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24499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课标要求,学习探究区,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2.表现 (1)经济上 农业: 和 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商业:邯郸、 、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政治上 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封邑制局面被打破。,答案,铁农具,牛耕,临淄,世卿世禄,(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争霸战争为主,战国以 为主。 (4)文化上 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答案,兼并战争,私人讲学,法家学说,材料一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赙(助葬费用)。以后周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 材料二 郑庄公(前757前701),名寐生,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在位32年,曾平定其弟叔段叛乱。继武公为周平王卿士,联合齐、鲁战败宋、卫,并灭许国,在中原形成霸主地位。后因周桓王免其职而与周作战,击败周师,射伤周王。,深化探究,材料三,图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图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牛尊,思考 归纳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并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答案 (1)时代特征: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不尊天子,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铁农具、牛耕使用,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2)内在联系:正是由于在铁农具、牛耕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实力发展不平衡,所以才导致材料一、二中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的结果。,社会转型: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性质的变化,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确立。具体表现为奴隶社会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阶级专政和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重要概念,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1)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初步确立起来。 (2)政治上,通过政治改革,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 (3)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军事上,通过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的统一。 (5)民族关系上,各族人民迁徙往来,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重点精讲,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答案,相地而衰征,答案,平籴法,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思考 (1)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深化探究,答案 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材料二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答案 推行“平籴法”。 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答案,材料三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蔡泽列传 (3)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 改革: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作用: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答案,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主要不同点 管仲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目的是维护奴隶制。 李悝变法:改革既包含经济基础,又包含上层建筑,目的是维护并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历史比较,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加全面,影响也更加深刻。春秋时期的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特别提示,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不利形势 (1)秦国偏居 ,政治、经济、文化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 2.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 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 充斥。,答案,关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3.历史机遇 (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分裂为魏、韩、赵三国,力量大大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 重用。,答案,秦孝公,材料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求贤令 思考 秦孝公为什么要颁布求贤令?结果如何?,深化探究,答案 (1)原因:当时秦国力量弱小,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秦孝公想改变落后的面貌,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结果: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来到秦国效力,商鞅正是在求贤令的感召下来到秦国的。,商鞅入秦,答案,为什么说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是地主阶级性质的? (1)从变法兴起的原因来看,变法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进行的。 (2)从变法的目的来看,各国的变法都是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3)从变法的内容来看,各国的变法都着眼于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这就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重点精讲,返回,课堂小结,反馈训练区,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 A.社会经济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1,2,3,4,5,解析 A、B、D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C,解析答案,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与春秋时期的变法运动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 A.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 B.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C.瓦解了西周所形成的分封制 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解析答案,解析 A、B两项不正确,因为这两种表现出现于春秋时期; C项只是吴起变法的内容,D项是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最主要的内容和影响。故选D。,D,1,2,3,4,5,3.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 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 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 A. B. C. D.,解析答案,1,2,3,4,5,解析 根据材料“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可知,变法措施削弱了贵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会遭到贵族的反对,故正确; 吴起以法家思想变法,不能说明整个楚国法家思想盛行,故错误; “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发展,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1,2,3,4,5,4.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国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解析 A、B、C、D四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愤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C,解析答案,1,2,3,4,5,5.阅读下列图片:,1,2,3,4,5,图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图二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牛形酒容器,图三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答案,答案 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图二反映出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1,2,3,4,5,(2)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秦国是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的?,1,2,3,4,5,答案 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 “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秦国利用商鞅变法改革。,返回,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