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开车的手眼身脚步.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96575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开车的手眼身脚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开车的手眼身脚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开车的手眼身脚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安全开车的手眼身脚步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1 页安全开车的手眼身脚步如果随机问一个司机如何握方向盘,可以得到许多种答案:刚从驾校毕业的人会选择四、九点式左手握住方向盘的九点钟位置,右手握四点钟位置;开切诺基或别克的人会选择左手搭在方向盘的顶端,右臂靠在中间的扶手箱上;开桑塔纳的人会选择把座椅向后调一些,身体半躺着,用手握着方向盘的下端这些都不是安全的开车姿势。双手要平行双手要平行地握在方向盘的中间稍偏下的位置。尽管这个姿势有悖于驾校教练的谆谆教导,但是在发生碰撞时,平行的手臂更有利于支撑身体。如果双手放在四、九点位置,左臂肌肉始终保持紧张,可能造成左右肩、臂发育不均衡。只用四指握住方向盘,大拇指挑起贴在方向盘上。当车轮撞到石头或高台阶时,前轮有时会突然转向一侧,带动前轮快速旋转,假如拇指环绕方向盘,快速转动的方向盘会将拇指打折。眼睛到处看判断一个司机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的眼睛在一个物体上停留的时间。新手上路后,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正前方,生怕撞到前面的车。其实,除了注意前车的动向外,还要充分利用车上的三块反光镜,随时观察、了解侧面和后面来车的位置、车速。踩刹车前,看一下中间的后视镜,后车是否跟车太近,是否需要轻踩刹车、亮起刹车灯提醒后车注意。并线时,除了看左右的反光镜以外,最好回头用眼睛的余光溜一下侧后窗,避免反光镜的盲区中有车,发生刮蹭事故。身体满座椅很多新手因为车感差,为了看到车头,就尽量将座位调整得靠前一些,几乎是抱着方向盘开车;还有一些老司机,跑长途时喜欢将座椅靠背向后倾斜,采用半躺的姿势开车,这都是不安全的做法。座椅前移后,胸部与方向盘的距离变近了,方向盘移动、变形的空间也变小了。发生碰撞后胸部受到方向盘撞击的几率提高了;半躺着开车时,全身处于放松的状态,手也只能握住方向盘的下端。当路面上突然出现障碍物时,双手无法完成推拉方向盘的动作,更别提大角度的规避动作了。正确的做法是,先将座椅靠背的后倾角调整到110度左右。有科学实验表明,这个角度最符合人体工程学,身体不易疲劳;再将身体靠紧座椅的靠背,将座椅坐满、坐实;然后将腕关节搭在方向盘的顶端,调整座椅前后距离,使肘关节仍能保持弯曲。此外,将刹车和离合器踏板完全踩到底后,使膝关节仍能有一定的弯曲,这样可以保持稳定的蹬踏力。鞋子一定要合适鞋底一定要防滑,沾了水的鞋底和拖鞋容易滑脱,是事故的隐患;鞋边儿不要太宽,右脚从油门踏板抬起移到刹车踏板时,较宽的鞋边儿容易蹭在刹车踏板上,可能只有几秒钟,但这几秒钟时间已经足够让你撞上前面的车了;别穿高跟鞋,年轻的女司机因为穿高跟鞋不能将刹车踏板踩到底,造成追尾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穿裙子上车注意形象穿裙子的女性上车的时候,是她们最尴尬的时候,因为穿短裙的容易春光外泄,穿长裙的则要手忙脚乱地提起裙子防止绊倒。正确的上车程序是:打开车门,转身侧向车身,并紧双腿,坐进车内,再将腿收进车内。第 4 页 共 11 页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部门,各种安全立法纷纷出台,安全手段及安全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在不断完善中。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一个法制化的新时代。尽管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特重大事故频频发生,大型以下事故更是数不胜数。先让我们看一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吧:年发生各类事故起,死亡人,工矿企业死亡人;年发生各类事故起,死亡人,工矿企业死亡人。xx年上半年,全国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部分行业和领域、部分地区的事故总量、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月在各类事故中共死亡人,工矿企业死亡人。特别是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人,更是举国震惊。由此看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的人数还是有可能跟前两年一样,突破万人。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的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一般企业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多停留在安全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执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上级安全检查的过关上。虽然绝大多数用工单位都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特别是实行项目施工法、分包管理法的企业,具有一次性、分散性、流动性和临时性等特点。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必然会有各种危险因素的产生及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所有参加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的人员,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可能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酿成事故,所以,研究安全心理学是该引起注意和重视了。那么,专门进行安全心理问题研究的安全心理学是什么呢?研究安全心理学对安全生产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呢?它是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下属学科。安全心理学在学科分类中,横跨两个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安全技术(属于一级学科)这一学科中,是和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经济学等呈并列关系的三级学科。如果我们借用电脑的目录表示法,那就是:安全科学技术安全学安全心理学。我们研究安全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是:意义: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研究分析广大生产人员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有利于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广大员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可以为工程技术设计、制造部门提供设计、制造施工机械、施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依据;为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指导;能够为安全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法规、条例、制度、办法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以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来进行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可以在分析事故时提供深层次的解释,进而找到预防事故的措施和方法。人在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那么,我们的安全就会在很长一段内呈现稳定的势头。我们研究心理学,有必要研究群体心理活动。群体心理具体说,就是这些人与那些人的心理。折射从事生产活动的各成员间不断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结果。在安全管理中,通过研究这种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班组、车间生产人员的安全预测、控制和管理效果。由于国内的工程建设行业很多实行的是项目施工法、分包式。这种施工模式具有一次性、分散性、临时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虽然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条前景光明的路。但也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对其稍加分析便知。我国的施工建设企业通过招标等方式取得建设项目,召至麾下的分包外协施工队伍,其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施工队伍,从经理、厂队长到班组长,走马灯似地换人。这使本来就不好管的安全工作更加复杂化,要掌握施工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就更加困难了。由于我国还没有像美国那样的行业工会,不可能像人家那样招到无论心理素质还是生产技能都很好的大量工人,所以三工(外协工、临时工、民工)现象普遍存在,而这些人又是事故发生时的主要受害者,所以研究分析三工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安全心理学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笔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担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深切感受到:光靠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措施条例是搞不好安全工作的。人的心中没有安全常识、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具备事故苗头,又不采取任何措施,就很容易造成严重事故。只要是有游击队似的三工存在,那就是安全工作的薄弱地带,更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研究其心理特点,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人的心理活动对其在生产工作中的影响是极大的,从心理学的范畴来说,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意志、注意力、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这些属于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情绪活动及思维活动。人的行为过失、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都可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而这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人的思想、行为相对于安全规程及安全状态发生了偏差而造成的,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人是机械设备的操作者。人在生产活动中是最最重要的主宰,人的一切语言、行动都要受心理活动的支配。所以,对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操作者来说,他的喜怒哀乐都直接影响到操作者本身的安全,甚至还关系到他人及设备的安全。特别是作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有一种稳定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自身、他人及设备的安全。我们在事故分析中,总结出了容易发生事故的种心理状态:、疲劳:体力疲劳、心理疲劳、病态疲劳;、情绪失控:喜、怒、哀、乐;、下意识动作:由于长期的工作行为、工作动作习惯,导致在特殊情况下发生危险动作;、侥幸心理;、自信心理;、省能心理:花最少的力气、时间,做最多的事,获取最大的回报;、逆反心理:由于批评、教育、处罚方式不当、粗暴,产生对抗心理,正好是一种与正常行为相反的叛逆心理;、配合不好:有心理原因的,也有管理、技术方面原因的;、判断失误:导致小事变大事;、心理素质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注意力问题:不集中或过分集中都不好。如果在生产活动中,出现了上述一种或数种心态,那就很危险,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安全事故就有可能发生了。那么,针对这种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心态,有什么应对措施呢?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来杜绝或减少不利于安全的心理状态的产生:、宣传、教育、基本培训;、岗前培训:在上岗前针对工作实际情况再培训,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实行传、帮、带;、优化工作环境;、警示牌、宣传牌、危险预知牌;、落实个字: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要讲安全,处于安全状态中;、强化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注意劳逸结合;、管理者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人的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我们的安全生产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趋于稳定。我们在进行各级安全教育时,要教育工人养成良好的安全工作习惯。进入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工地工作时,一定有具备安全意识,明白佩带安全防护用具、走安全通道、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所有员工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应该这样,不这样不行。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者,也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心理学知识,努力提高安全管理的技巧和水平。随时掌握生产员工的愿望和动机,把安全管理由被动地事中、事后控制变为主动地事前分析、预测、控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总之,在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把人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我们要从决策、管理、实施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加大对生产人员心理问题的重视及研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措施方法行之有效,持续长久。第 10 页 共 11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