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学常识 前九课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38533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学常识 前九课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学常识 前九课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学常识 前九课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学常识 前九课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1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含义:就是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观念上的货币;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B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现实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的职能。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2)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不仅与纸币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影响就业,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二者都是由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导致的,都会社会生活、经济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三、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2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1)信用卡: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广义)B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狭义)C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二) 外汇和汇率: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不等于外币,不等于汇率)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具体因素对价格的影响),价值规律(一)供求影响价格1供求如何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2.具体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二)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相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相关。(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含义)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1)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劳动者的生产效率(2)劳动生产率可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二者关系)(3)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4)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成反比(5)商品价值量分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的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数量 4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企业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可以缩短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会处于不利地位。(促使企业努力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唯一)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二、价格变动的影响(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需求弹性)(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需求弹性小)(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需求弹性大)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替代品、互补商品)(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 影响消费的因素 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3)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水平。2消费的类型(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A钱货两清的消费B贷款消费(考虑到收入水平和还贷能力的时候,贷款消费也可以是一种适度消费,这种消费有利于提高人们现有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C租赁消费(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A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B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C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消费。3消费结构(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2)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3)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4)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一个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4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评价:要具体分析,反对盲目从众。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评价:可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但要考虑社会认可和代价,不宜过分标新立异。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评价:受攀比心理影响,是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可取 。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评价: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消费,属于理智的消费,应提倡。5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消费滞后。 (注意:量入为出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这里的“入”包括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求: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A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B特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C倡导绿色消费的意义:绿色消费观念,(对消费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对生产者)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环保意识;(对经济)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因:从历史角度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从现实国情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从个人成长看,艰苦奋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成就事业。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和的出现和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要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重要性、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制度,缩小差距,增强综合国力(详见P30)。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以公有制为主体(1)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股份制(主要)、股份合作制等。(2)公有制的范围:国有经济:指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地位),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集体经济: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农村地区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发展方向、整体态势和重要稀缺资源)。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发展集体经济。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构成: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监督、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要性)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多层次的情况决定的;(重要性、意义)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问题,吸引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企业的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家的税收。此外,非公有制经济本身存在一定缺陷,所以要监督与引导。(3)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要性)从根本上说由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重要性)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一、公司的经营1.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2.公司的含义及其类型,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小型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上市大型公司)。公司股东的权利:享受公司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公司的基本特点:独立的法人资格、有限责任和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监督机构(监事会)。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3.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2)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价格、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优势);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合理兼并,强强联合。二、劳动和就业1.劳动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劳动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2)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者地位平等,分工不同,劳动是光荣的。2.就业问题(1)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看,就业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个人角度看,就业是劳动者取得生活报酬的来源;有利于劳动者实现价值,获得全面发展。(2)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总量和人口总量比较大;劳动力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相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渠道不畅通。(3)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政府的角度: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根本途径);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完善就业机制,加大宣传。劳动者的角度: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文化、技术素质。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是什么):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因(为什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保障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劳动积极性、创造性 现实中存在很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3)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怎么做):劳动者: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宣传和执法监督的力度,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1)含义: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2)目的:教育、养老、资金安全和获取利息。(3)收益:利息 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4)分类及特点: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比较安全,风险低。2.储蓄存款的主要机构:商业银行(1)含义: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2)组成: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地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3.银行的作用个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给居民带来一定收益。社会和国家: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聚宝盆);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晴雨表);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调节器)。二、股票、债券和保险1.四种投资方式: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1)便捷的投资方式储蓄存款 特点:安全、方便、快捷 (2)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票凭证。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主要来源)。价格影响因素:银行利率、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大众心理。(3)稳健的投资债券 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到期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种类: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在三者中,国债信誉最高,流通性最强,风险最小,收益最小;企业债券信誉最低,流通性最差,风险最大,收益最高;金融债券居中。 (4)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总结: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四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说来,风险越高,收益越高。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2.投资的原则: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要注意投资方式的多元化。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1)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二)其他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范围在个体经济中)2.按生产要素分配(1)主要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知识、土地和管理等。(2)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景象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三)分配制度1.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必要性(为什么)(1)根本原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这是由我国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客观要求: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4)实践证明坚持这一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四)劳动收入在不同经济中的分配方式1.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国家控股的股份制经济企业中取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2.个体经济中(个体户)取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3.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民间控股的股份制经济中取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及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2.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4.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1)“一个制度”:始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2)“两个比重”: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意义:A、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B、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不一致)。(2)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2)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倡导奉献精神;(3)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总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一、国家财政(一)财政收入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2.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xx基本收支计划。3.国家决算:上一xx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4.国家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2)获得形式(渠道):税(主导地位)、利(国有企业)、债、其他(费)。(3)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分配政策: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二)财政支出1.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2.主要种类:经济建设(占首位)、科教文卫、行政管理、国防、社会保障、债务。3.财政收支关系:财政盈余:收大于支,有节余;财政赤字:收小于支;收支平衡:收大于支略有盈余或支大于收略有赤字。(三)财政的巨大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某些基础设施行业,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这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运行状况国家财政政策手段社会总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滞缓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社会总需求过旺,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紧缩性(从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二、征税与纳税(一)税收及其种类含义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二)基本特征及其关系1.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2.三者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它必须具有固定性。(三)主要税种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四)增值税1.征税对象: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2.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3.作用: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或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五)个人所得税1.征税对象:是对国家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3.基本税率:实行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4.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六)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2.公民应具有纳税人意识。权利意识: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义务意识:依法纳税、自觉诚信纳税。必要性:A.我国税收的性质决定;B.国家职能实现的需要:C.在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一)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资源有限,人类需求无限,要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必须合理配置资源。2.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市场3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4.市场调节的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5.优点和作用(1)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3)市场调节的作用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归根到底就是优化资源配置。6.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否则,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二)市场秩序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市场交易规则。(2)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3)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进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二)国家宏观调控1.必要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2.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如经济立法、经济司法)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特点:直接、快速)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为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