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四 规范答题满分秘诀,【阅卷人特别提醒】在语文高考中,人们注重的是语文水平,而答题规范似乎不太起眼,实际上,由于语文学科试卷的书写量较大,因答题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高考复习中,考生如果能够有效地强化答题的规范意识,那么,考生在临场发挥中,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丢分,而且还可以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得分。,一、答题不规范例析 1.(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 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 _,【不规范答案】对任何问题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这种“光诱围网捕捞”的方法,尽管会使鱼源减少,但提高了渔获量,增加了渔民的收入,改善了渔民的生活,是一种可行、高效的围捕方法,应该提倡。,【失分原因】答题时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材料、生活实际进行阐述。对此的看法应从否定的角度做阐述,否则将会不得分或得不全分。本题答案考生明确肯定并提倡“光诱围网捕捞”的捕鱼方法,没有把握准材料的内涵,由于还能认识到“会使鱼源减少”这一问题,故扣6分。,【规范答案】示例一: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示例二: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2.(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答:_ _,【不规范答案】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使所描写的春愁生动、形象,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春色恼人的孤独怅惘之感。 【失分原因】此答案没有明确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是哪种手法,故扣2分。 【规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3.(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 答:_ _,【不规范答案】“常”字指时间之久,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偏”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新月人格化。“常”“偏”二字,表达了诗人的悲秋情怀,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 【失分原因】本答案对“常”理解不到位,对“偏”字缺少必要的解释,故扣1分。,【规范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4.(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_ _,【不规范答案】这首诗是借助“灯残”“鸡唱”“微有路”等来表现“早”的。 【失分原因】该考生解答时,没有先总述诗中是“如何表现” “早”的,答案虽然抓住诗歌中的意象,但不全面,漏掉了比如“一点灯残”“白草”“浊河”来解读这个“早”字,同时缺少简要的分析。这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扣3分。,【规范答案】这首诗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5.(2014山东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 译文: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5分) 译文:,【不规范答案】(1)我们是集市上的人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事业,我的事业不荒废就足够了,(你)怎么能跟儒生在一起呢?(2)皇帝读了奏章说:“谁说方家没有人才了?这就可以使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过问此事。 【失分原因】(1)中“故”没有翻译,应是原来,原本之义;“市”不是集市的意思,应是做买卖之义;“游”应是交游、交往之义。故扣2分。(2)答案中“问”不是过问的意思,应是问罪之义。故扣1分。,【规范答案】(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6.(2014湖南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 译文: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 译文: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 译文:,【不规范答案】(1)(房屋)建成后,天上正好下起了雨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2)做官的人的交往和徐孟祥一样,作诗来歌咏它,征求我的意见给它作记。(3)处在树上会颠倒,处在洞穴里会生病。,【规范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7.(2014新课标全国卷)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 _,【不规范答案】真实可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失分原因】本答案要点不全是失分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所列出的答案只涉及作用,没有明确具体叙述角度,也没有通过结合叙述方式的好处来分析文本。故扣4分。,【规范答案】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8.(2014新课标全国卷)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 _,【不规范答案】本篇“鞋”贯穿全篇,是情节线索,同时也是感情寄托,另外也是当地风俗,原文说“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文中有大量的做一双什么样的鞋的心理描写。 【失分原因】答案太简,缺少必要的分析;同时应该用序号呈现答案。尤其是“同时也是感情寄托”,应简要概括出小说借助“鞋”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鞋”与“做鞋”不同,后者才是当地规矩,没有答出富有生活气息这一好处。故扣2分。,【规范答案】“鞋”是线索,贯穿全文始终,连接故事情节;“鞋”是情感寄托,有助于主人公的情感和深层心理的挖掘和表现;做鞋是当地规矩,使故事富有生活气息。,9.(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_ _,【不规范答案】“后记”与小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但“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失分原因】本题设置比较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两种观点都可以,但注意都要从小说的内容、形式、主题(形象塑造)等方面结合全文来分析。该考生的答案,犯了一个最低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回答第一问,直接分析原因,而且原因分析中前后矛盾,既然没有联系又怎么能深化主题呢?,【规范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之外的说明。 从形式上看,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是相对比较独立的文本;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诗意的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二者无法融为一体;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 观点二:“后记”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田园牧歌式的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10.(2014湖南卷)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 _ 【不规范答案】文章先从问候语写起,引出粮食这个话题,显示出粮食对人们的重要性;然后以“养猪”这个农村生活场景,表达出珍爱粮食、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再写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对自然的不尊重、对粮食的“篡改”,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我们应该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失分原因】该考生答案只是结合了文章的部分内容作了分析,没有抓住关键信息,对全文的主旨把握不准。故扣2分。直接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没有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这一观点,故扣2分。,【规范答案】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们应该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黄土上,烈日下,风雨中,农民播种、拔草、收割,一年又一年,腰弯了,背驼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粮食里,流淌着农民的汗水、农民的心血。爱惜粮食,是对农民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更是对自然的敬仰和生命的敬畏。惜食惜福,从我做起。,二、规范答题的基本要求 1.规范答题的内容 所谓规范答题的内容就是看出出题者问的是什么内容,就答什么内容。不要弄不清问的是什么内容就匆匆答题,这样就会造成乱答一通,张冠李戴的后果。,2.规范答题的形式 所谓规范答题的形式就是除注意出题者所问内容以外的一切形式的规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怎样问就怎样答的形式 怎样问就怎样答很重要,考生往往在这个形式上失分。具体是在抓住题目要求答的内容后,紧接着看好前面的修饰中心语的修饰语,问几问就答几问,是正面问就从正面答,是反面问就从反面答,要求从表现手法上答就从表现手法入手,要求简要分析就简要分析等等。如题目问的是两问,不能只答一问,要简要分析就不能长篇大论,否则会造成“干活不依东,累死也无功”的局面。,(2)规范答题的流程 规范答题的流程就是规范答题的顺序、时间,一般情况下,答题应按顺序完成先简后难,但同时注意时间的分配原则,语文试题150分,时间是150分钟,基本上是一分题对应一分钟。有的考生不注意做题顺序,丢三落四;有的不注意时间,在前面用的时间过长,那么作文时间缩小,作文不构思,不写提纲,匆匆而就,这样的作文往往结构混乱,思路不清,草草结尾或完不成,及格分就不错了,别谈得高分了。,(3)规范组织答案的语言表达 有的考生一看试卷大喜,全部会做,但判完卷后又满脸愁 容,得分不高。问题出在组织答案的语言表达上,具体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该用术语答题时必须用术语。中学阶段,考 生必须掌握一些答题的术语,如诗歌鉴赏答表现手法的题时需 掌握的一些术语: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对 比、反衬等,这样不仅答得简要而且有水准。组织答案时要 条理清晰。这就要看看规范书写、卷面:其一,在规定位置答 题。网上阅卷对位置要求更加严格,如不按要求,就按零分,处理。但在考试中考生私改题号的很多,他们不在规定位置答题,被判了零分,造成会做不得分的遗憾。其二,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学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对语文试卷来说至关重要,“佛要金装,文要包装”,给阅卷老师一个整洁的好印象才会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欲。,总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不规范答题,难得高分,难有好成绩。如果注意从内容到形式规范答题,你就会在考试后发现你的“超常发挥”其实是你具备了规范答题的能力。,三、规范答题的重要方法 一、“关键词”答题法 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关键词赋分”,只要能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会得分的。 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 对于古代诗歌阅读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当然,具体到具体题目,“关键词”不尽相同:,1.情感分析题,关键词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 2.分析技巧题,关键词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3.形象题,关键词就是那些景物。 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几乎做所有的题都要借助这些关键词形成答案。“关键词”在组织答案中尤其重要。,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或散文主旨的相关词句。无论答哪类题目,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形成答案。 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句。对人物传记来说,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至于利用这些“关键词”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则无需多说了。,二、分点作答法 分点作答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广泛运用,以至司空见惯了。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点”从何来?这样看来,很有深究的必要,必须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1.“点”从文本中来 分出的“点”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说,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的“点”就越准确、全面,所以,现在的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2.“点”从题目和分值中来 (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一是绑定内容,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考生答题时,先要根据指定内容,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相应的位置,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2)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凡此类题,答案往往比较单一,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有的则只是笼统地要求“简要赏析”“谈谈看法”“说出好处”等。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本身”“内容”“主题”等若干个方面,需要全面回答。 (3)看清题目中蕴含的答题重点。,(4)要揣摩题中“点”的数量。有的题目“点”的数量比较明确,如题中的表述是“哪种”“何种”,那就说明只有一种,不可答两种以上。如是“哪两层”,那就只能答两层,既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还有的是要求答“哪些”“有什么”“哪几件”,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是笼统地要求答“作用”“理由”“好处”等,那就要根据该题的赋分并结合文本内容来揣摩有几点。,(5)因分赋点。一般而言,分值越高,分点越多。6分题至少有3个答题点,4分题至少有2个答题点。如果是4分概括题,则可能有4个答题点。,3.“点”从思考深入和全面中来 现在不少试题都是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看思维品质是否全面、深刻。有时同一小题,有的考生会高出一两分,就是这一两分,说明他在思考时比别人向前多“思考”了那么一点。我们特别提倡考生答题时“思维”往前多走一点,这样就可以多得一“点”。而且,如果养成了深入、全面思考的习惯,对你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三、“点面”式答题法 “点面”式答题法有两种,一种是分点(面)作答,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分点(面)的角度要有变化,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 2.不能随意分点,或者滥分。有的考生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6分题写了8个点,似乎在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虽说老师阅卷“认对不认错”,但这样的答题方式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认为你缺乏基本的概括能力,因而扣分。,另一种是点面结合式,多用于概括题,题干常有“哪些方面”等字眼,一般要先“面”后“点”:先写出大的方向,后在“面”后列出要点。,四、“总分”式答题法 此法先总体说明,再具体展开,多用在对文本的整体分析说明上,有时探究题也采用这种答题法。 五、“由实到虚”式答题法 此法多用于分析词语、句子的丰富含意上,先答出其实指意思,后答出其包含的思想情感。有时意蕴探究题也采用这种方法:具体事件所含意蕴事件中的人所体现的意蕴事件中的物所体现的意蕴。,四、规范答题的八项注意 1.文言翻译:译准“得分点” 文言翻译是近几年考生失分最多的题之一,主要原因是译不准“得分点”。译不准的原因,除了能力不足之外,对“得分点”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2.古诗词鉴赏:试用“三问解答法” 对于古诗词鉴赏题,可以采用“三问解答法”这首诗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写得怎样(表达效果)。多年的阅卷经验证明,只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运用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的。,3.名句默写:写准确,做最有把握的题 关于名句默写,最重要的是书写准确,不要写错别字。其次是选做最有把握的题,不要多做(高考名句题一般是选做,多做的题出了错要扣分),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失分。再次是书写要工整、笔画清楚,否则,可能被视为书写错误而扣分。,4.阅读理解:整体把握,圈点勾画,多答一些 做好阅读理解题当然主要靠长期形成的阅读能力,但是改进方法也有明显的效果。有两种做法是应该避免的:读不完文章就做题和阅读时不会圈点勾画。前者的问题是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答题可能不准确、不全面;后者可能会遗漏文章中有助于答题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因此,一定要通读全文,边读边圈点勾画,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做题。另外,根据高考阅读题的评分标准,评分主要看要点,要点齐全就可以得满分,但多答的内容不扣分,因此,答题没有把握时宁可多答一些(当然不要超出答题的范围),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遗漏得分要点。,5.语言表达:拟草稿 语言表达题是一个考查范围很广、灵活性很强的题型,要做到不丢分很不容易,特别是有些难度较大的题,如对联、仿句和概括文意等,很难一挥而就,因此,要先拟写草稿,修改后再写到试卷上。,6.写作:中心集中,文体鲜明,语言晓畅,书写清楚 写作是语文试卷的重头戏,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应试作文不同于平时写文章或文学创作,考试性质和形式以及阅卷的方式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因此,必须摸清应试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规律,尤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章的中心必须尽可能鲜明、集中。中心模糊的文章,不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第二,文体要鲜明。写作议论文就是议论文,散文就是散文,小说就是小说,不能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那种文章老师看了肯定反感。 第三,语言晓畅。考试作文的语言不能过于含蓄更不能晦涩难懂,阅卷的时间限制决定了老师不可能用较多的时间去琢磨你的文章,如果你的文章让老师在短短几十秒内“看不懂”,那么,你也只能得一个你自己“看不懂”的分数。因此,文章语言一定要明白晓畅。,第四,书写规范。书写清楚是对卷面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份试卷是考生和阅卷老师共同完成的。既然如此,你就没有理由不跟阅卷老师配合好,如果你的字让老师难以辨认,故意“难为”他,他可能就会“难为”你,所以,必须把字写清楚。当然,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写工整、漂亮,看了有一种愉悦感,那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了。,坚决反对字太小、字迹太淡、线条太细等影响阅卷的做法。书写要端正、庄重典雅、有力度、有韵味。禁用胶带、修正液等工具,养成“下笔不悔”的书写习惯;同时不写潦草字、不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这样阅卷老师不会扣掉不该扣的分,反而会给你带来好运气。 以上六项“注意”属于答题内容,下面两点属于答题形式。,7.答题说明:答题前先阅读 高考语文考卷开头都有一个答题说明,用来说明答题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尤其是现在很多省份进行网上阅卷,需要注意的更多,要求也更严格,因此,必须认真阅读。,8.涂卡、修改:重视细节 客观题的阅卷特点是机器只认符号不认人,因此,必须涂写规范,合乎要求。涂答题卡,一定要涂写清楚、规范;如果修改,必须擦干净,否则,可能会吃亏。 以上“八项注意”,是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的忠告。当然,高考归根结底靠的是实力,但是,有实力再加上答题的规范和细致就能锦上添花了。,五、规范答题训练 1.(2014福建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广东惠州救助站致信市民勿施舍乞讨者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当地网站发帖致市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主动劝导流浪、乞讨者到救助站求助,不要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物。,信中介绍,惠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然而,在街头随处可见的流浪乞讨现象与城市形象很不和谐。只要市民不直接施舍街头流浪乞讨者,街头的流浪乞讨现象将大大减少,这将净化惠州市的市容市貌,改善市容环境,惠州也将更加美丽。 你如何看待救助站致信市民呼吁不要施舍乞讨者?请简要陈述理由。(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 _,答案:示例一:施舍乞讨者会纵容不劳而获现象,救助站可有效解决流浪者困境。首先,我国已有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应由政府出面救助,提供合情、合理、合法、安全和及时有效的帮助;其次,能够避免不劳而获者乞讨骗钱,这种利用人的同情心来骗钱的手段,既违背了社会公德,助长了不劳而获的社会风气,又是对人们助人为乐精神的一种亵渎。,示例二:城市救助制度尚不完善,市民仍应对流浪乞讨人员伸出援手。“乐善好施”不仅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的一种和谐。每个人都有落魄的时候,相信没有人愿意大白天跪在路边乞讨,乞讨者在用年龄、身体和背景证明他们的确需要帮助。口袋里的硬币容易掉,你直接施舍给那些穷人比“希望工程”来得实在。总之,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啊。,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日前进行了一项家教调查,讨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的问题。结果为:46%的人选择了母亲,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承担”,11.4%的人选择了其他,仅有3%的人表示是父亲。 材料二: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家教中存在不少问题,尤以父教缺失为最。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他顾;观念形成的问题;整个社会不重视男性教育。,(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_ _ (2)你对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 答:_ _,答案:(1)我国家教中母教偏重、父教缺失的问题严峻。(母教、父教每个方面各占1分) (2)示例一:在家教中,父教与母教同样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早从父亲身上观察和思考怎样做男人,从母亲身上观察和思考怎样做女人,父母别无选择地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示例二:在家教中,应纠正父教缺失的不良倾向。父教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父教在子女教育中的重大作用。为人父要承担家长责任,再忙也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要多跟孩子沟通,关心孩子成长。,示例三:过多地依赖母教而缺乏父教,会造成男孩女性化倾向,从而缺乏勇敢担当重任的精神。不管男孩女孩,都不能缺少父教。父亲会让男孩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也会让女孩更具有自立精神。(理由充分占2分,语言组织占1分,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即可),3.(2014文登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临 江 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作者写此诗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1)上片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_ _ (2)从上下片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3分) 答:_ _,答案:(1)选取初秋季节大明湖上的荷叶、荷花、木兰舟等意象来突出“江山如画”的特点;(1分)然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花比作红妆,把荷叶比作翠盖,色彩鲜明。(2分) (2)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1分)以美好回忆反衬今之离愁。(1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1分),
展开阅读全文