的二少爷很要好。听说他们三个在外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1995全国卷尝考查。 38,无所不用其极。“极”:顶点,尽头。原意为“无处不用尽心力”,褒义。如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礼记大学)现在多取贬义: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能使出来。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三:敌人手握屠刀,烧杀奸淫,无所不用其极。 39,无所不至。有两种含义。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中性词。志摩日记1923年10月13日:与适之谈,无所不至,谈书谈诗谈友情谈爱谈恋谈人生,谈此谈彼,不觉夜之见渐短。适之于是转老回童了,可喜!凡能做的坏事都做了。贬义词。红楼梦72回:旺儿的那小儿子虽然年轻,(但)在外头吃酒赌钱,无所不至。 40,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原中性词。清代唐甄潜书、任相:是以(张)居正得以尽忠竭才,为所欲为,无不如意。今贬义词。魏巍东方六部15章:他们都是唯武器论的可怜虫,以为凭借他们的优势武器,就可以为所欲为,征服别人的国家。 41,首当其冲。冲:此指古战争中的冲车(战车的一种),引申为冲击、进攻。当:遭遇,面临。首当其冲,字面意为首先面临敌方的冲车,即首先面临攻击,首先遭遇挑战,首先感到有压力。纪按:只看“首”而不及其余,便犯了望文生义之病。汉书五行志27下之上: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1995全国卷、xx安徽春招卷尝考查。 42,想入非非。有两个含义:主观意念进入离奇玄妙的境界。中性词。借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贬义词。纪按:两义都在使用,生活中多用第二义。1995年全国卷: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该成语此处使用了第一义,对学生来说未免苛求为什么要考查生活中较少使用的义项呢? 43,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纪按:该成语原偏重于想法奇特;今偏重于不切实际,给人过于天真之感。萧红呼兰河传三章: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44,日薄西山。本义:太阳快要落山。“薄”:迫近。晋代张载酃酒赋:于是,欢乐既洽,日薄西隅。(此用本义)多比喻衰老、病重的人或衰微的事物临近死亡。宋史226、赵普传:盖臣已日薄西山,馀光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斯时。 45,如坐春风。喻受到良好的教育。“春风”:比喻良师的教导。二程全书外书:朱公掞来见明道(程颢)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作了一个月。纪按:“春风”的本意是“春天和煦之风”,故能引申为“循循善诱的、能予人以启迪的话语(所谓教导)”。由此,又有“春风风人”(喻及时给人以教益或帮助)“春风化雨”(喻教育的作用普及而深入,也常用为称颂师长教诲之词。如儿女英雄传第37回:骥儿承老夫子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如坐春风”今不用其字面义或曰本义。该词语误用皆在此。 46,莘莘学子。众多求学之人。“莘莘”:众多。纪按:由于已有“莘莘”,故该短语前不能再加任何数量词修饰。诸如“一个莘莘学子”“很多莘莘学子”“500名莘莘学子”,统统错误。1997全国卷尝考查。 47,不孚众望。不能很好地使大家信服。纪按:多指能力或努力不够。贬义。“孚”:使人信服。反义词“不负众望”:不会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褒义。“负”:辜负。1997全国卷尝考查。 48,趋之若骛。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个事物(多指不正当的)。贬义。语本史记货殖列传: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尔(即像成群的鸭子不顾性命地奔赴危险之地,只是为了牟取钱财)。李渔笠翁文集、三、与赵伯声文学: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骛。xx全国春招题。 49,万人空巷。 即万人空宅:家家户户奔向某处,以至住宅空空荡荡,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巷”:住宅。(纪按:此从汪少华先生说)诗经、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巷无居人”则巷空,宋人或用作“居人空巷”“居民空巷”“万人空巷”。纪按:生活中,“巷”更多地被理解为“街道”;那么,“万人空巷”语意大变:街道空空荡荡,人都呆在家里。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致使万人空巷。(杨东平城市季风)这种用法现在尚没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全国卷1997年高考已考。 50,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例:天津泰达和辽宁天润早就遥遥领先,其他球队只能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当为“望尘莫及”之误。或曰:其他球队远不能望其项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