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身开挖施工安全.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16347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洞身开挖施工安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洞身开挖施工安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洞身开挖施工安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洞身开挖施工安全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2 页洞身开挖施工安全1、基本要求:开挖前掌子面测量及开挖作业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有松动岩石或裂块,应及时清除或支护处理后,方可进行作业。2、钻眼作业钻眼前,应认真检查并清除存在的浮石及瞎炮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钻眼作业;凿岩机支架在碴堆上钻眼时,应确保碴堆的稳定;不得在残眼中钻眼;必须采用湿式凿岩设备;采用液压凿岩台车钻眼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3、爆破作业基本要求爆破作业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要求,编制爆破设计方案,制订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洞内爆破作业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并由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爆破作业合格证的专职爆破工担任。严禁作业人员穿着化纤衣服进行爆破作业。洞内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至规定的安全距离以外:独头巷道内不小于200m;相邻上下坑道内不小于100m;双线上半断面开挖不小于400m;双线全断面开挖不小于500m。如采用相向开挖掘进的隧道两个掌子面间距离小于200m时,爆破时必须提前一个小时通报,以便另一个工作面作业人员撤离。下列情况下,严禁装药爆破:照明不足;开挖面围岩破碎尚未支护;出现流沙现象未经处理;存在大量溶洞水及高压地下水涌出,尚未治理;未做好安全警戒时。爆破后必须通风排烟15min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开挖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有无瞎炮;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的围岩;支撑有无损坏或变形,是否需采取加强措施。钻眼与装药作业不宜平行作业。如须平行作业,则钻孔与装药顺序应自上而下进行,钻孔与装药孔至少隔开一排,其距离不小于2.5m,作业人员应分区操作。两个相向贯通开挖的开挖面之间距离只剩下15m时始,只允许从一个开挖面掘进贯通,另一端应停止作业,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在放炮作业前提前通知,由对方施工现场负责人负责检查确认人员和设备已撤出后,方可通知放炮作业面实施放炮作业。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必须执行爆破器材的采购、搬运、贮存、领取和使用等专文规定。4、各种起爆方法的安全要求火花起爆法:是用火雷管和导火索作成起爆药卷,一般将导火索端部切口处点燃起爆药卷。因导火索燃烧速度不完全相同,故不能精确控制起爆时间,且爆破工必须在工作面上点火起爆,因而不安全因素较多。其安全要求如下:导火索的长度应能保证点炮人点完导火索后撤至安全地点,同时,最短不得少于1.2m;如连续点燃多根导火索,一个爆破工一次点燃的根数不宜超过5根。一人点炮超过5根或多人点炮应先点燃信引线,信号引线的燃完时间比第一个炮眼爆炸时间至少提前60s,当信号引线燃完时,爆破工必须离开工作面。为防止点炮中发生照明故障,爆破工应随身携带手电筒,并设事故照明。严禁明火照明点炮。电力起爆法:是用电雷管和导线联成爆破网路,再通电源而进行起爆的方法。相对火花起爆安全。电力起爆除应遵守国家爆破安全规程外,还应注意下列安全要求:要特别注意消除产生杂散电流、感应电流、高压静电等不利条件,防止发生意外早爆;要加强洞内电源管理,对洞内电器设备和电线路要经常检查维修,防止漏电;装药前应将电灯及电线撤离工作面;起爆主导线应敷设在洞内电线和管路的另一侧,如不得已必须布置在一侧时,必须与管路等导体大于1m的距离,并悬空架设。起爆电源应使用直流电或低电源大电流起爆器,起爆器应保持干燥;采用台车钻眼与装药平行作业时,应检查台车及装药设备是否带电。导爆管引爆法:导爆管是一种新型非电起爆器材,适用于没有瓦斯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爆破工程。具有抗静电、抗杂电、抗水、抗冲击、耐火等特点,这种引爆器材安全可靠,是目前用于隧道爆破作业比较理想的爆破器材。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的引爆方法是用其它爆破器材(雷管、导爆索)引爆导爆管,在管内产生一个冲击波冲击引爆与它相联结的雷管(普通雷管或非电毫秒雷管)。其安全要求:导爆管非电起爆,使用前导爆管应随时保持封口状态,以防其内药粉受潮拒爆;非电起爆系统各部分的连接都必须牢固,防止拉脱,影响传爆和起爆;所有雷管必须有段别标志,否则按报废处理;装填起爆药包时,要先把导爆管理顺,用手扶着与药包同时送入孔中,防止导爆管拉脱或打结,引起拒爆;堵炮时要妥善保护导爆管,防止炮棍、石子等撞击、砸扁或切断导爆管而拒爆;起爆网路连接后必须仔细检查有无错连漏连现象。5、处理瞎炮的安全措施应由原装药人当场处理。如遇特殊情况,经施工负责人准许后,可在下次放炮或休息时处理,但瞎炮位置应设置明显标志,其周围5m内严禁人员通行。处理瞎炮时,不得撤除警戒。炮眼中的爆破线路、导火索、导爆索等检查完好时可将引线或电线重新接通,再行起爆。应在取出堵塞物后重装起爆药包;不得在残眼中继续打眼。可在距瞎炮不小于60cm处打一平行炮眼进行诱爆。硝铵类炸药可采取用水冲淡的措施处理。第 6 页 共 12 页洪灾期间防病常识解答1、灾害期间有哪些常见病?灾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曼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2、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水灾的情况下,灾民聚居的地方环境卫生往往较差和人口密集,如果水源污染,粪便、垃圾和腐烂变质的有机物质(包括牲畜尸体)得不到恰当处理,蚊蝇便会孳生,加上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就会得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肠炎、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预防这些肠道传染病,要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和隔离病人,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清扫,建立并管好厕所,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和垃圾定时清理(掩埋或焚烧),消灭蚊蝇孳生场所,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最好加入漂白处理。淹死、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应掩埋或焚烧,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用水,不喝生水,食物尽量煮熟再吃,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3、怎样预防肠炎、痢疾?肠炎和病症是常见的疾病。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水灾之后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这些疾病更为常见。肠炎的原因很多,包括腹部受凉,饮食不法,对食物过敏,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或受细菌、病毒感染等等。得了肠炎后大便稀而不成形,次数增加,每天二三次至二十多次,肚子痛,呕吐,吃不下饭,有的病人还发烧。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炎症,是由污染了病菌的饮料和食物传播的,苍蝇也能传播痢疾。痢疾的症状是腹痛、腹泻(大便数量不多,常带有脓血和粘液),每天几次到十多次,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有未解完的感觉)。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儿童,可以表现为发高烧、昏迷、抽风,却没有腹泻,病情凶险。患了肠炎、痢疾,病人应当休息、隔离,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庆大霉素、氟哌酸和吡哌酸等)。4、怎样预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吃了被污染的或含毒素的食物后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由细菌、有毒动植物的自然毒物、真菌毒素、有毒化学物质所致。不包括肠道赊病、寄生虫病等。所食的“有毒食物”,外观可无异常,吃进的数量亦正常。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常是突然暴发,潜伏期短,可造成整个工厂停产;非细菌性食物中毒虽多零散发病,但有的死亡率甚高。食物中毒的特点是多数潜伏期较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有多人发病;所有病人有类似的症状,并有胃肠炎症状;发病与某种食品有关,病人均吃过同一种食物,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即停止;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没吃过同种食物的人,即使同屋居住,同餐桌进食也不发病。食物中毒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死的家禽家畜,其内脏和肌肉有大量细菌繁殖;食品制作人员患有皮肤病,其脓性分泌物污染了食物;饮具、食具和水源被细菌污染;凉拌食品、熟食品被污染而变质;腐烂的鱼肉、蔬菜,变质的罐头,馊饭馊菜;不干净的牛奶,变质的鸡蛋;贮存不当的风干肉或咸肉被污染或发霉;豆腐、豆鼓或臭豆腐在制作过程中被污染;发酵的米面被污染等。这些因素都可以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霉变食物中毒。霉变的食物含有大量毒素,高温都难以除去,易引起中毒。小麦、大米、花生、玉米、棉籽、稻谷受潮后发霉,其中玉米、花生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量最多。受禾谷镰刀菌寄生的小麦,其毒素为神经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可由毒蘑菇、发芽的土豆、蓖麻籽油、加工不当的粗棉油、鲜黄花菜、未腋透的咸菜等引起。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鱼、鱼胆、猪、牛、羊的甲状腺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因管理不善造成化学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农药污染造成的食物中毒。预防食物中毒,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异味的食品;二是食物要烧熟煮透;三是饭后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5、怎样预防“红眼病”?“红眼病”是急性结膜炎的俗称,是常见的疾病。一部分红眼病是过敏性的,而大部分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结膜造成的。感染性的红眼病有传染性,病人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往往病人的两眼都患上红眼病。在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再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为预防红眼病,应当把病人隔离,病人不要去公共场所。平时人人都应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6、怎样预防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简称钩体病。多发生于夏秋汛期的抗洪救灾和在田间作业的人员。主要传染源是老鼠和猪、狗、牛,带有这种病菌的鼠和猪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钩端螺旋体,洪涝期间,人接触了被这种尿液污染的水就会受到传染。预防措施主要有:尽量减少或避免与疫水接触的机会,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管好猪、狗等动物,猪要圈养,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尤其是洪灾期间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力、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小便,下水作业时要尽量穿长统胶鞋等,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有条件的可接种钩体菌苗,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发病。病人粪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7、怎样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人和动物,特别是家畜,如猪、马、牛等,家禽如鸡、鸭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往往在人类流行前24周先在猪中广泛传播。蚊子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蚊子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家畜后再叮咬人,病毒即侵入人体,使人受感染。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在流行区,由于隐性感染的结果,大多数年长者均有较高的免疫力,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尤其以3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预防措施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灭蚊与防蚊。预防接种,按时打预防针。8、怎样预防霍乱?霍乱是一种烈性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霍乱弧菌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了水源和食物,人喝了污染的水,吃了污染的食物,12天(最快的几小时)后便会得病。苍蝇、蟑螂等也会传播霍乱弧菌。发病时往往突然腹泻,排出大量米汤样或清水样的大便,每天大便多次乃至几一次,一般没有明显的腹痛,呕吐发生在腹泻之后,也有不呕吐的。因为从大便中丢失许多水分,病人很快脱水、虚脱,小腿肚子抽筋。发现霍乱后应让病人喝大量淡盐水,最好喝用安全水冲开的口服补液盐,并马上将病人送医院治疗。如果治疗及时,病人可以很快恢复。预防的方法是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食物要煮熟或洗净),保护水源,管好粪便,饭前便后洗手。9、怎样预防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伤寒杆菌排出后,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物、水、食具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然后经口传染。苍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伤寒病人需住院隔离治疗,没有条件时也可在家隔离治疗。预防措施早期发现病人,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搞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在伤寒流行区要普遍进行伤寒菌苗预防接种。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10、怎样预防和治疗甲型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病人和无症状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粪口传染,甲肝病毒由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间接污染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进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便可受到感染。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通常为散发,但在水源和蛤蜊、牡蛎等生食的水产品受到严重污染时可造成暴发流行。任何人都能被传染,儿童易感,孕妇与体弱者传染后病情重。已患过或感染过甲肝的人可获得牢固免疫力。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病人的隔离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要煮沸20分钟后再洗涤,生活用品用l漂白粉水擦洗,被单、衣物等如不能用开水煮的要在日光下多次曝晒。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垃圾等污物。保护水源。消灭苍蝇,在接触病人后,应注意手和物品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防止把疾病传染给自己或其他人。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的甲肝抗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甲肝灭活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第 11 页 共 12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