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二 大气运动,本专题对应的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初中中国地理气温、降水量的分布,一、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 的削弱作用,散射,二、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时间(以北 半球为例),空间,中国气温 时空分布,日变化,极值: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前后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日较差,较低纬度 较高纬度; 夏季 冬季;陆地 海洋 盆地谷地 平原;沙漠 潮湿地区 阴天 晴天; 高海拔 低海拔(高海拔高原相反),年变化,极值,陆地:最热月为 月,最冷月为 月 海洋:最热月为 月,最冷月为 月,年较差,较低纬度 较高纬度; 陆地 海洋;高海拔 低海拔 多云雨区 少云雨区 植被覆盖地 裸地,14时,日出,大于,大于,小于,大于,大于,大于,小于,小于,7,1,8,2,小于,大于,小于,小于,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空间,中国气温 时空分布,垂直变化,水平变化,对流层中,,海拔升高1000m气温下降6C,近地面是对流层的直接热源,对流层中逆温现象,等温线判读,原因是,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时间(以北 半球为例),空间,中国气温 时空分布,冬季,夏季,温度带 划分,等温线 (密集/稀疏),1月0 等温线大致 沿 一线,南北温差 。主要影响因素有: 位置,北方太阳高度 , 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北方受 风影响大,气温低,南方因为山脉阻挡削弱,受冬季风影响小。,密集,秦岭淮河,大,纬度,小,白昼,冬季,等温线 (密集/稀疏),南北 ,温差小,南方太阳高度 ,北方 时间长,太阳辐射南北差异小;受 影响,缩小了南北温差。,稀疏,普遍高温,大,白昼,夏季风,根据 ,中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区塔里木盆地为 ,三江平原为 ,内蒙古高原为 ,云贵高原大部分为 ,海南岛为 。,积温,暖温带,中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三、热力环流,水平气压差异,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地面冷热不均,上拱,下弯,相反,阴雨,晴朗,太阳辐射纬度差异,比热容差异,四、风向风速(力)的受力分析,水平气 压梯度,地转偏向,摩擦,平行于,斜交于,五、大气环流,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光”即光照,或称太阳辐射、太阳能,单位是焦耳/厘米2分钟,是指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影响光照的因素有纬度(太阳高度、昼长)、天气的阴晴(云的削弱作用)、海拔(大气密度、削弱作用)、地面反射作用。 “热”即热量,通常以气温高低来衡量,单位为,对流层底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源是太阳辐射。所以影响热量的因素有:纬度(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冷、暖空气)、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性质、下垫面状况、城市“热岛”效应等。,辨析: (1)海拔相近:高纬度地区光照优于低纬度地区,内陆地区光照优于沿海地区(天气阴晴)。 (2)纬度相近:高海拔的地区光照优于低海拔地区(大气密度),气候干旱地区优于气候湿润地区(天气阴晴),北极地区优于南极地区(地面反射)。 (3)一般情况,低纬地区光热充足,高纬地区光热不足;中低纬的高山高原光多热少;中高纬内陆干旱地区光多热少。,例1 (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A,(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C,【解析】(1)A (2)C 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逆温强度接近地面时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第(2)题,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例2 (2015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 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D,D,【解析】 (1)D (2)D第(1)题,读图分析,根据图例判断,年平均雾日福建沿海最多,A错。黄海沿岸雾日多,B错。准噶尔盆地雾日较多,C错。柴达木盆地雾日最少,D对。 第(2)题,雾的形成要具备水汽、静风或逆温等条件。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降温快出现逆温现象,水汽 凝结成雾,D对。秦岭阻挡冷空气南 下,水汽不易凝结,A错。气流受地 形阻挡抬升,易降雨,不是成雾, B错。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的 季节是夏季,C错。,变式训练 阅读图表,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 B上海中雨,应防范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C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需注意行车安全 D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D,(2)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图 2 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 ) A B C D,【解析】(1)C(2)B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A错;上海中雨,应防范城市内涝,B错;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需注意行车安全,C正确;西宁晴,温差较大,但高温温度不高,所以外出应做好防晒、防感冒准备,D错。 第(2)题,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主要是上海为阴雨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大,而图中为大气的削弱作用,B正确。,D,1等温线的判读 (1)判读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区分南、北半球和海陆分布。 (2)判读重要等温线经过的地区,明确气温的水平分布大势。如最冷月15、0,最热月20、0等温线。 (3)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冬密夏疏,陆密海疏,温带密,热带疏。 (4)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地形类型。,(5)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体平行。 海陆分布等温线“一陆南凸,七陆北凸”。受海洋影响较强的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地形起伏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 下垫面状况土壤、植被、水面、地面硬化程度及质地影响气温的高低。 洋流性质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其他:如城市“热岛”效应等。,2等压线判读 (1)根据等压线的组合形态识别气压场的类型。高压中心、低压中心、低压槽、高压脊、鞍部等。 (2)等压线图的分析方法: 判断气温:同水平面相邻地区,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判断气流垂直运动:气压高气流下沉,气压低气流上升。 判断天气:低压区或低压槽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区或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判断风力大小:等压线愈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力愈大,反之风力愈小。 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首先画与过该点的局部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短箭头且指向气压的低值区,箭头不要画得太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接着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了3045角,画出实线短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3降水的形成、类型、分布(等降水量线判读) (1)降水形成 气温越低,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所含水汽量越少。降低温度可促使空气达到过饱和状态。,降水形成条件: a上升气流或水平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过程中,暖湿空气温度降低达到过饱和,水汽凝结(降水的重要条件); b空气中水汽足够多时(来自海洋和本地蒸发),空气易达到过饱和,水汽易凝结; c凝结核增多(城市上空云雾多),水汽易凝结。,(2) 降水类型,(3)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依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大小,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根据各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方向和疏密,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和变化快慢。 判断海陆分布。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 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 城市降水量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且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雨岛”、“雾岛”、“热岛”效应)。,4等值线判读的共性方法技巧,例1 (2015全国新课标卷)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第1题,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C,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年温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C时,冬季气温高,冰冻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易形成多年冻土。,(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第2题,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C,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的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的稳定性。,(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第3题,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试题分析: 第(1)题,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冬季获太阳辐射量多,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融化。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第(2)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厚度较小,地基因表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容易频繁的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中期稳定性。,第(3)题,工作季节为冬季。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路基温度,蒸发段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倾斜设置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对地层温度的调节作用更强。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例2 (2014江苏卷)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B,C,【解析】(1)B (2)C 第(1)题,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强劲,且离沙源地近,所以最易发生沙尘暴。 第(2)题,M地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风力增强,出现阴雨天气。,例3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答案】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解析】a城市热带草原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干季)和东南信风(越过暖流带来水汽形成湿季)形成的;而b城市热带草原气候是受信风带(形成干季)和赤道低气压带(形成湿季)交替控制形成的。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a城市靠近30S,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较长;b城市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变式训练 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20 000),回答(1)(3)题。 (1)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坝,坝长(图上07厘米)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 A70 m,50 m B140 m,100 m C140 m,150 m D700 m,150 m,【解析】第(1)题,图中比例尺为120 000,图上AB坝长(图上07厘米),可知实际长为140 m(20 00007厘米),等高距为50 m,AB坝长海拔最高150 m,最低海拔50100 m,高差0100 m,最大坝高100 m,B对。,B,第(2)题,火情监测点要求四周没有遮蔽地,图中已点海拔最高,B对;戊地为山谷,被两侧山地阻挡,看不到山地其他地方,A错;庚地西北有一山顶,挡住视线,C错;辛的东南有已山顶挡住视线,D错。,(2)如果要在图中区域建一个火情监测点,最好选择( ) A戊点 B己点 C庚点 D辛点,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 B甲乙丙丁的海拔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D工程建设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D,第(3)题,丙与丁在水库区以外,水不可能汇入水库,A错;乙丙海拔为50100 m ,甲丁海拔100150 m,B错;庚点到乙点中间有一山顶,不可能观察到,C错;从图中经纬网可见为我国东南地区,降水丰富,图中等高线稠密,工程建设中需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D对。,1气压带、风带侧视图和极点俯视图,2气压带、风带剖面图,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188 km),3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例1 (2015北京卷)下图表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1)(2)题。 (1)“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2)该气旋(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滥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B,D,【解析】(1)B (2)D 第(1)题,图示“帕姆”生成于西南太平洋洋面;其移动路径受西北风的影响;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而该气旋位于南半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故选B。 第(2)题,台风的多发季节为夏秋季节;赤潮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且主要发生海水流动较小环境中,气旋不利于赤潮的形成;该灾情可以用RS监测,而GPS只提供精准位置;而在瓦努阿图风力最大,距气旋中心附近最近,所以危害最大。故选D。,例2 (2015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解析】C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大气垂直运动旺盛,因此多对流雨。,C,变式训练 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分析图中A、B气压中心的形成原理。 (2)分析D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了极地低气压带,使得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有利:热量丰富;雨量丰沛; 不利:旱涝频繁。,【解析】第(1)题,A为亚洲高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而海洋上的B气压中心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 第(2)题,D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区。,1正常年份,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如图),2异常年份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1)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2)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 (注:高压脊的位置一般与锋面雨带的位置相距58个纬度。) (联想: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四个干湿区的划分),例 1 (2015江苏卷)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B,(2)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B,【解析】(1)B (2)B 第(1)题,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于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答案A错;重庆处于冷锋锋线附近,伴随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泥石流,答案B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答案C错;此时处于冬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所以浙江沿海不会受台风袭击,答案D错误。故选答案B。 第(2)题,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B。故答案选B。,例 2 (2014全国新课标卷)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自然原因。,【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解析】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6月的地质灾害次数最多,其次是8月、5月、7月、9月等。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而在以上各因素中只有气候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主要从气候中的降水的季节变化来作答。,变式训练 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答问题。,(1)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 (2)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3)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2)华北地区:8月我国东部雨带推进到本地区,夏季风与冷空气相遇,在此形成强烈降水,并造成洪涝灾害。南方地区:因雨带北移,本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心气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因此出现高温伏旱天气。,(3)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析】(1)描述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从分布是否均匀,若分布不均匀则描述其在哪里多哪里少、集中分布在哪里。结合图例作答。 (2)由图示可知,此时华北地区主要是暴雨洪涝,南方地区主要是高温伏旱。8月时我国东部雨带位于华北地区,南方地区受副高控制。 (3)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是降水异常偏少导致农业减产或绝收,因此减灾措施也主要围绕水资源展开。发展节水农业(发展耐旱作物和节水灌溉措施)以减小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进行灌溉;实施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减少旱灾发生的频次的强度;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应对以减少损失等。,当对流层的近地面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大而上升的现象时就为逆温现象(更准确地说,逆温层是指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6/1 000 m的对流层大气)。,1逆温的成因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2)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冷空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发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发生在夜间。 (4)锋面逆温:锋面附近因上面为暖空气,下面为冷空气,故也会出现逆温现象。如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冬半年受昆明准静止的影响,上空出现逆温现象,形成贵阳一带的阴雨冷湿天气。,2逆温现象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逆温的存在,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相当大的影响:它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例1 (2014浙江卷)“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左图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右图为江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读图,完成(1)(3)题。,(1)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右图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10 m计算,则该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 A24 m B40 m C6 D60 m,D,A,(3)为预防遭受“冷湖”冻害,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柑桔?,南坡(阳坡);坡中部;向南开口的围椅状小盆地。,【解析】(1)考查温度对植物发芽的影响。由题意可知,丁位于坡的中部,在冬、春季节的正常状态下夜间温度较高;在受寒潮影响时降温幅度最小,因此丁处的热量条件最好。 (2)计算:逆温状况下气温递增率为1/10 m,而柑橘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由图可知谷底最低温度大约-11 ,由谷底约-11 到-9 气温递增约2 、相对高度至少要超过20 m。选A。 (3)考查从地形条件下对冻害预防。柑橘应种植在气温较高的地方,故阳坡、坡中部等地适合种植。,例2 (2015广东卷)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该省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 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 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C,B,【解析】(1)C (2)B 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值判断,该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选C,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空间定位,可以以大家熟悉的北京经纬度(40N,116E),则可以很快推出该地区位于北京的东北方。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省位于东北地区,进而可以推出该省为吉林省,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东南部地区处于长白山山区,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山区容易形成云雾,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而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B。,变式训练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杭州某茶园从日本进口了一批大功率的茶园风扇,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为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1)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A初秋午后 B初秋清晨 C初春午后 D初春清晨,D,(2)图中的电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其作用及其原理分别是( ) A防鸟: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干扰鸟群在茶园啄食而破坏茶叶 B防冻: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C增湿: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D除虫: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啃噬茶叶,防止害虫繁殖,B,【解析】(1)D (2)B 第(1)题,杭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图示气温数值判断应为初春季节;根据有逆温出现判断应为清晨; 第(2)题,初春清晨,近地面温度较低,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可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例 1 湿空气和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要小一些,因为湿空气上升时水汽会产生凝结,而水汽凝结是释放热量的过程,抵消了部分因上升所引起的降温。读下图回答(1)(2)题。,(1)若d点温度为26,a点温度为30,d、c两点高度相同,b点温度为10,c点温度为30,则背风坡与a点相同高度的点气温为( ) A35 B30 C25 D34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b坡为迎风坡 Bbc坡为迎风坡 C两个坡均有可能为迎风坡 D无法判断,A,A,【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能正确理解题干的含义,不能根据呈现的材料信息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二是地理计算能力欠缺。从d到b与从b到c高差相同,但在不同的坡向上温度垂直递减率不同,从b到c温度变化较大为20,从d到b温度变化了16,根据题干提示可以判断bc坡为背风坡,ab坡为迎风坡。从a到d温度变化了4,那么在背风坡从c到与a同高度的点温度的变化应大于4,根据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应为5。 故第(1)题选A,第(2)题选A。,【纠错心得】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计算、判断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气温受海拔的影响,一般是每升高1 000米降低6,这也是“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同时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也会升高,但在山脉的迎风坡、背风坡这一变化速度是不同的,背风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增温的速度要大于迎风坡降温的速度。例如该题中从b到c增温的速度明显大于从d到b降温的速度,从而可知在bc坡与a点同高度的点的气温也应高于34。,【纠错体验1】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下面是研究小组获得的有关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图甲所示。 材料二 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5。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0.8。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 材料三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关系如图乙。,(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3)描述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答案】 (1)A地为225,B地为285。 (2)1 500米。1 500米附近为云雨天气,再往上天气晴朗。 (3)迎风坡多云雨,背风坡天气多晴朗。,(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原因。 (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入,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我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4)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太阳辐射较强,但大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5)我国:大兴安岭、贺兰山等阻挡东南季风进入,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世界: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海洋水汽进入,造成南、北美洲大陆西岸与东岸、中部地区气候类型的差异。,【解析】图中M地气温25,水汽含量每立方米15克,据图乙可知在17.5时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有降水,根据气温每升高百米降低0.5计算可知海拔1 500米附近天气变化显著。同一高度的A、B两地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可以计算出各自的气温。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例 2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1)(2)题。,(1)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 A9时17时 B18时次日8时 C17时次日9时 D19时次日6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 大高度约为(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B,C,【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能正确理解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含义,不能对图中不同的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二是不理解对流运动发生的条件;三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题干做出判断。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含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表示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而为负值则表示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不降反升,零表示气温没有变化,可见在18时次日8时出现逆温现象,大气的对流运动受到抑制。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出现逆温的最大高度约为400米。,【纠错心得】大气增温主要是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而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一般情况下随海拔的升高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减少,因而气温降低,但有的时候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地形、大气运动等)会出现逆温现象,也就是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不再降低。逆温按形成原因主要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和地形逆温等。逆温的存在抑制大气的对流运动,使近地面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造成大气污染。,【纠错体验2】 对流层气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所示为某地四个不同时刻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3)题。,(1)图中表示非逆温现象的是( ) A B C D (2)四个时刻中,最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 A B C D (3)图中所示除外,大气气温总体趋势是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 ) 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 B大气稳定,不发生上下垂直对流 C没有臭氧,难以吸收太阳热量 D多水汽、尘埃,易成云致雨,A,D,A,【解析】 第(1)题,实际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理论气温垂直递减率。 第(2)题,逆温最强的时刻。 第(3)题,对流层的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