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48121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 元 总 结,1文化生活内综合 (1)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运用文化的作用,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3)要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中华民族精神应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与经济生活的综合 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企业文化、流淌道德血液。,3与政治生活的综合 (1)运用政府职能,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运用中华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明如何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 (3)运用政府的职能,分析如何发展中华文化。,4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3)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4)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不同地域文化存在差异的原因。 (5)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根据所研究的课题来设计解题方案,并通过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探究类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探究课题类、选择探究方法类、设计活动方案类、提出建议措施类、列举观点评析类、形成研究成果类。,答题模板5 “综合探究”类非选择题,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5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13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上传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上传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倡议行动 通过个别访谈和网上调查,大家发现在部分中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有的片面强调自我,不能主动关心集体和他人;有的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缺乏耐挫力;有的贪图享受,追求“时髦”,盲目攀比;有的只想从事报酬优厚、安逸、“体面”的职业,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大家准备以“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为主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2)请你就倡议书的内容,分别从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的角度,各列出三条提纲。,建言献策 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大家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与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建设精神家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经过进一步调查、论证,同学们就“优化文化环境,共建精神家园”形成了一份建议书。有同学认为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职能,提议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该建议书发送给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3)你认为还可以将建议书发送给本市的其他哪些机关?并请你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发送给这些机关的理由。,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生活与哲学角度,例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奉献精神。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经济生活角度,例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立志艰苦创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继承节俭美德。 (3)市委(或市委所属部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市人大(或市人大所属部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例题剖析 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第(1)问作为评析类型的题目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来认识,既要看到题目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到题目不完善的地方,并能结合教材知识加以分析。第(2)问审题中要注意关键词“分别”和“各”,不要出现答案要点的遗漏。第(3)问较新颖,考查国家机关、党等的关系和地位。,1确定研究课题类 课题语词的表达主要有以下几种:(1)是什么?如:关注城市石油价格波动、聚焦出租车价格调整;(2)为什么?如:城市石油价格波动原因初探、出租车价格调整的背景分析;(3)怎么办?城市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出租车价格调整方案的初步设计。,拟订课题的基本要求是相关性与探究主题有关。选择课题时还要注意:课题的可行性问题不宜太深,题目不宜过大或研究的面过宽,要“切口小”,高中生能够研究;课题深刻性和独创性课题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探究价值;课题的明确性课题中包含的问题指向要明确,问题的结构要清晰。阐述选题理由则要说明课题与材料的相关性及课题的重要性,通常应该从教材知识、生活实践和现实意义等角度考虑所拟定课题的依据或目的。,2选择研究方法类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小组合作法、比较法、文献查阅法、走访专家、上网查询、社会调查法、讨论法、实验操作法等。在确定研究方法时要针对不同课题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用合适的方法。,3设计活动方案类 围绕某个学习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是考查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设计要求的形式:设计调查方案;设计服务方案;设计参观方案;设计主题班会方案;设计辩论会(辩论赛)方案;设计听证会方案。设计活动方案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调查)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形式;活动手段;活动过程(步骤);活动总结(反思、感悟)。 设计活动方案时一定要把握好主题;同时在制订方案时尽量能联系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后,所制订的计划方案一定要有可操作性。,4提出建议措施类 一般它的答案要求开放性比较强,作答时要注意行为主体(如党、政府、社会、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要求)。注意思维的拓展性,如怎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课本体系与时政中的政府、社会、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等)。但回答此类问题,一忌空,抛开教材,缺乏知识底蕴;二忌虚,针对性不强,脱离材料简单照搬教材或老师归纳的观点;三忌乱,逻辑混乱,没有层次;四忌寡,角度单一甚至重复。,5列举观点评析类 要求针对他人的观点认真分析,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6形成研究成果类 课题成果形式主要有论文、稿件、建议书、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等。,失分警示 (1)首先要明确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有两个方面的指向,一是命题所指向的考点,二是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2)探究题一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因此回答时要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自身实际。(3)探究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在作答时要注意全面具体。(4)探究题一般具有建议性,但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作答时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根据探究的内容组织答案。,2013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123号令)正式实施,市民对其中涉及的2013酒驾处罚标准和醉驾处罚新规定很关注。新规规定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 000元2 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 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某中学高三学生围绕这一新规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材料一 中国酒文化与酒驾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傈僳族有一个特殊的风俗,青年和老人不分男女都嗜好吸烟、喝酒、饮茶;“三杯杯”是云南蒙古族的一个颇有象征意味的饮酒习俗;好客的侗家人常挂在嘴上的一句俗语叫“吃酒不论菜”。酒不能不饮,喝酒不能不劝。于是,让国人不喝酒不可能,让国人不喝醉也难。国人喝酒重的是感情,看你是不是喝得爽快,“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要胃里穿个洞,不让感情留条缝”,重的是结果喝醉了没有,喝翻了没有!喝倒了,够哥们,喝翻了,够义气。,(1)有同学认为,中国酒文化中的“喝酒不能不劝”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很有意思。谈谈你对此的理解。,材料二 “酒驾入罪”强烈震撼 近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有近10万人因交通事故丧生,每天都有近300人被车祸夺去生命,交通死亡事故率约占全球的15%,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国家。对此,刑法修正案(八)做出了回应,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正式入罪。这次关于“危险驾驶”的入罪,改变了“肇事后再处罚”的方式,不管是否造成后果,只要有危险驾驶行为都予以处罚。“酒驾入罪”走入我们的生活,彰显了保护民生的立法原则。 (2)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说为什么“酒驾入罪”彰显了保护民生的立法原则。,材料三 政府给力治理“酒驾” 公安部要求加强执法办案管理,进一步明确办案要求,细化呼气酒精测试、血样提取和保管等重点环节的办案标准和办案流程,提高办案工作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行网上办案,加强网上监控和考核。 (3)为了破解“酒驾”问题“谁来管、怎么管”的难题,该探究小组商议决定通过微博给地方政府建言献策。请你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至少提出三条),【答案】(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也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过度劝酒是酒文化的异化,并非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酒驾入罪”体现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酒驾入罪”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酒驾入罪”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3)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政府切实履行政治职能,严打“酒驾”违法犯罪行为,把该管的管好,努力建设便民利民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应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审慎用权,民主决策。政府应自觉接受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任意三点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