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岳麓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42873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起因: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2)“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串通其他六国发动叛乱。 (3)集权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藩镇割据: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14页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唐代后期,藩镇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 (2)五代十国的分裂实质是藩镇割据势力的继续与扩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背景: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着手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 (2)措施: 收精兵:将禁军分别划归“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削实权: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制钱谷:将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 (1)废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政事。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自主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提示:(1)根本原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2)直接原因:胡惟庸的骄横跋扈,骄恣擅权。 (3)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 (2)设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清朝:设置军机处 (1)背景:清初设置内阁处理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军国大事。 (2)设置: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 (3)职责:只能跪奏笔录,没有决策权。 (4)影响: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史料导入 史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至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史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1)结合史料一,探究汉初分封诸侯的原因,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 (2)结合史料二,探究赵普“劝上革去其弊”的具体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1)初定天下,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 (2)置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转运使,分别管理地方行政、监察和财政。结果: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但也造成人浮于事和北宋中期的“三冗”“两积”局面。,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启示 (1)措施及效果: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势力膨胀,汉景帝至汉武帝时逐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中后期,地方方镇节度使越设越多,权力增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宋朝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并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置通判,设转运使,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 (2)启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地方权力过大,容易形成藩镇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但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容易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人浮于事,分化事权也容易导致官僚机构庞大等问题的出现。,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名称的变迁,考查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从秦汉到明清的地方行政机构变化较大,极不稳定,说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不断对地方机构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地方高层行政区的变化,没有体现出数量的增多,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没有体现出地方权力的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趋势是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不断加强,不是中央与地方分权趋向合理化,故D项错误。 答案:A,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史料导入 史料 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职官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地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 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 互动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内阁制建立的主要政治影响。,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有效地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强化;形成新的中央行政运行体制并影响后世;埋下宦官专权等腐败政治现象的隐患。,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对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同时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还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 (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最终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为近代的民族危机埋下了隐患。,典例分析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于是他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 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有关明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材料,考查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明太祖在废除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其实是专制皇权加强的体现。 解题指导: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洪武皇帝”“特别的政府部门”和所学史实,可知朱元璋为了解决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故选B项。 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基于这种认识,汉朝实行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解析:材料中的“汉”指西汉;“秦之枉”指秦朝废分封,行郡县,以至天下大乱无人勤王;“徇周之制”指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汉初部分地恢复封国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2.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 ) A.重视文教 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C.推广科举制 D.缓解“冗兵”问题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措施即重视文官,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其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权,威胁皇权,故B项正确。 答案:B,3.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1日,皇宫收到奏章1 160件,共计3 291件事情。“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皇帝下令(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 解析: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每天要处理大量奏章,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因此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4.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走向衰退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外来势力入侵中国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解析:中国在18世纪“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5.“军机处内景” 军机大臣位极人臣,但办公室却非常简陋。靠墙是炕床,还有若干桌椅。屋顶装有天花板,更显得房间低矮,与高大神秘空旷的宫廷殿宇恰成明显反差。,探究: (1)根据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军机处的作用。 参考答案:(1)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2)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但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做主,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